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哮喘门
34109300000020

第20章 针灸

《素问》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肺热病者,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腰痛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灵枢经》曰: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中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月真)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食訇)不得息,取之天容。取天容者,无过一里。

《甲乙经》曰: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灵主之。

喘逆鼽衄,肩甲内廉痛不可俯仰,(月少)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噫嘻主之。

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腋肿,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

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

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

寒热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头维主之。

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振栗,脉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肺俞主之。

寒热食多,身羸瘦,两胁引痛,心下贲痛,心如悬,下引脐,少腹急痛,热,面急,目(目巟)(目巟),久喘咳,少气,溺浊赤,肾俞主之。

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挟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项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短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天突主之。

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喜呕胆,胸中热,喘逆,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膈中食饐,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咳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期门主之。

胸中彭彭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痹喘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

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水突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华盖主之。

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俞府主之。

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哮,坐卧不安,彧中主之。

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

胸胁榰满,咳逆上气,呼吸多喘,浊沫脓血,库房主之。

咳喘不得卧,不得坐,呼吸气索,咽不得,胸中热,云门主之。

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玉堂主之。

胸胁榰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步郎主之。

胸胁榰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中,不嗜食,胸胁榰满,喘息而冲膈,呕,心痛,及伤饱,身黄疾,骨羸瘦,章门主之。

风汗出,身肿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卧不觉,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内动脉之中。

消瘅,善喘,气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溺黄,大便难,嗌中肿痛,吐血,口中热,唾如胶,太溪主之。

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

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

咳逆上气,喘不得息,暴痹内逆,肝肺相传,鼻口出血,身胀,逆息不得卧,天府主之。

厥,四逆,喘气满,风身汗出而清,髋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临泣主之。

《千金方》曰: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灸肺腧各二壮。肺腧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医学纲目》曰:哮喘取天突,针入向下五分,泻五吸;膻中三分,三呼;璇玑三分,泻三吸;气海腧府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泻六吸;乳根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泻一吸。

五膈气喘息不止,取中脘八分,又取期门。凡刺腹部,气虚人内息六七口,下入丹田,闭气刺之。

哮喘,灸刺上穴不愈者,可选用之:膏肓、关元、中脘、三里、百劳、肾腧各灸之,支沟、大陵各刺之。

哮喘诸穴选用之:天容、譩嘻、气舍、扶突、太白,以上刺。魄户、中府、大包、彧中、云门、石门、期门,各灸之。

气喘取乳中,在乳下肋中,针入一分,沿皮向后一寸半泻之。

哮喘取兴隆三寸半。

喘满痰实,口中如胶,取太溪。

气促喘,取天牢。

《古今医统》曰:气喘取璇玑,在天突下一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又法:取膻中,在两乳折中;期门,背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立已喘气,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