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中华科技五千年
33989400000024

第24章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明代,一部中国百科全书类书籍《天工开物》问世了。一时间风行全国和世界。

为什么叫“天工开物”呢?作者认为世上的资源是大自然造就的,也可以说是天然工就,故而称之为“天工”。作者还认为天然资源并不能自然为物,必须经过人类的开发、加工,才能成为人类所需的物质资料,故而称“开物”。

既强调以“天工”为基础,又强调人的主观作用,坚持这种唯物而辩证观点的作者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明,酷爱科技。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刚刚29岁的宋应星与哥哥一起赶考,同时中举,当时被人们称颂为“奉新二宋”。宋应星在这次考试中名列第三。以后宋应星曾经连续几次进京会试,但是都没有能考中进士。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宋应星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又出任福建汀州府(今长汀县)推官;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安徽亳州(今亳县)知府。

明亡之后,宋应星回到家乡隐居,直到去世。

宋应星在几次进京赴考途中,以及其间居家的一段时间里,留心观察农业和各种手工业制作技术。他几次会试失败,对功名科举逐渐淡泊,就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的考察,随时把考察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他任分宜教谕期间,就着手把这些调查研究所得的材料整理成书,这就是《天工开物》,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印成书。

《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它详尽地记录了我国明朝中期到明朝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状况,并且附有许多生动翔实的插图,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宋应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不但熟悉各种生产技术,对天文、音律以至哲学等都有研究。他的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野议》是一部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做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思怜诗》反映了他愤世忧民的感情。《沦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也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

《天工开物》记述了直到明代中叶为止的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部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分上、中、下3编,共18卷,内容浩瀚。

上编分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6卷。乃粒是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稻、麦、黍、樱、梁、粟和芝麻、豆类。乃服记述衣服原料丝、麻、棉、皮、毛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彰施讲的是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叙述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的生产方法。甘嗜的内容是种蔗、制糖和养蜂取蜜等技术。

中编分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7卷。陶埏记述砖、瓦、陶、瓷的制作过程。冶铸介绍鼎、钟、釜、像、炮、镜、钱的铸造方法。舟车叙述各种船舶车辆的结构、制造和用途。锤锻的内容是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和铜器的工艺。燔石总结了石灰、煤炭、矾类、硫磺、砒石的烧制技术。膏液讲的是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是关于造纸的方法。

下编分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5卷。五金是关于金、银、铜、铁、锡、铅、锌的开采和冶炼方法。佳兵记述各种武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弓、箭和火药、火器。丹青讲的是墨和各种绘画颜料主要是朱红的生产过程。曲蘖叙述制酒曲、神曲、红曲的方法。珠玉介绍珠玉的来源。

《天工开物》从专门技术的角度,把农业、手工业方面18个生产领域中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加以全面概括,并填补了以往技术著作中的不少空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农业方面,它系统总结了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如详细介绍了农作物品种及栽培,以及推广良种、精耕细作、水利灌溉、肥田改土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经验。

书中还对当时使用的水力筒车、翻车、桔槔等各种提水工具和粮食加工机械也有详细的记录,并且有精致的插图。

在手工业方面,它详细记载了纺织业中的缫丝、丝织、提花和轧棉、弹花、织布、染整等一系列生产工序,介绍了其工具和机械。还介绍了晒盐法和煎盐法,记载了制糖技术、陶瓷技术、造纸技术。占全书大约五分之一的篇幅叙述了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方面的技术。

此外,关于船车、弓箭、火药等的记载和插图,也很有特色。

《天工开物》记录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创见,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发行以后,很快传到日本,并且在日本翻刻,流传很广。公元1869年,在法国出版法文摘译本,书名《中华帝国古今工业》。以后又译成德、日、英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但是,这部卓越的著作后来在国内反而长期失传。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从日本传回翻刻本,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翻印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在浙江宁波发现了初刻本,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影印本。

宋应星在他的著作中不仅广泛地总结和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工艺技术成就,而且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