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
33963600000040

第40章 方法从孩子的个性出发,改善偏科

心理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个性涉及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多个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个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兴趣产生动力,孩子对某一课程感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有热情;孩子性格开朗,遇到学习问题就敢于向老师、同学求助,及时把问题弄明白,学习上就会更顺利;有的孩子怀揣着梦想,与自己梦想相关的知识他更喜欢学;在学习上,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与没有信心的孩子相比,学习效率要高,学习成绩要好……

个性影响孩子的学习,遵从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全面发展,孩子才能有一个好未来。家长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1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于先天个性的差异,家长对其尊重的态度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有些学生具有艺术方面的天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较好,抽象思维能力处在弱势,可能在理科方面学得不是太好;有的孩子理化学得很好,可是文科方面差点,可以考虑往理工方向发展。

晓严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都有不错的事业。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好好学习,成为有学问的人。可是孩子在学习上始终不能令他们满意。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差。为了提高儿子的学习成绩,他们为他请家教、报补习班、转学,甚至亲自辅导,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他的成绩就是上不去,父母为孩子的前途很担忧。

偶然的机会,父母发现晓严对厨艺很感兴趣,想来想去,与其让孩子不情愿地读书,还不如让他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在儿子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和晓严商量,可以同意他进入专科学校学习厨艺,但要他给自己订个目标,将来要做最优秀的厨师。晓严很高兴地选择并考入了一所与厨艺有关的专科学校,学习餐饮艺术与管理,并且学得有声有色。

孩子与孩子是不同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2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一个人潜能的最初表现形式,家长把兴趣发展成孩子的特长,能够让孩子的未来更有“卖点”。当孩子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时候,就必然会关注到这个领域内的职业,积极思考、密切关注该职业的相关知识、动态,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学习联系起来。

为了让孩子更热爱自己喜欢的领域,家长有必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比如资金方面、人脉方面、技术方面等,使得孩子更有能力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但是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在读大学以前,不可以荒废其他的基础学科,因为兴趣的发展,是需要其他基础学科支撑的。

3不贬低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没有优势科目,大部分科目都成绩平平,还出现了弱势科目的时候。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出现弱势学科而贬低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不但不利于弱势科目成绩赶上来,就是较好科目的成绩也会出现下滑。

4不干涉孩子的社会活动

有的孩子在班级里是学生干部,当成绩好的时候,家长觉得这是一件锻炼孩子社会能力的好事情。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或者出现弱势科目,家长就会把罪过归结为孩子组织班级活动占用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所致。

家长这样想是不正确的。孩子在学校里当学生干部,能够激起孩子强烈的责任感,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孩子会想到,学生干部本是学生中的优胜者,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又怎么能够对其他人起到表率的作用呢?管理别的同学的时候人家怎么会服气呢?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在学习上给孩子带来的动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社会活动。

5让孩子放下包袱,积极求助

有的孩子学习差,就会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当有不懂的问题时,也不好意思向老师、同学求助。家长要告诉孩子,在学习上只有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能取得进步。如果不懂也要装成懂的样子,受害的是自己。在同学面前,更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觉得自己比别的同学低一头。要让孩子明白差不是永远的差,只要想办法,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就能够赶上去。

所以,当孩子的哪一科不是很强势的时候,要鼓励他勇敢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讨论,以此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