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稻盛和夫全传
34167200000025

第25章 出征KDDI,52岁时开始第二次创业(2)

“京都奖”分为尖端技术、精神科学、基础科学及表现艺术(后为艺术与思想)这四大类型。每个奖项奖金4500万日元(后升至5000万日元),与诺贝尔奖相近。稻盛和夫认为,只有科学技术与人类精神文明这两者的平衡才会使世界更美好地发展下去。但相较于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精神领域的成就却大为滞后。而庞大的世界就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万物都有正负、阴阳之分,唯有平衡地发展和探索,才能使整体保持稳定。

稻盛财团成立一年后,即1985年,京都奖进行了第一届颁奖典礼,系统理论创始人、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鲁道夫·卡尔曼获尖端技术奖;信息理论的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劳特·山农获基础科学奖;现代音乐大师、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尔·梅森荣获精神科学及表现艺术两项大奖。此次评审结果公布后,“京都奖”也被世界公认为国际性奖项,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不仅如此,稻盛财团还为诺贝尔基金会颁发了特别奖。值得庆祝的还有,同年6月,创立已有一年之久的DDI获得了第一类电气通信事业的许可,公司终于进入通信事业的正轨,为此,DDI全体成员欣喜不已。

DDI正式起步,并争取在1986年的秋天为广大民众提供长途电话服务。为此,就必须得铺设通信线路,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但是在哪里铺设线路呢?高速公路沿线与新干线已被竞争对手所占,加之考虑到成本和工期,经过商议,DDI只得在偏僻的地区架设基站抛物面天线,开辟微波通信网。就此而论,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DDI眼前,日本的天空中布满了政府军以及美国的无线通信线路,这些信息都是不得对外公开的军事机密,即便有空隙处可以建通信线路,也无法下手。

就在稻盛和夫一筹莫展的时候,NTT的总裁真藤恒在报纸上发表信息称“可以对外提供一条未被占用的通信路线”。稻盛和夫认为,这或许是真藤恒总裁担心没有了真正的竞争对手后,NTT有可能被分拆,所以才不吝对外伸出一只“援手”。尽管如此,稻盛和夫还是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于是,稻盛和夫立即拜访了真藤恒总裁,很快就获得了与这条线路相关的信息。

线路确立后,接下来的就是中转基站的建设。DDI最初的计划是在4个地区建设中转基站,此后便决定在8个地区架设基站。但由于DDI人物和财力都有限,因此,稻盛和夫立即决定只派往4人负责中转基站的建设工作,每个人需要负责2个基站的建设任务。不仅如此,这4个人都是在DDI成立初期,从京瓷派往DDI的新员工,对于基站的建设路线可谓是连方向都分不清,尽管如此,稻盛和夫依然对他们下达了“完不成工作就不要回来见我”的任务。谁都明白,从土地谈判和收购再到设施的建设及抛物面天线等无线设备的搭建等,无一例外都是令专业人士颇感棘手的高难度工作。

对此,稻盛和夫也极其无奈。国铁和道路公团两家公司人力财力都可谓绰绰有余,且已有自己的线路,只需要铺上光缆就可以了。稻盛和夫认为,如果DDI在时间上落后,那么落差就只会越来越大,DDI所有的努力将可能付之东流。为此,稻盛和夫反复号召全体员工:“在时代的旋涡中,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力争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

在基站的建设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很多地区地势险要、环境恶劣。诸如位于滋贺县伊吹山深处的国见一带,冬天有超过5米深的积雪,封山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很难找到一条可以通往那里的途径,因此,基站建设只能选择在其他季节进行;特别是夏天,员工不辞辛苦地昼夜赶工,大件物质用直升机运输,各种小型物资用肩膀挑着,沿着新开辟的道路徒步运输。因为道路狭窄,工期紧张,又绝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必须强忍着蚊虫的肆意叮咬,员工们往往是挑上来后,满身大汗淋漓。所幸的是,DDI的成员们都把遭到竞争对手挤压时的屈辱化为工作的动力,一致争先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结果,预计至少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传输中转基站,在成员们艰辛发奋的努力下,仅仅只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稻盛和夫和成员们在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高呼着:“天道酬勤!”。

2 .“蚁象之战”—为通信事业更优质的服务而奋斗

人的灵魂可以被磨炼也可以被污染,人的精神可以变得高尚也可以变得卑微,这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就是我们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稻盛和夫

正在DDI费尽心力为得以建成的通信线路做运行测试时,通信领域又一拨浪潮席卷而来。1986年8月,随着《电波法》的最新修改,车载电话由于通信终端过于笨重、无法自由携带等原因,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通信自由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方向,竞争局势也愈渐激烈。

由于用于车载电话核心部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之迅速,稻盛和夫相信,在这一拨浪潮的推动下,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自由通话的手机时代将要来临。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产品将会以更小的形式、更优化的性能出现,最终诞生出手掌大小的手机通信工具。稻盛和夫坚信,日本每人一部手机、一个特定号码的全新时代就要来临。

于是,稻盛和夫立即组织了DDI的高层会议,并提出:“我们DDI应该率先进入这一重要领域”。DDI高层领导中有一些是通信领域的相关专家,一些还曾在NTT或邮政省方面从业过,当时,无论是作为日本通信领域巨头的NTT还是美国,在移动通信领域都未能取得重大性的突破。因此,对于稻盛和夫的提议,除一人之外,都表示强烈反对。尽管如此,稻盛和夫依旧对着唯一举手赞同他的人说:“既然大家都不愿意,那就让我们两个人来承担这个使命吧!”

稻盛和夫的脑子里有自己的一种想法,他认为如果能以长途电话业务作为串联,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手机运营公司及网点,建立地方通信网络,进而形成一种从长途电话业务到市内电话业务都无须依靠NTT这种一贯到底的通信网络模式的通信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用手机覆盖的形式达到占领地方网络市场的战略。稻盛和夫想用这个方法来说动反对这一提议的DDI高层,进而为进军自由化通信事业做铺垫。

然而,这种想法一开始就受到了阻碍,由于DDI和三家新电电公司都不具备连接市区网络的能力,因此处于不利局面。不仅如此,当时的日本高速通信也表示将会在这一领域里开展业务。加上可供使用频带存在的限制,同一个地区内除了NTT以外就只允许一家通信公司进行业务发展,也就是说,同一市区内最多只能有两家通信公司展开竞争。可想而知,无论是哪家通信公司都希望自己能够占据日本东京这个最具潜力的通信圈。但是由于势均力敌,达不成一致的协议,稻盛和夫经过深思熟虑,最后主动提出对东日和西日地区公平划分的建议。而高速通信一方坚持要取得中部地区的发展业务权,结果依然未能得到一致。

无奈之余,稻盛和夫提出了用抽签决定地区归属权的建议,却遭到了邮政省的强烈谴责,说用这样不正规的方法来决定重要决策太不严肃。稻盛和夫想,照这样僵持下去,势必会让通信领域的发展受阻,也会给民众造成诸多不便,如果我个人做出让步,事态就可以平稳下来。于是为了加快通信事业的发展脚步,稻盛和夫决定退出东京和中部地区的争取权。因此,DDI就只拥有了关西、北陆、近畿、四国、北海道、冲绳和九州几个地区,市场规模与高速通信相比,整整少了一半。

稻盛和夫向DDI董事会汇报这一结果时,牛尾和盛田昭夫等人满脸惊讶,他们质疑道:“哪有这种把好处让给别人,自己捡破烂的?”稻盛和夫果断地回答说:“有破烂捡就不至于被饿死,中国有句话叫做‘欲取之必先与之’,意思是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好比是收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量,用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拜托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竭力将破烂变成闪耀的金子。”

另外,此前建设成立的通信线路,于1986年10月正式成为企业内部通信的专用服务线路。但相对于拥有众多交易伙伴和优越条件的丰田集团和高速通信相比,DDI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处于劣势,这里面有很大的原因还在于DDI的法定经营人方面,法定经营人在这个领域里的背景与影响也是作为关键存在的,而DDI所拥有的合作伙伴数量在新成立的电电公司里面,是排名最后的。

稻盛和夫坚信,这项为民服务的事业一定能取得成功。由于DDI繁忙的工作事务,稻盛和夫决定辞去京瓷社长一职(此时,正是稻盛和夫任京瓷社长20周年之际),改由安城钦副社长升任社长。此后,稻盛和夫全身心投入,将重点放在致力于扩大DDI市场规模上。

但是DDI放弃了在东京圈和中部圈的业务发展权,所以DDI必须在关西、北陆、近畿、四国、北海道、冲绳和九州等地区内取得事业的绝对成功。稻盛和夫认为必须马上展开这些地区的通信事业营运,为此他还邀请了当地电力公司和一些知名企业参与到这项事业的发展中来,并按照地区条件,相继建成了8家无线通信网络服务公司。

日本国内的移动通信业务一直都采用的是NTT制式。稻盛和夫想,如果DDI也沿用NTT制式,一开始就会受控于人,又怎么可能再与NTT展开竞争。NTT制式的手机服务收费出奇之高,不仅如此,除基本的通话费外,入网手续费以及保证金加起来还需要17万日元左右。于是,本着降低民众通信费的根本目的,稻盛和夫决定启用TACS制式。TACS制式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研制推出的通信资费形式,并且在稻盛和夫成立无线通信服务公司前,就已经投入实战运营,可以说,TACS制式的品质和价格都经受住了国际市场的考验。

1987年6月,在关西电力的森井清二社长、三得利的佐治敬三社长的大力支持下,作为DDI首家运营商的关西株式会社通信服务公司(Cellular)正式启动运营。关西通信服务公司在以电力公司出身的青户元社长为核心的紧密领导下,整个通信公司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响应与配合稻盛和夫发出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初战告捷”的号召。

另一方面,DDI公众长途电话服务终于投入了市场运营。使用新电电的公众长途电话需加拨4位数的运营商识别码,识别码的获得是由三家新电电公司抽签决定,而稻盛和夫获得了幸运的识别码“0077”。

1987年9月4日零点,稻盛和夫在京都的DDI本部欣喜地按下了这组幸运数,随即,等候在华歌尔的本幸先生感慨而激动的声音传来:“稻盛君,我们因你而骄傲!”霎时,DDI所有的工作人员激情澎湃,有的人忍不住喜极而泣。然而,在旷日持久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根本没有闲暇让人一直沉浸在喜悦之中。稻盛和夫认为,虽然DDI的公众长途电话得以在市场运营,但如果民众要使用DDI通信线路,还必须先拨打“0077”识别码,长此下去,未免太过于麻烦。为此稻盛和夫研发出了一种DDI适配器,它可以供用户自动选择DDI通信线路,就需轻轻一按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捷。因此,DDI线路就获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正是在这个时候,出乎意外的噩耗传来,DDI的森山信吾社长因颅内出血与世长辞,年仅61岁,稻盛和夫悲痛之中为这位伙伴深感惋惜。在葬礼上,稻盛和夫作为治丧委员长为森山信吾社长这样致辞:“得知你突然辞世的噩耗,我从欧洲出差的途中即刻折返,却再无缘于你促膝畅谈、相互鼓励。回顾以往,在我决心涉足通信业这一陌生领域时,是谁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是谁与众多投资企业、监管部门进行种种协调和交涉,是谁帮我完成了最艰难也是我最不擅长的外交活动,是你,都是你,森山信吾社长。但是就在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时,你却悄然辞世,尽管你的脸上挂满微笑,一如生前,但为何我的心万分悲痛,因为我再也见不到你。你为DDI所作的贡献将永远留在DDI的史册上,留在我们的心中。”

为了安抚和消除DDI成员的不安情绪,稻盛和夫决定即刻兼任担负起DDI的社长一职,他号召全体成员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加强危机意识,为拓展公众长途电话用户使用数而努力。并当机立断,决定将DDI适配器免费租授给广大用户,进而赢得更多的用户。到1988年,DDI的民众使用数量已经超出了130万,在3家新电电公司的业务成绩中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