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稻盛和夫全传
34167200000026

第26章 出征KDDI,52岁时开始第二次创业(3)

另外,1989年7月,关西Cellular正式为通信领域提供服务,资费形式制定为入网费47300日元,通话费用比NTT大约便宜了30%,并且免收保证金。值得欣喜的是,营业前3个月的用户使用数量就突破了1万,并还在不断上升。不仅如此,手掌般大小的“Mi-cro-Touch”手机更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还掀起了一股“Mi-cro-Touch”手机狂潮。与此同时,DDI在其他各地的无线通信服务公司相继开业,用户使用数量一直飙升。到1995年,日本的移动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在当时,拥有首都市场与中部市场的IDO手机用户使用数量只有130万,而DDI在各地的8家无线网络通信株式会社用户使用数量已经达到了195万,远远超过了IDO。这个数据超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预测,包括DDI一些高层。不仅如此,DDI的Cellular中还涌现出了市场份额超过NTT的公司,从初战至今,DDI一路劈波斩浪,在通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无线手机用户的激增,原有的TACS模拟制式已经容纳不下众多的手机用户,为了充分利用分配的电波频带,需要加大推进手机数字化网络的实现力度。为此,1994年DDI公司推出了手机数字化的网络服务。在当时,各Cellular公司都是采用NTT研发的PDC数字通信服务,由于在这方面一直依赖于NTT的技术,所以,想要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手机服务,显得有些牵强,无奈之中,只能步NTT技术的后尘。于是,在1998年,DDI与IDO共同推出了“CDMAOne”数字化手机服务,CDMAOne当时是韩国、美国等地采用的数字化手机通信标准服务,它在音质和数据通信速度方面都超过了NTT的PDC。此后,在这一项技术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一代的“CDMA2000 1x”服务,还特别加入了动画播放功能和GPS导航系统,进而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通信效果。

当时,在日本兴业银行特别顾问中山素平的号召下,成立了以日本本土青年经营者组织发起的冲绳恳话会。恳话会的宗旨是激励和推动冲绳经济的发展,稻盛和夫被推荐成为其中的一员。事实上,稻盛和夫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为推动冲绳经济做一些事情,因此,他在恳话会上提出了打算在冲绳成立Cellular公司的建议,这一想法得到了恳话会成员的积极支持。

1989年,在移动电话迅速发展的同时,“新一代移动电话系统调查研讨会”邮政省启动了,研讨会主要针对个人手提移动电话系统(PHS)与手机做了比较,结果是新一代的PHS更节约成本,通话费也更低。而且PHS能以低价格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因此确信PHS在中老年人通信市场中极具潜力。基于这种认知,稻盛和夫与DDI董事会商议后,决定迅速参与此项业务。在当时,DDI的年销售额已达到406亿日元,其中利润占44亿日元,DDI期盼的单年盈利的目标已经实现,且在持续创收。

另一方面,得到恳话会的极力肯定后,DDI唯一一家设在冲绳的Cellular公司“ORAGA”在1991年诞生了,此后便一直得到了冲绳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其市场份额一着持续超过NTT的Cellular公司。

相较于DDI的持续成功发展,卫星通信领域的发展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1991年5月,美国摩托罗拉电子公司总裁罗伯特·高尔文拜访了稻盛和夫,强烈希望稻盛和夫能支持协助他们执行“铱星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通过发射66颗(原计划是77颗)通信卫星,实现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自由通话的卫星定位移动电话网络。预计这项计划的投资高达5000亿日元,而摩托罗拉电子在全球招募赞助商,始终没有结果。

其实,在盛田昭夫等人的引见下,稻盛和夫与罗伯特·高尔文总裁也有数次会面,且有着浓厚的交情。事实上,京瓷在很久以前就一直为摩托罗拉电子公司供应电子零部件。并且,DDI在发展移动电话通信事业时,也援引了摩托罗拉电子公司的TACS制式。此次罗伯特·高尔文总裁特地前来请求援助,稻盛和夫对于通过卫星实现手机终端通信的计划半信半疑,但他同时又认为,这的确是一项远大宏伟的目标。如果这项计划能够成功并经受住通信市场的考验,那么这项成果对于那些通信领域基础设施正处于落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相当有意义的事业。因此,稻盛和夫表示愿意出资支援这项计划。

1993年4月,以DDI和京瓷为主,还有牛尾电机、西科母和索尼等共同集资成立了日本铱星,另外在印度、俄罗斯、中东和欧洲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公司。当时,DDI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307亿日元,利润普遍高达240亿日元。同年9月,DDI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2市场交易部上市。

在DDI股票上市的第一天,交易额就达到了550万日元,比公募的价格整整高出180万日元,在领导人对通信领域一窍不通和严重缺乏通信基础设施这两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DDI从1984年创立至今,仅仅9年,相比其他3家新电电公司,其发展规模之大,业绩之高,真可谓是新起之秀。DDI于1995年7月成立了“DDI Pock-et”个人手提行动电话PHS公司,开展了个人手提行动电话系统的商业服务,通话费只是手机的1/3~1/6,每3分钟低至40日元,这一超低价位在市场上备受欢迎。开业仅只一月,DDI Pock-et的用户使用数就超出了10万人之多。此后,用户人数迅速猛增。

1995年年底,DDI进入东京证券交易所第1市场交易部。

1997年,个人手提行动电话PHS公司已经拓展到3家,总计用户群体突破了700万。

DDI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源于DDI所有成员在稻盛和夫的带领下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无畏精神。在移动通信领域里,激烈的竞争旷日持久,在经营上更是艰苦卓绝,然而即便如此,稻盛和夫仍矢志不渝地抱着“用最低廉的价格为民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致力为国民的生活作出有益的贡献”的信念,持续展开经营,最后终于大幅度降低了民众的通信费用,使东京到大阪之间的通信价格从3分钟400日元降低到了80日元。

可以说,DDI在通信领域中持续性成功的发展,不得不令人感慨和佩服。稻盛和夫说:“相信自己,成功并非只是属于那些天生就拥有权益的人,只要我们怀着敬爱天人的处世哲学,永远抱着一颗纯净无私的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3 .病中,为人类、为社会持续燃烧

在还有能力工作的时候,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孜孜不倦,这就是最尊贵的“修行”。它能磨炼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稻盛和夫

1997年6月,稻盛和夫在董事大会上宣布辞去京瓷及DDI的名誉会长职务,并有了出家的念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在每年的1月份,稻盛和夫都会同妻子一起去医院接受定期检查,但是1997年1月份时因为妻子感冒不宜体检,因此,稻盛和夫决定等妻子感冒康复了再一起去体检。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拖到了他从名誉会长引退后才去做了体检,结果,体检发现稻盛和夫的胃部有明显异常,随后做了进一步检查,最后诊断为胃癌。

稻盛和夫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如果不是因为妻子感冒推迟了检查,或许会因为胃癌早期而不容易被发现。为此,稻盛和夫把出家的想法暂时放了下来,利用这段时间静心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和观察。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让人难过的是,稻盛和夫的胃被切除了2/3,因此,术后恢复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进食,每天必须依靠输液补充能量。有一天,稻盛和夫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此刻,他感觉饥肠辘辘,看看周围医生和家人都不在,便趁机喝了少量的汤粥。没想到,汤粥才刚刚下肚,他就感觉腹部疼痛难忍,痛得全身直冒冷汗,他赶紧回到床上躺下,没有将此事告诉家人和医生。谁知夜里腹部又出现了剧烈疼痛,实在忍受不住,于是第二天一清早就请医生来做了个检查。医生说,造成疼痛的原因是胃里的粥和汤从胃与肠缝合的地方渗漏了出来。听了医生的话,稻盛和夫的脸突然就红了,内心无比羞愧。医生说,这不能怪你,谁都怕饿,幸好没喝多少,否则极有可能并发腹膜炎,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医生临走时又轻声嘱咐说,请放心吧,休息几天就好了,以后多注意一些。

此事之后,稻盛和夫又重新回到了靠每日输液补充能量的住院生活,但即便是后来再饿,他也没有喝过一粒粥,而是耐心地等待着伤口自然痊愈的一天。只是,他发现,艰苦卓绝的创业生涯都没有令自己感到过漫长,反而是静下心来住院的日子让他觉得无比难熬。他虽然人在医院,心却时刻牵挂着京瓷和DDI公司。在稻盛和夫住院期间,京瓷与DDI的很多人员都来进行慰问和探望。每次,稻盛和夫都会问起京瓷和DDI公司的发展状况,来人也总是细致地描述,稻盛和夫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仍然惦记着公司的发展情况,这让员工大为感动和震惊。如果不是怀揣一颗无私之心,又有谁会如他这么做?

直到1997年夏天过半的时候,稻盛和夫才康复出院。在漫长的住院期间,稻盛和夫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平凡的生活与伟大的事业一样,都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精神——伟大中有平凡的一面,平凡中也有伟大的一面。

由于意外的住院事件,致使稻盛和夫没能按原定的计划出家。出院后的稻盛和夫想起一位与自己交情颇深的瑜伽大师曾经说过:“如果人的一生按80年算,那么前20年是为进入和适应社会做准备的时期,中间的40年是为世人、为社会、为自己拼搏的时间段,而最后的20年则是死亡的准备期。”

稻盛和夫认为,不能再拖了,原定计划是在60岁时就出家的,但由于工作上的事一再拖延,如今又因病延期。况且,自己已经65岁了,早就已经步入最后的20年。由于术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妻子也一再相劝:“等身体完全恢复了,再出家不迟。”但是稻盛和夫出家心切,想早日接受释迦牟尼的教诲,于是,稻盛和夫找到圆福寺的西片担雪法师商量,法师开导他说:“你可以在我这里削发出家,对于年过花甲的人来说,这是不错的行为。但削发之后,你必须还得回到现实社会中去,我想,为世人、为社会奉献一生才是你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你的佛道。”

于是,在1997年9月7日,稻盛和夫在家人、亲戚及朋友的陪同下,终于在京都八幡的圆福寺出家,尊圆福寺的西片担雪法师为师,赐法名“大和”。

1997年11月,稻盛和夫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决定在圆福寺里接受“大接心”的修行。这种修行又被称为“起床半席、睡觉一席”的坐禅式修行,也就是指在早晚睡觉前打坐一会。虽然时间都不算长,只是夜里睡觉前稍微比清晨起床后时间要长一点,但是这对于稻盛和夫术后的身体状况来说却是一种极其严酷的修行方式。不仅如此,在此修行期间,稻盛和夫还要经常出去进行化缘,化缘的过程中稻盛和夫遇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让他毕生难望。

那是一个傍晚,稻盛和夫化缘已经持续了几天,脚趾由于与路面的经常摩擦而渗出血来(需要说明的是,化缘时,稻盛和夫必须身穿深蓝色的土布衣服,头戴竹斗笠,脚穿用草编织而成的鞋,以一种行脚僧的形象出现在信徒家门口),因此在走路时需把重心往脚后跟移,如此一来,便引起了小腿酸痛。稻盛和夫拖着疲惫的身体正艰难地行走,一位正在扫街的妇女拉着他说:“你一定累了吧,我这有100日元,你拿去买点食物充饥吧!”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贯穿稻盛和夫全身每一根神经,也就在那一刻,他热泪纵横。稻盛和夫在想,这位妇女不一定富裕,但是她向自己布施的至善之心,却是自己在以往的人生中从未体验过的。

通过这次修行,稻盛和夫深有感悟:积累财富、赢得声誉并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些都应该只是为世人、为社会鞠躬尽瘁的行为的铺垫。尽管社会上有些人把这个因果关系弄反了,他们认为,思善行、行善事为的是自己得善报,殊不知,“行善”只为洁其身,而非谋其利,只有不断使灵魂净化,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他突然意识到,真正的修行其实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顿悟人生,心存善意,敬爱天人。

出家5个月后,一天,稻盛和夫在京都商工会议所工作,午饭时便和所里的职员一起在地下食堂吃。当天下午,稻盛和夫隐隐感到胃部有些疼痛,但他没太在意。傍晚回到家里躺下没多久,突然感到胃里一阵阵绞痛,于是才去了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