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
34163100000011

第11章 抛弃忧虑(5)

5.给忧虑设定截止日期

如果我们以快乐的生活作为忧虑的代价,付出得越多,我们就越愚蠢。

你想知道在华尔街赚钱的秘诀吗?我敢说,几乎全世界的人都想知道这个秘诀。如果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我立刻可以靠出卖秘诀成为富翁。在这本书里,我要介绍一个很有道理的观念,这一观念被众多成功人士采用。告诉我这个观念的人是一个投资顾问,叫查尔斯·罗伯茨,他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刚刚来到纽约时,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傻小子,身上带了两万美元,就想在股票市场上大赚几笔。我当时以为自己对股票很了解,可是我赔光了自己所有的钱,一分也没有剩下。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钱不全是我自己的钱,为了来纽约,我找周围所有的朋友都借了钱。这件事发生后,我根本不敢回家乡去,我害怕见到他们,可是没想到,他们根本没有责怪我的意思,他们不仅毫不计较这件事,想法还很乐观。

“为了能早一点儿将钱还给朋友们,我开始仔细研究自己犯下的过错,我开始踏下心来认真学习股票,决心等自己了解了整个股票市场后再慎重进入。为此我找到一位预测专家——波顿·卡瑟斯,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所以我坚信从他那儿一定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股票是有规律的市场,不能完全靠碰运气来赚钱。

“卡瑟斯先生首先问了我几个问题,然后告诉我股票市场上一个最重要的交易原则:在股票市场上每购买一只股票时,都要有一个度,即到此为止,不能再赔下去的底线。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人买了五十块钱一股的股票,那么这个底线就应该是四十五块钱,万一股价下跌,跌到四十五块钱的时候就必须卖出去,这样就可以把损失限定在五块钱之内,这叫止损。

“那位大师后来又告诉我,如果我在购买时足够聪明的话,我平均可以赚十块到二十块,甚至更多。因此当我把止损标准定在五块后,即使我半数股票都判断失误,我一样还可以赚到钱。

“我马上就学会了这个方法,从此一直使用至今。应用这个方法,我为我和客户赚了不知道多少钱。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股票上,还可以应用到股票以外的领域。我在其他事情上也定了‘到此为止’的原则,每当我为某一件事情忧虑、烦恼时,我就告诉自己制定一个‘到此为止’的标准,结果每次都很好。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非常不守时的人,每次和他约会,他总是在我等得不耐烦时才姗姗来迟。后来,我用‘到此为止’的办法让自己不再被他的迟到困扰。有一次我告诉他,以后我等他的时间上限是十分钟,超过十分钟他还没有到的话,我就不再等他了。”

各位朋友,我多希望我在年轻时就能掌握“到此为止”的原则啊。当我丧失耐心、充满悔恨与压力时,为什么我没有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平衡的标准呢?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这样对自己说:“这件事只值得我担心这么多,不能再多了”呢?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至少有一件事做得还不坏,而且这件事的情况还很严重,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危机,如果处理不好,我对人生的梦想、对未来的计划,还有多年的工作成果都会付诸东流了。当时我三十出头,下定决心终生以写作为职业,我打算做杰克·伦敦或者哈代第二。当时我对自己可以在文学行业崭露头角一事大有信心,我在欧洲住了两年,每日消费的都是美金,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在那两年期间,我写了一本自以为是的杰作——《大风雪》,出版商对这本书的反应就如同它的书名一样,仿佛呼啸的冷风吹拂过西伯利亚雪原。我的经纪人实话告诉我说,这部作品一文不值,他还否定了我写小说的才能,听到这些时,我的心跳几乎要停顿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经纪人办公室的,一个人呆呆地走在路上,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我发现自己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必须当机立断作出决定,该往哪个方向去?我该怎么办?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几个星期,然后我才让自己逐渐恢复。那时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要给忧虑制定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的说法。

后来,那两年时间一直被我视为宝贵的经验,我从那里继续前进,回到纽约组织和教授成人教育班,空闲时就根据自己班上的真实故事整理成一些传记和书籍。事实证明,我做得很好。所以每当我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经历时,我都感到很欣慰,庆幸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种得意你能体会吗?直到今天,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没有成为杰克·伦敦或者哈代第二而后悔过。

一百年前,梭罗在鸟鸣声声的瓦尔登湖畔用鹅毛笔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的,可能需要当场交换,也可能在事后付出。”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以快乐的生活作为忧虑的代价,付出得越多,我们就越愚蠢。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吉尔伯和苏利文是悲哀的。他们精通于如何创作出令人愉快的歌词和谱子,可是却对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之事一窍不通。他们在一起合作了许多年,依然不肯体谅对方的坏脾气,也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关系破裂的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一次苏利文为剧院买了一张新地毯,当吉尔伯看到账单时,大发雷霆,二人甚至还为此事闹上法庭,最终不欢而散。从此,吉尔伯和苏利文再也没有和对方说过一个字,当苏利文写好曲子后,邮递给吉尔伯,由吉尔伯填好歌词后,再邮递给苏利文。他们尽量避免同时出席某一场合,不过有一次他们不得不同时出来谢幕,当时他们分别站在舞台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鞠躬,这样就不会看见对方。唉,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给自己对对方的恼恨加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呢?他们不能,有人能,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林肯。

在南北战争中,有一次林肯的朋友攻击他们共同的敌人,林肯说:“你们对于私人恩怨过于敏感了,可能是我这个人在这方面不怎么敏感吧。不过我向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人怎么能把有限的时间都浪费在彼此争吵上呢?只要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也不会再和他记仇。”

我真希望伊迪丝姑妈也能有林肯这样的宽恕精神。伊迪丝姑妈和法兰克姑父住在一个农庄,那里土壤贫瘠、灌溉系统不发达,作物收成也不好,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每一个铜板都要算计着花。可是伊迪丝姑妈喜欢买一些窗帘、小饰品,为了购买这些东西,她总是向附近的一家杂货铺赊账。法兰克姑父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的债务会越来越多,他是一个注重信誉的人,不愿欠债。于是他偷偷跑去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要再赊货物给伊迪丝姑妈。不料伊迪丝姑妈知道了这件事,她勃然大怒,直到现在,五十年过去了,她的怒火还是没有平息。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她向其他人抱怨这件事,终于有一次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纵然法兰克姑父这样羞辱你是不对的,但是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你一直向周围所有人埋怨姑父,难道这样做是没有错误的吗?”伊迪丝姑妈用自己内心的愤恨,换来了半个世纪的抱怨和不愉快的记忆,难道这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吗?

富兰克林小时候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让他铭记了七十年。那一年他七岁,喜欢上一个哨子。他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拿出来,一口气跑到玩具店,把钱都放在柜台上,连价钱都没有问,拿起哨子就跑回家了。七十年后他这样写信告诉自己的朋友:“回到家后我吹着哨子满房间跑,简直是洋洋得意。等哥哥姐姐都发现我的新哨子后,他们告诉我,我付出的价钱比哨子的实际价格要高许多。就这样,我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一个人跑到屋里懊恼地哭了一场。”

直至现在,富兰克林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他依然记得由于买贵了哨子,他获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他获得的快乐。

富兰克林在这次的教训里学到了很简单的道理,他觉得人类很多时候,都为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价钱,对事物作出了错误的估计是导致他们忧虑、苦难的根本原因。

吉尔伯和苏利文、我的伊迪丝姑妈,都为自己的哨子付出了高昂的价钱,我自己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如此。著名人物同样会犯错误,《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受读者尊敬的作家。在那段时间,他的崇拜者甚至还会突然到他家里,只要能听到他的声音、摸一摸他的鞋子就心满意足了。他说的话还会被崇拜者恭敬地记录在本子上,就仿佛是神谕一样。可是在生活中,托尔斯泰在七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富兰克林七岁的时候聪明。

一个年轻女子让托尔斯泰陷入热恋之中,后来他们结婚了。托尔斯泰和这个女子在一起时感觉生活总是那么愉快,所以他们常常感谢上帝让他们过上了这种神仙般的日子。不过托尔斯泰在婚后才知道,这个女子生性善妒,常常乔装打扮跟踪托尔斯泰,打探他的行踪。争吵不可避免地在他们中间爆发,次数越来越多,她的妒忌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是她妒忌的对象。她曾在地板上打滚,威胁说要自杀,这样的举动着实吓坏了她的孩子们。

面对这样的妻子,托尔斯泰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他暴跳如雷,把所有的家具、瓷器都砸烂,那么我不会怪他,因为他有充足的理由生气并且发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将所有的事情都记在日记上,把过错全部推在太太身上。有一天他的太太发现了这个秘密,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她把托尔斯泰所有的日记都撕毁烧掉了。作为回击,她也开始写日记,同样将过错推在对方身上,甚至她还写了一部小说——《谁之过》。在小说里,托尔斯泰被丑化成一个不懂生活、破坏家庭的人,而她自己则是捍卫家庭和睦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