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跳槽不如卧槽
34168300000033

第33章 团队差异:跳槽是单打独斗,卧槽是集体行动(1)

在职场中,跳槽会让人变得孤单。在频繁跳槽的过程中,职场人士辛苦建立起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会随着自己的跳槽而毁于一旦。跳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没有他人的支持和配合,就算有苦有痛也不知道向谁去诉说。而反观卧槽,会给职场人士带来精神上的支撑。在职场中,和卧槽的队员一起并肩作战、甘苦与共,胜利了,会给卧槽者精神上带来无比的满足,而失败了,有并肩作战的队友在一旁鼓励,也不会感到气馁。然而,跳槽就像一场个人秀,虽然满足了跳槽者的表演欲,但是会给跳槽者带来身心上的疲惫感。一个人单打独斗,没有后援,是注定走不了太远的。卧槽则不然,在一个彼此熟悉的团队里,大家同舟共济,共同创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会形成深厚的感情,而且,在一个集体中,还能够培养出职场所必需的团队精神。

频繁跳槽无法培养团队精神

经济学的公式是这样描述团队精神的:1+1>;2。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说过:“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意味着失败。因此,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如同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也将难以壮大。”

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团结合作,不仅为企业、为个人,更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然而,员工频繁跳槽,会使得原本的团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归零,而员工进入新的企业后也不能很快融入新的团队,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以达到整体效率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组织高效率运转的协同合作精神,以及全体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也会因为员工的频繁跳槽而无法培养。因此,员工频繁跳槽将会丧失成就事业中最宝贵的敬业精神与团队意识,同时也根本无法培养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而这些都会给求职者个人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带来不利的影响。

索尼公司是世界著名企业,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与其“家庭式”的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在索尼,每一个员工都被视为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每个员工都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这家企业又强调员工之间要像在一个家庭中生活一样互相配合、协调。由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企业得到了员工们同等的回报——积极工作并对公司忠诚。于是,索尼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可持续的事业成功。

日本商界无人不知的传奇人物井深大,第一天上班时,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把他叫进了办公室,让他在调动其他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为何盛田昭夫会付重托于一个经验尚浅、能力有限的员工呢?因为他坚信只要和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于是,井深大和公司市场部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和探讨公司产品录音机销路不畅的问题,其后又与信息部的同事深入探讨产品销路不畅的原因。经过一番探讨,他们发现录音机之所以不畅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太过笨重,携带不便,导致很多顾客对其敬而远之;二是售价太高,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与信息部探讨的结果是,需要攻破美国已经应用的晶体管技术。因此,井深大开始在新技术和原材料方面进行研究。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团结合作,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在1954年试制成功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引领了时代潮流,索尼公司也从此走上了企业发展的高速路。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索尼公司再美好的愿望和想法,也将成为天方夜谭。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井深大即使再优秀、再有能力,也无法向着对组织有利的方向发展,他的才华和学识或许根本得不到发挥。因此,正是由于井深大与团队之间良好的协作,才使得他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引领索尼公司一步步走向巅峰。

团队精神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可以说,团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仅凭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借助他人的智慧,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创建一支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企业的发展,仅靠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作用下,才能使其获得长久的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企业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充分运用了“蚂蚁规则”:如果被单独放在地面上,一只蚂蚁只会毫无目的地乱爬;但当蚂蚁聚成一群,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们会建造复杂的蚁穴,搜寻食物,并长途运输把食物带回家;会保护待孵卵,在蚁穴的通道里培植真菌等。一只蚂蚁可能不能引起你的重视,但你绝不能小视一群蚂蚁。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成就完美绚丽的人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别人尤其是同事身上的长处,是团队精神的基础。现代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团队合作方能取得胜利。拥有一支卓越的团队,就等于拥有了成功。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民族,将会难以强大。频繁跳槽更是无法培养团队精神,没有了团队精神,个人的前途也就变得十分渺茫了。

以自我为中心的跳槽不可取

马克·佩帕马斯特(Mark Papermaster)曾是IBM公司最优秀的技术开发人员之一,是著名的芯片设计专家。2008年,他跳槽到苹果公司,担任该公司iPod和iPhone业务的主管副总裁。

他为IBM效力长达26年之久,其间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他曾在Power4和Power5芯片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领导的这两个项目还对IBM作为基于Unix的计算机制造商的领头地位起到了有效的巩固作用,并且,他在IBM的最后时期所负责的刀片服务器开发业务也同样获得了可喜的成效。这样一位核心技术人才,处理的业务范围从微处理器转移到刀片服务器开发,不仅是IBM的副总裁,还成为企业整合与价值团队的300名高管之一,可以接触到IBM公司大量的知识产权与商业机密,其中包括IBM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计划和长期商业集会等,甚至还包括IBM特定产品的开发进展情况。他掌握着公司大部分员工无法接触到的高度机密信息,并担任着顶尖技术开发小组的领导,专注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扩大和吸引人才。

2008年,苹果公司称赞佩帕马斯特为微处理器设计、大型系统和半导体的天才,并向他承诺了丰厚的待遇,以便将他从IBM公司吸引过来。10月10日,佩帕马斯特不顾原企业的利益,跳槽加盟到苹果公司,使得在微处理器行业中,苹果公司PA半导体和IBM成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他在苹果公司任职期间,苹果成功地收购了基于IBM的Power PC技术而发展出低能耗芯片的半导体制造企业PA,使得苹果公司在服务器行业大展身手,并且能够设计属于自己的多个设备的芯片。

然而,佩帕马斯特在苹果公司就职不久,IBM就指控他违反了在IBM任职期间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遭到了来自老东家IBM的起诉。按照以前签订的协议,他从IBM离职后一年内是禁止到IBM的竞争对手那里任职的。此外,IBM还控诉他存在泄露重要商业机密的嫌疑。佩帕马斯特盲目地追求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跳槽行为,给企业的竞争和发展甚至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跳槽的佩帕马斯特,不仅遭到来自原公司IBM的控诉,而且在苹果公司的工作也并不理想。就职不久,他就因为无法融入新的企业文化,iPhone4天线质量问题以及他的思维创新程度没有达到苹果公司的预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宠于乔布斯家族,并被决策层拒之门外,这使他在苹果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提升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无独有偶,另一起IBM起诉跳槽员工案在距佩帕马斯特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生。效力于IBM长达27年之久、拥有丰富的并购经验,担任并购主管一职的大卫·约翰逊,掌握着IBM大量的商业机密,他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企业团体的利益而选择跳槽到竞争对手戴尔公司,并在戴尔公司负责战略性工作。IBM和戴尔在商业上是竞争对手,这使得IBM对这起员工跳槽事件十分在意。由于掌握大量商业信息的大卫·约翰逊的离职很有可能会导致IBM的商业秘密泄露,其中包括IBM拟投资的公司和技术、投资时间以及拟剥离技术和业务的资料等,因而约翰逊跳槽后也遭到了前东家的起诉。

这种急功近利的跳槽行为往往会给人们的职业生涯带来致命的伤害,最后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跳槽需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应,对不熟悉的企业文化模式同样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认定,而结果往往容易产生偏见和排斥,并在新的团体中引起冲突而被孤立,这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无疑都是十分不利的。

集体跳槽等于抱团赴死

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已不再是新闻了,不过,集体跳槽事件也会产生不小的轰动效应,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例如,在邯郸“7·18”集体大跳槽事件中,一起跳槽的21名科技人员,最终被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因提供技术成果给其他单位而构成侵权行为。事件发生于1992年7月18日深夜,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的副总经理徐俊明带着第718研究所的一大批骨干核心科技人员集体跳槽到苏氢公司,并且带走了718研究所的重要资料,给原单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集体跳槽是一种非正常的人才流动方式,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侵犯的是原企业的技术权益。人才固然需要流动,科技同样也需要流动,但是,在新职位上发展不应以偷窃原单位的技术资料为前提,不应以损害原单位的利益为代价。集体跳槽给原单位造成的危害远不只是个人跳槽风险的简单叠加,和集体跳槽者一起跳到竞争对手“槽”里的,还有原企业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营销策略、供应渠道、客户关系等重要的资源。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跳槽,不仅使同行业竞争处于无序的状态,公平竞争的局面被打破,而且也会恶化正常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的正常运行。

集体跳槽的员工,离开了熟悉的舞台,跳到陌生的职位上,也不一定就能呼风唤雨,取得骄人的成绩。周海峰曾任方正电脑代理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方正科技电脑公司副总经理、方正科技电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从2001年起全面负责方正电脑的产品管理和市场推广。他效力方正10年,在具体的业务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方正,并带着30余名方正员工一起加盟海信数码。周海峰无视方正集团对其10年的培养和栽培,带着30余人集体跳槽到海信,可谓是一种损害原公司利益的不地道行为。跳槽至海信后,周海峰担任职业经理人之职,这与他原来的产品管理和推广的工作相差很远,再加之电脑并不是海信的主营业务,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的业务也一直处于亏损状况,因此,在文化相差甚远的海信里,周海峰并没有开创出如他自己所期望的“海信电脑王国”。

个人的跳槽对一家企业的打击和损伤往往是微乎其微的,然而,整个团队的跳槽就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企业高管的跳槽,会在其团队里产生“蝴蝶效应”。这些员工除了选择继续跟随原团队领导跳槽到同一单位之外,还会效仿高管的跳槽行为。

万明坚曾领导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3年内获得了突破性增长,使得TCL在中国市场取得国内品牌排名第一、行业排名第三的惊人成绩,并且TCL的销售额在2002年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大关,实现利税20多亿元的增长。他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视,让TCL在11年间攻破了56个科研难题,发明、研制出了30多个新产品,直接和间接地为TCL创造了近百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他在担任总经理期间,为公司做出了卓越贡献和不懈努力,创造了TCL手机在国内手机业的一个奇迹,曾被TCL集团评为“杰出厂长、经理”。然而,这样一位领导国产手机风光无限的大将级人物在TCL掌舵6年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加盟到长虹旗下的国虹通讯,担任国虹通讯数码集团董事长一职。对TCL造成致命打击的是,万明坚带走了不少TCL移动关键岗位上的骨干成员,这些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