书城励志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
34169400000011

第11章 就地取材,让对方给你好话题(1)

虽然我们在与客户交谈之前都有所准备,但是很多突发情况却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当突发情况出现时,之前准备的话题派不上用场,我们就应该学会临时发挥,就地取材,让对方给我们好话题。对方由内到外以及所处的环境都是我们选取的话题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好话题。

1.说对方擅长的话题,让对方有话可说

有些业务员在与客户交谈时,天南地北地说了很多话题。可是,他们的每个话题,客户都只能用“是的”“嗯”这样的字眼儿来回答。究其原因,他们所说的话题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对方擅长的话题。李伟就是这样的一名业务员。

李伟大学毕业后通过面试进入一家玩具公司,成为一名业务员。李伟口才很好,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广,可是,他在与客户沟通时,却没有找到门道。

比如,有一次,李伟跟一位爸爸交流。一见面,他就开始说:“现如今,我们必须要好好教育孩子呀!”

“嗯,你说得很对!”那位客户点头附和道。

“看来,你真是一位好爸爸,你的宝宝一定很喜欢你吧!”李伟心中大喜,立即接着说道。

“我家孩子一直都是我老婆管教,我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管他!”那位客户很不好意思地说道。

“啊,是这样啊!”李伟的嘴巴张成了一个大大的O形。

“那你一定很喜欢旅游吧!周末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李伟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却回答道:“我周末一般都待在公司里。”

李伟这下彻底无语了。

故事中李伟失败的地方主要在于他没有说对方擅长的话题,结果只能无功而返。回顾整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中的客户是一位工作狂,既然对工作如此热爱,那么他对工作一定另有一番特别的感悟。如果李伟能从客户的工作方面制造话题,那么他一定能成功签下这笔订单。

李伟的同事张晓花就很不一样,她特别善于聊一些对方擅长的话题。对于男人,她聊得更多的是工作与足球赛;对于女人,她聊得更多的是美丽保养与育儿。

在一个周末,张晓花去面见一位初为人母的客户,一见面,她就微笑着打招呼:“这宝宝真可爱!”

“谢谢!”对方很腼腆地回答道。

“我也打算要宝宝了,你能跟我分享一下你的育儿经验吗?”张晓花请求道。

“可以呀!”对方一边拍着怀里的宝宝,一边爽快地回答道。

“要想培养出一个聪明活泼的宝贝,他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妈妈就应该注重教育!”对方侃侃而谈。

“在肚子里怎么教育呀?”张晓花故意眨了眨眼睛,充满疑惑地问道。

“胎教呀!我怀我儿子时就胎教过,非常有效果。我记得那时……”对方越说越起劲,到谈话结束时,张晓花已经成功地将玩具卖给了这位妈妈。

同是玩具推销员,为什么张晓花能成功签下订单,而夸夸其谈的李伟却屡次受挫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张晓花非常善于说对方擅长的话题,而李伟却总是找不到对方擅长的话题。

站在客户的立场想一下,对于一个你不擅长的话题,即使你想说点什么,你也会感到无从下口。就算你想到了可说的内容,你也会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准确、不够深刻,结果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即使说了出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所以,作为一名业务员,既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又要炼就一双慧眼,尽快了解并熟悉对方,找出对方所擅长的话题。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寻找对方所擅长的话题呢?

根据性别寻找话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男人与女人关注的话题始终不一样。一般来说,女人喜欢关注穿着打扮、身材保养、美容、教育孩子等方面的内容;而男人则喜欢聊工作、聊足球赛、聊一些特大事件,以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

故事中的李伟如果掌握了男人的特性,就不会一味地说对方不擅长的话题。作为一名父亲,这位客户虽然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可是在繁忙工作的背后,他对育儿并没有很深的感触,自然难以说出口。假如李伟从对方的工作入手,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性别来引出话题。

根据不同年龄制造不同话题

我们知道不同年龄的人关注的话题肯定不一样,比如,青年男女关注恋爱、结婚,初为人母的女子关注育儿,老年人则更关注晚年幸福与身体健康等。故事中的张晓花就做到了这一点,当她面对一个初为人母的女客户时,她知道对方此时对育儿一定深有感触。所以,她以对方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出话题,最后成功签下订单。所以,当我们与对方沟通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制造话题,真正做到让对方有话可说。

聊对方擅长的方面

每个人对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总是有很深的体会。当我们发现对方擅长做的事时,那么不妨聊聊他擅长的事情。比如,面对一个写作的人,不妨聊聊他的作品,聊聊他的创作经历。这些话题一出,立即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对方滔滔不绝。

2.谈话对象的兴趣所在是最好的话题

作为推销员,要说就说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话题选择得好,那么就能使两人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如果话题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的尴尬场面。

说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是一种“攻心为上”的推销技巧,它给以利益为目标的推销注入了浓厚的人情,不仅消除了客户的戒备心理和敌意,还使买卖在一团和气中完成。客户感兴趣的话题犹如一张通往客户心灵的入场券。所以,在正面难以突破的时候,如果你能找到与客户交流的“契合点”,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张军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推销员,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中学生的学习资料。有一次,他去一所中学拜访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校长。这位校长不苟言笑,一副冷冷的表情。他一进门就对上对方那冷冷的眼神,他想说什么却紧张得说不出口。然而就在这时,他意外发现校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套精致的茶具。找到校长兴趣之所在的张军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他立即决定和校长谈论茶道。

实际上,张军对茶并没什么精深的研究,仅从书本上了解一些茶的知识。于是,他指着那套很有讲究的红木茶桌上的茶具问道:“您这个是宜兴紫砂壶吧?”

对于宜兴紫砂壶,他只知其名,了解很少,所以他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已经做好准备让校长笑话。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话一说出口,校长一改冷漠态度,竟然邀他一起喝茶。校长亲自动手泡茶,向张军展示古老的茶艺,还讲了很多茶道方面的知识。

张军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校长侃侃而谈。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提出点看法,或者请教些问题。两个小时后,张军向校长致谢,准备起身离去时,校长叫住了他,并说道:“把你的资料拿一些给我看看。”

张军立即把手中的资料递给了校长。校长一边看,一边赞赏地点了点头,最后终于答应采用张军公司的学习资料。

后来,张军与校长熟悉以后,便问道:“您为何突然改变了对我的态度?”

校长说道:“我研究茶道多年,对茶的兴趣特别大。但是我的这个兴趣,经常被人视为不务正业。那天你指的那个茶壶,其实不是紫砂壶,但是你对我的爱好表现出来的兴趣触动了我,所以我留你喝茶。在谈话中,我慢慢觉得你为人还行,推销的资料也应该不是那种骗人的东西。”

张军之所以能成功推销,就是因为他找到了校长的兴趣之所在。

喝茶。于是,他以一个茶壶引出话题,即使茶壶名都说错了,也依然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让对方侃侃而谈。而张军只需要静静倾听即可。一番交谈后,顺理成章地签下了订单。

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去钓鱼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当鱼饵?即使你自己喜欢吃奶酪,但将奶酪放在鱼竿前端也钓不起半条鱼。所以,即使你很不情愿,也不得不用鱼喜欢吃的东西来做鱼饵。”

我们说话也是如此。不管你对某个话题多么感兴趣,如果对方不想听,你说了也是白说。所以,我们要说就说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然而,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喜欢棒球,可是,有些人却连投手、捕手都搞不清楚;有些人一有空就去打高尔夫球,可是,有些人却连球杆有铁杆、木杆之分也不知道;有些人对烹饪很感兴趣,可是,有人却连鸡蛋也不会煎……每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说是千差万别。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谈话对象的兴趣之所在呢?

察言观色,捕捉对方神采飞扬的神色

察言观色,捕捉对方神采飞扬的神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公共场合,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客户对什么感兴趣,那么只需要静静观察他与别人的聊天。当别人说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一定会神采飞扬。当你洞察出对方感兴趣的事物以后,你在与他交流时,就不妨用他感兴趣的事物引出话题。

事先了解,通过旁人打探消息

当你准备去见某位重要客户时,你不妨先认识一下他身边的人,从他熟悉的人那里打探其喜欢什么。这样,当你与对方见面时,你就能“投其所好”。

炼就慧眼,就地取材

当你来到对方的办公室或者家里时,你不妨四处看看。当你发现某些比较特别的东西时,比如,茶具、书、棋等,那么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引出话题,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3.画龙点睛,把对方的话题展开来讲

生物都有一种本能,喜欢靠近气质相同的群体。因为待在相同的群体里,会感觉舒适,更有安全感。人是万物之灵,更具有这种特性。多数人与人交往时,都喜欢与观点相同或相似的人交流。你把他的话题延伸,是对他的某种肯定,自然会增加彼此的好感。

作为一名业务员,在与人交流时,不仅要学会找到彼此能产生共鸣的话题,还要学会把对方的话题展开来说,即借力使力。这种“借力使力”往往能让你四两拨千斤,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虎是一家育儿杂志社的业务经理,他们需要采访一位很有名气的育儿讲师。可是,他的下属几乎都被这位育儿讲师拒绝了。

唐虎知道该自己出马了。在一个下午,唐虎参加了这位育儿讲师组织的聚会。会场来了很多人,大多都是为人父母者。

那位育儿讲师坐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她先是讲了作为父母要先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接着讲了接纳孩子的哪些方面,比如孩子的淘气、不听话等缺点,然后讲了如何接纳我们的孩子、尊重孩子等。

在讲到如何赞美孩子时,育儿讲师问道:“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赞美孩子?”

在场的家长说了不同的赞美方法,但是唐虎却说得不一样。他很平静地望着育儿讲师,缓缓地说道:“我觉得怎么赞美孩子就要像你前面讲的接纳孩子一样,必须细化,也就是针对孩子做的具体某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进行赞美,而不是随口而出的‘你真棒,你真乖’。这样的赞美话太泛泛了!”

他的话语一说完,全场立即响起了一阵掌声,那位育儿讲师也面带微笑地说道:“您真是把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都讲了,请问先生怎么称呼?”

……

在聚会结束时,那位育儿讲师找到了唐虎,并热情地跟他聊了起来。在临走时,唐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育儿讲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唐虎在谈论自己的观点时,巧妙地利用了育儿讲师之前所讲的内容,在她的话题上进行了适当的深化。这样不仅让对方觉得他们有共同语言,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

可见,在谈话中,我们要学会把别人的话展开来讲,并适当地深化,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多数的话题,你都能找出可以深化的点,让双方的交流继续下去。有的时候,即使你们对话题的观点相同,也可能你考虑的细节是对方所疏忽的。这时候,你可以顺着对方的思路说出你的想法。这样既可以锦上添花,又能让对方高兴,也充分表达了你的想法。这种谈话对彼此来说都是有益处的。

那么把对方的话题展开来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认真倾听对方的话题,找出其疏忽之处

当对方在说话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找出对方疏忽的地方。这样,我们在引出话题时,就能将对方的话题展开来讲并适当深化。否则等别人讲完话时,你却不知对方讲了什么,自然也不能把对方的话题展开了。

不要毫无准备地乱提自己的想法

在提出某个话题之前,我们能从对方的表现中了解他的看法,不要毫无准备地乱提自己的想法。即使别人提出的新话题与我们的观点是不同的,我们也要找到共鸣的点,不至于因为这个话题产生太多的争论。

引出话题时要考虑差异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在提出某个话题之前,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避免因表述不当而让对方误解。

这种误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你的本意是这样,而听者因为自身理解方面的原因会听成别的意思。因此,一定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4.了解听者需求,找到有益于对方的话题

在火车上,一位先生滔滔不绝地向旅客讲话,从工作讲到生活,再讲到孩子,但是旁边的人都听得哈欠连天,没有一个人理睬他。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位小姐实在忍不住问道:“请问先生,你说了这么久,到底想说什么呢?”

这位不停讲话的先生一下停住了,满脸认真地回答道:“我只是想让大家对我的公司有所了解!”

这位先生的解释没有换来任何人的理解。他身边的人仍然一脸漠然,丝毫不感兴趣,看报的继续看报,睡觉的继续睡觉。

这位先生看着一脸漠然的旅客们,终于闭上了嘴巴,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