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噎膈反胃门
34088300000002

第2章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注 脾有寒不能运化饮食,故为膈中。脾不能游溢津液,上归于肺,四布于皮毛,故涎沫之从囗出也。】

本神篇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注 伤其心脏之神气也。】

终始篇

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囗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囗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注 外格者,谓阳盛于外而无阴气之和;内关者,阴盛于内而无阳气之和。关格者,阴关于内,阳格于外也,是为关阴格阳之死候矣。】

人迎与脉囗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炙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注 人迎与脉囗俱盛,命曰阴阳俱溢。盖阴盛于内则阳盛于外,阳盛于左则阴盛于右矣。若不以针开之,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溢于中,则内伤五脏矣。】

脉度篇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注 关谓关阴于内,格谓格阳于外,如是则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注 溢阳者,阳盛之气溢于脉中,气血之相合也。】

寸囗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

上膈篇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注 因于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病在膈上者食饮入而还出,病在膈下者食入晬时乃还。夫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因于外邪,致汁沫渗留于肠外,不得散则日以成积。如因于内伤,汁沫留于肠内,则渐渍而成痈。痈在脘内则痛而深,在外则痛浮,在痈上之皮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