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话题失败的后果
转移话题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不过,话题要转移得漂亮利落,又不露一丝痕迹是很难的。假如你不懂得如何巧妙地转移话题,又硬要转移话题,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如果你生硬地转移话题,说话支支吾吾,别人发现了你的意图,那么他们就会发现你不想谈论这件事,也不想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先入为主,认为你是因为心虚,才不敢回应这个问题。
结果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就变成了“这个人做错了事情还不肯承认,真是不知羞耻;面对关于这件事的问题时,还想转移话题,真是狡诈;这样的人一点可信度都没有,以后他说的话肯定是假的,做什么事也一定是有某种目的的”。
CIA总结: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因此瞬间崩塌。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本来就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上,没有人支持你,你觉得很孤立无助,这时候有人来向你询问,而你却把火球丢到别人头上,说“×××也这样过,而且比我过分多了,我这样的程度算什么。”这句话不但承认了你的错误,而且还把别人给拉下水了,本来孤立无援的你就会陷入更加无助的境地,自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还给别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别人不但不同情你,甚至还会幸灾乐祸。
CIA总结:偷鸡不成蚀把米,还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成功转移话题,成为没有语言漏洞的语言专家
怎样才能成功地转移话题?下面,CIA将结合实例教大家如何进行“话题转移”。
一、勇敢做出反问
某学生在校期间一直非常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成绩都非常好。毕业后,他因兴趣跑到CIA来应聘,探长礼貌地接待了他,然后按照惯例对某学生进行面试。某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的好,探长本来觉得他是非专业人士,录取他的概率很低,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专业性的问题都难不倒他。探长一时兴起,瞎掰了一道题目:“你一定非常熟悉你的书本,你就说说美学史课本上的第90页讲的是什么内容吧。”
某学生傻眼了,很镇定地说:“探长的名字想必天天都在写吧?那么请问你的名字一共有多少笔?”
探长哈哈大笑,欣然录取了某学生。
该学生通过同样的方式反问探长,令探长也尝试一下这种“滋味”,最后不但避免了回答不了问题的尴尬,还显示了自己的果敢和过人的机智,得到探长欣赏。
二、机灵地做假设
娱乐圈里天天有新闻,有一段时间,娱乐圈里盛传各大牌女星陪富翁吃一顿饭就可得到大笔大笔的钱。一些当红的大明星的名字、价位都一一罗列了出来,煞有其事。记者采访其中的一位风头强盛的女明星:“请问,这个传闻是真的吗?”该女星嫣然一笑,不疾不徐地说:“如果我陪人家吃一顿饭可以得到那么多钱的话,我就把这些钱都捐给慈善机构。”
她既没有承认这个传闻,也没有否认,而是通过一个假设来转移话题,大家的注意力落在了她善良慷慨的性格上了,也不再一直追问传闻的事情了。
三、发散诙谐魅力
林肯总统有一次举行大型演讲,当他正讲得兴致勃勃,观众正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坐在首排的林肯夫人突然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姿势十分不雅,霎时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气氛十分尴尬,众人想笑却又不敢,都等着看林肯怎么处理这样的突发情况。
此时无论林肯是责备还是走过去将夫人扶起来,都是不能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的。只见他微笑着对满脸通红的夫人说:“亲爱的,我们不是说好了吗,等到我演讲结束的时候,你才以此作为庆贺吗?”
众人哈哈大笑,尴尬的气氛也随之化解了。
林肯总统用幽默化解了尴尬,这不失为一种最有智慧的做法。
理由不能循环利用(循环逻辑错误)
什么是“循环利用理由”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概念理解为“同样的一个理由说了一次又一次”。其实,CIA在这里说的“循环利用理由”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它在这里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在CIA的实践中,“循环利用理由”是指在定义一个内容时,定义项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的内容。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事物的本身来解释事物。
为什么CIA在一开头就说“理由不能循环利用”呢?因为当你要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引用一个包含着事物内容的东西来说明,其实就是等于没有说明,只是说了一堆废话,一点意义也没有,没有达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比如A问B:“你见过菩提树的叶子吗?它是什么模样的?”B说:“它长得像我家的塑料菩提叶的样子。”
B这样的回答根本就毫无意义,A听后还是不知道菩提叶长什么样子,只是徒增闷气罢了。
再看下面的一个故事。
CIA在新的一年的招聘大会上,遇到了一个很“经典”的面试者。之所以说他经典,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循环利用理由”者,他的那些回答令好些探长至今都记忆犹新。
当时,探长查理担任这个经典面试者的面试官,他问面试者:“作为一名CIA探员,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嫌疑人信任你,以致放松警惕?”
“让他相信我就行了。”
“那你怎么让他相信你呢?”
“他信任我自然就相信我了。”
查理在心里对面试者的表现连连摇头,他想直接就否定这个人,但是转念一想,还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吧,说不定他这次能表现得很好。于是,他又耐着性子继续提问:“你对CIA高明的破案手法了解多少?”
“CIA精明的破案手法非常高超。”
“怎么高超法呢?”
“就是非常高明。”
这回,查理直接对面试者说:“谢谢你的配合,我们会在两天之内给你回复。”
等面试者走远了,查理就跟其他的CIA探长说:“这么典型的‘循环利用理由’者,又怎么进得了CIA的大门呢?”
通过以上的这个例子,想必大家都已经明白什么是“循环利用理由”了。例子里的面试者用“相信”解释“信任”,再用“信任”解释“相信”;然后又用“高超”解释“高明”,“高明”解释“高超”,这两对词的双方都包含了相同的意思,因此绕来绕去,面试者都是用“信任”和“高明”这两个词的本身在解释它们。如此解释下去,即使是再花个半天,也不能让人对这两个词有进一步的了解。
CIA总结:用包含事物的事物来说明事物,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CIA鉴定“利用理由”的利弊
在人们的说话逻辑之中,常常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说话技巧,其中利用理由来解释说明的手法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利用理由来解释说明的说话技巧的利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使我们的话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利用理由”可以把我们要说的话浓缩起来,并且让对方一听就可以明白。怎么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一时半刻无法向别人解释清楚的事,当别人询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寻找一个类似的、广为人知的例子来借以说明,这样解释起来就省事多了。
CIA探员怀恩是一个非常热爱文学的人,熟知很多名言名句,甚至对一些中国的古文也颇有研究,并且经常把它们运用在日常说话中。
这天,怀恩在工作上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他所带领的一组CIA探员在一个星期之前奉命秘密侦查一件难度很大的案子,不过到现在为止,案情还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
怀恩的上司刚才把他叫进了办公室,狠狠训斥了他一顿。一边是上司的压力,一边是下属的抱怨,他夹在中间,不知道是该勇敢地面对上司,还是严厉地打压下属。
怀恩当然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遇到这样的境况,可是现在真的遇上了,还是觉得非常郁闷。于是他此刻一个人在角落里抽闷烟。
这时,怀恩的一个同事向他走了过来,关切地问:“伙计,有什么烦心事吗?”
怀恩这次的任务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他不能告诉同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可以告诉他此刻复杂的心情,他说:“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啊。”
这是荷塞·马蒂的一句名言,这个同事听他说了这句话后,虽然不知道怀恩到底是为了什么事,但是他已经可以体会到怀恩此刻的心情了,他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几句。
过了几天,以怀恩为首的CIA侦探小组掌握了那件案子的一个重大证据,他们马上紧追不舍,势如破竹,很快就结案了。怀恩因此受到了上司的嘉奖,他不由得笑容满面,这时他又遇到了上次安慰他的那个同事,他主动说:“一切不愉快都过去了,我此刻的心情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那个渔人那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怀恩就这样利用理由来把自己复杂的心情非常简洁地表达出来的,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表达得很准确。如果怀恩向同事把自己的复杂心情一一剖析,不但会泄露机密,还会浪费彼此很多时间。巧妙地“利用理由”,与人沟通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我们的话更具说服力
一句表达同样意思的话,从有声望、有成就的人的口中说出来,往往比由普通人说出来的更具说服力。他们身上的光环,使人们折服,使人们倾慕,偶像效应会使人们觉得偶像说的话都是很有分量的,并且会直接视之为偶像的经验之谈,因此深信不疑。
CIA建议,大家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寻找偶像们说过的、跟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同的话来作为理由,利用这些理由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意思,这样往往可以增加我们的话语说服力。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这种说话技巧既存在利处,也存在弊处。
倘若“利用理由”使用得好,当然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我们说话的技巧,但是,当你没有注意以下的问题时,这种说话技巧不但不会帮助你,反而会阻挠你。那么,我们在使用这种技巧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利用理由来解释
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利用理由来解释的,像一些生词就最好不要以此方式来解释说明。人们在日常说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用在同一段话中已经使用过的一个词语,去解释一个刚刚出现的词语,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倘若你把两个词语利用了一次又一次,绕来绕去的,结果让人听了半天都摸不着头脑,就事倍功半。
就像前文中那个CIA招聘会上的面试者那样,用“相信”解释“信任”,又用“信任”解释“相信”,到头来,他的解释等于没有解释。
二、理由利用不当会导致倾听者难以明白你的意思
你使用利用理由的说话技巧,无非就是希望倾听者可以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过,假如你的理由利用得不恰当,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你利用了一个理由来说明,但是倾听者没有听明白,因此就会向你发问。原本懂得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就接着来了,可是偏偏在你的心里,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于是你就循环利用理由,最后的结果是只能越解释越模糊,越解释越糊涂。达不到应有的说明效果。
在解释说明某事物的过程中利用某理由,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利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如果你经常犯循环利用理由的错误的话,就会留给别人一个“净说废话”的坏印象。因此,CIA建议,理由利用的不好的话,不如不利用,把自己的感受直接说给对方听就可以了。
怎样才能避免循环利用理由
大家一定会问,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循环利用理由?其中,把复杂的概念具体化的方法最有效。
在解释说明某事物的时候,要挑选一个比该事物更为人所熟悉的事物作为理由来利用,换句话来说就是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这样才能使倾听者一听即明。特别是在那些日常生活中很形象的事物,没有谁会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今天是8号,一个月才开始没多久。可是身为白领的莫里斯的钱包已经瘪瘪的了,他自己也搞不明白,他的钱都花哪里去了。他一直都没有什么存款,并且没有添置什么东西。
最近,莫里斯的母亲开始催促着他去相亲了,莫里斯老大不愿意的,他还年轻着呢。可是老太太坚持得很,硬是要他点头答应。莫里斯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
既然要相亲,当然要把自己由上至下收拾一番,老太太叫他到城里最繁华的时装区,那里的消费水平可是很高的,莫里斯只好对妈妈坦白说自己消费不起。
“什么?你的工资呢?今天才8号,那么快就花光了?我没记错的话,你的月薪可是不低的,就算这个月的花光了,那你总该有积蓄吧?”老太太有了愤怒的前兆。
莫里斯可怜兮兮地看着母亲。
“一点儿都没有?都用哪去了?”老太太眼看着马上就要发飙了。
“妈妈,工资就像家里的厕纸,看着很多,用着用着就没了。”莫里斯大叫道。
老太太听他这么一说,扑哧一笑,就饶过了他。
莫里斯就是利用“厕纸看起来很多,但是很快就用完”的这种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解释自己工资的去向,他的母亲一下子就听明白了,这样就能避免循环利用理由点的现象了。CIA相信,看了这个例子后,大家知道怎么把复杂点的概念具体化了。
模棱两可就是逻辑错误(两难逻辑)
CIA为你解答什么叫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的意思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没有明确的态度,或者是没有明确的主张。因此,模棱两可逻辑也可以称为两难逻辑。
事实上,每件事的真相都只有一个。比如,迎面走来一个妙龄女郎,现在只有两种猜测:1.这个妙龄女郎是一个已婚人士;2.这个妙龄女郎是一个未婚人士。如果她是已婚人士,那么她就一定不会是未婚人士,反之亦然,二者中必然只有一个符合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