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美国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对1799名男女进行了长达18年的观察证实,长期坚持积极、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者患抑郁症的危险明显低于不运动者。
体育运动不但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尽快把不良情绪宣泄掉。由此看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对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郝明嘉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奶奶去世的噩耗一传来,郝明嘉就变得情绪低落,对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趣。眼见着儿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爸爸很是心疼。
爸爸对儿子说:“奶奶在的时候,不是一直鼓励你锻炼身体嘛!以后咱们爷俩每天傍晚都围着小区小跑几圈。”
郝明嘉答应了。他觉得自己跑步的时候,奶奶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看得见。于是,越跑越有劲。不但气色红润起来,精神也大大变好。
每个人都有精神不好的时候,为了防止坏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运动,来改变一下孩子的心情。
1体育运动能够改善情绪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学习也不安心。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带孩子出去运动运动,为郁结的消极情绪寻找一个发泄口。
2适宜的运动项目学生时代,是一生中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期,每个孩子每天都不能少于1个小时的运动。根据孩子的身体特点,13岁的孩子为了增长速度、耐力和力量,比较适合跑步、球类、游泳等活动,只是运动量不宜太大;十五六岁以后,适合的活动较多,比如单双杠、哑铃、实心球、跳跃、投掷、跑步和球类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十七八岁以后,就可根据身体情况参加各个自己喜欢的项目了。
3利用运动改善情绪
孩子的坏情绪,常常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发怒、沮丧、自卑、虚荣等。
孩子和亲人分离、搬家、转学、失去心爱的小动物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孩子发生焦虑。孩子发生焦虑后,为了尽快让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运动。荡秋千、放风筝、钓鱼、散步、慢跑、游泳、踢毽子等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选择。
容易情绪紧张的孩子不妨多做一些激烈运动,比如足球、篮球、排球。这些运动在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孩子经常做这样的运动,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
情绪抑郁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快速跑、打网球、拳击、阳光下漫步、踩脚踏车等。过于复杂的运动项目常使抑郁者感到难以进入状态从而更加悲观自责。所以,最好选择简单、易于操作、有一定强度的运动项目。
当孩子发怒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较激烈的运动,如器械运动、登山、快速跑、网球。快跑两圈,扔几个铅球,把心理的能量变为体力上的能量释放出去,气也就顺些了。
对于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伴他做一些锻炼耐心的运动动,比如下棋、打太极拳、慢跑、射击等,在做这些运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控制情绪。如果孩子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坏脾气就不容易滋生了。
情绪沮丧、容易自卑的孩子不妨做做跳马、跳绳、长跑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韧性和自信心。为了增强信心,运动的时候,最好每天坚持做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跑的路程越长(跳的数量越多),或者跑相同的长度(跳一定的数量),用的时间越来越短,都是进步,对孩子都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虚荣心很强的孩子不利于学习进步。虚荣心强的孩子一般有些小聪明,各方面成绩不错。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其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运动,比如长跑、下象棋、打乒乓球等。参加这些运动的时候,因为高手如云,这样孩子很难轻易战胜他人。既督促了孩子的不断进步,也避免了孩子因为轻易赢了某些对手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