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34157000000002

第2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庭医生(1)

孩子一生病,全家都六神无主

孩子一生病,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情形是什么?是全家如临大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这是因为在如今的家庭里,孩子多是“独苗苗”,全家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就六神无主,不是相互责怪,就是手忙脚乱。

“都怪你,没把孩子照顾好,下了雨,天气凉,还非要带他出去玩!”“什么?还不是你晚上忘了给孩子盖好被子,才害得孩子着凉的!”一个孩子因为发烧前来诊治,爷爷、奶奶在诊室里互相责怪,妈妈查看孩子的体温计,爸爸则在跟医生描述孩子的病情……

在候诊大厅,一位妈妈怀抱着孩子让他斜躺在自己身上,奶奶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面包,爷爷站在一旁,手中拿着孩子的水壶,随时待命,爸爸跑上跑下地缴费、取化验单、拿药……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医院的儿科每天都能见到。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患儿家属那种焦虑、恐慌的心情。然而,对于病中的孩子,父母的焦虑情绪不仅对孩子的病情无益,甚至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尤其是对患有儿童哮喘、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症以及肿瘤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学龄前和学龄孩子而言,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加重孩子对疾病的担忧,甚至是恐慌,进而使病情恶化。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登载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父母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免疫系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侵害,可能会经常感冒、发烧等。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年时间内对169名5~10岁的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要求其父母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并记录孩子的患病情况和体温状况。同时,研究人员每半年会对这些父母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结果发现,如果父母情绪压力较大——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或抑郁问题,其子女的患病次数会明显高于那些情绪平稳父母的孩子。

我就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5岁的丹丹因感冒发烧引起了一种抽搐病,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抽搐而且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父母怀疑她是得了癫痫,但医院的检查结果却表明孩子生理机能都正常。我怀疑丹丹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就建议他们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并为他们联系了一位我熟悉的知名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在和孩子接触了几次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情况:当丹丹妈妈在场时,丹丹发病的次数明显多一些。心理咨询师发现丹丹妈妈对丹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根据丹丹妈妈的这些行为,咨询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初步断定丹丹的妈妈有明显的神经质人格特征,而在后来对其进行的人格测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最终,心理咨询师诊断丹丹患的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根源就是丹丹妈妈在丹丹患感冒后表现得过分紧张焦虑。丹丹妈妈的过分关注、紧张甚至当面哭泣,都让丹丹觉得自己病得很重,她也开始非常在意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并对病情的看法很悲观,时刻害怕自己会死去,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引发了她的抽搐行为。

因此,要治好丹丹的心病,必须要缓解丹丹妈妈过分紧张的情绪,帮助她停止对女儿的过度关怀。这位心理咨询师当着丹丹妈妈的面告诉丹丹:“你现在得的是一个很小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当丹丹的妈妈不再表现出焦虑、紧张的情绪时,丹丹对自己的身体也就恢复了信心,在心理治疗半个月后终于完全恢复了健康。

可见,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紧张、焦虑不仅不会对孩子的恢复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得病情恶化;相反,如果在孩子生病时,父母能冷静面对,就能给孩子面对疾病的勇气,也就能更快使其恢复健康。

在做完以上测试题后,如果你发现自己有5道及以上的题目都回答了“是”,就表明你对孩子生病过度焦虑了,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以便在孩子生病时能冷静面对,帮助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

养娃是个技术活,每对父母都应学点医学知识

两个月的润润出现了红屁股,而润润妈妈一点儿也不知道,还是润润奶奶来看宝贝孙子时才发现这一点的。导致润润出现红屁股的罪魁祸首,居然就是润润妈妈。原来,润润妈妈喜欢上网,她上网时就把孩子放在小床上,当时是冬天,润润妈妈怕孩子冷,就在小床下面放了取暖器,一天吹七八个小时;晚上睡觉的时候,润润妈妈怕孩子尿床,就给孩子穿上了纸尿裤,还在床上铺了电热毯,结果孩子尿湿了,再被下面的取暖器一吹,电热毯一加热,相当于孩子的屁股一直处在蒸发的热气中,就导致了红屁股。

小蜜蜜出生后,一直都是由姥姥、姥爷照顾,因为小蜜蜜的妈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照顾孩子。看着新出生的小蜜蜜,妈妈不敢抱,也不敢给她穿衣服;小蜜蜜哭了,妈妈就只知道对着孩子喊:“不许哭,睡觉!睡觉!”给小蜜蜜洗澡时,姥姥让她帮忙扶着小蜜蜜一下,她都扶不住,让孩子滑进了澡盆里,呛了水。

才满周岁的波波因为便秘,一直在看医生,医生一问原因,发现波波的爸爸、妈妈带孩子完全是按自己想法来的,没有任何顾忌,大冬天也敢给孩子吃冰激凌,孩子渴了,他们嫌弄凉开水麻烦,就让孩子喝牛奶,导致孩子便秘,胃口也变得很差。

……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不会照顾孩子的父母有很多。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多是被称为“独一代”的“80后”“90后”,因为小时候没有弟弟、妹妹可供学习育儿经验,所以当他们升级为爸爸、妈妈后,在照顾孩子时,常常会手忙脚乱,甚至因为不当的行为而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孩子完全交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

有人曾开玩笑说:“现在开车有驾照,养猪、养鸡需技术、要证书,只有‘养人’不要任何证书。”这句话真是大错特错,“养人”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很全面、很精湛的技术。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生孩子之前,一点育婴知识和技术都没有,更无从谈育儿经验了。比如,他们连自己的饭都不会做,更不用说为孩子做营养餐了;他们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没有规律,更不用说去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了。可见,要想养育好孩子,年轻人最好在当上爸爸、妈妈之前,就学一点育婴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才不至于在升级为爸爸、妈妈后手忙脚乱,叫苦连天。

新手爸妈如果想要尽快成为合格的爸爸、妈妈,就要采取“理论+实践”的方式。一般来说,新手爸妈可以依照以下秘诀,边实践边摸索。

秘诀一:多读育儿书

新手爸妈多读一些育儿书籍,能最快了解育儿常识,了解孩子每个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你可以买那种以孩子的年龄为单元划分的育儿书,这样可以了解到各时期孩子的生理特征、喂养方法以及异常情况等。此外,新手爸妈还可阅读一些开发孩子智力的书,帮助自己更快体会亲子互动的快乐。

秘诀二:参加育儿课

许多医院或婴幼儿产品品牌都会开设免费的育儿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怀孕分娩的注意事项,还会教新手爸妈们如何照料初生宝宝,我建议新手爸妈们尽量参加这种育儿课,可以从中获取不少实实在在的育儿知识。

秘诀三:向老人、保姆取经

许多年轻人认为老一代人的育儿方式已经过时了,因此在育儿问题上总是不听从老人的意见,一意孤行。殊不知,尽管老一代人的许多育儿观念有些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但是许多基本的育儿常识,比如,孩子为什么哭,如何安排孩子的日常饮食,如何给孩子洗澡等实践类日常事务却是不受时代限制,并且需要实践经验的。因此作为年轻的爸妈,还是应当经常向老人或是有经验的保姆请教,并结合最新的育儿观念,打造适合自己的育儿计划。

秘诀四: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

经常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也能帮助新手爸妈更快掌握育儿诀窍。而且这样的交流不需要很正式,每天都可以进行,比如傍晚在小区散步时遇到有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的妈妈时,就可以交流一下育儿心得,讨论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儿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解决育儿问题,还能帮孩子找到一起玩耍的同龄小伙伴,何乐而不为呢?

身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身体构造很必要

在我看来,许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一生病时就手忙脚乱,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了解孩子的身体构造。可能许多父母会说:“我们又不是医生,不需要对人的生理结构了解得非常细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身体基本构造,才能清楚知道孩子的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受到伤害,从而在平时就注意加强保护;在孩子生病时,父母还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症状,准确判断孩子所患疾病,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人体主要是由骨骼、肌肉、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组成。

1.骨骼

人体的骨骼由脊柱、颅骨和四肢骨构成,共有206块,这206块骨头通过韧带连接在一起(相连的地方称为关节),构成人体的骨架。

2.肌肉

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大类型,共有600多块,它们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能屈能伸,工作起来配合默契,步调和谐。肌肉好像人体的发动机,肌肉与骨头结合起来才可以使人体产生运动。影响孩子肌肉生长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体内的激素、身体活动和饮食。因此,父母在保证孩子营养的前提下,应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肌肉生长。

3.组织

人体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细胞,由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功能相似的器官组成系统,由八大系统组成一个人体。

4.器官

器官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心、肝、脾、肺、肾、胰、耳、鼻、眼都是人体的器官。

5.系统

人体有八大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在这里,我只是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父母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身体结构,可多读一些专门介绍儿童身体构造的书籍,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成长状态。

孩子具有惊人的自愈力

我曾经在《新闻晨报》上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报道:

英国伯明翰市14岁女孩泰勒尔·鲍威尔被诊断出白血病后,虽然接受了化疗但仍毫无效果。医生认为,如果泰勒尔不立即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她将活不过几周。但令医生们匪夷所思的是,就在他们准备为泰勒尔实施骨髓移植手术时,她的白血病竟突然消失了,她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治愈”了自己。

母亲伊薇特回忆说:“当我们来到医院准备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时,主治医生马克·维兰吉博士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他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终于告诉我们,泰勒尔的白血病已经消失了。我们听了这个喜讯后彻底惊呆了,我们既困惑,又惊奇。我问他这是不是一个奇迹,他回答说除了奇迹外,没有任何词语可以解释这一切。”如今,在经过几个月的复查后,泰勒尔终于被证明彻底康复。

说起白血病,大家并不陌生,现在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这种病,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化疗和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病情严重者往往因为得不到匹配的干细胞移植而死亡。因此,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白血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病,仅次于不治之症。这样严重的疾病居然能够自我治愈,我们不得不赞叹:人类的身体真是太神奇了。

人体确实是一部神奇的机器,当它的某些部位或者零件被破坏时,它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去修复受到损害的部位或零件。简单点说,就是人体对许多疾病都是具有自愈能力的。自愈能力,简称自愈力,其实就是指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