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是最后的医生
33747400000009

第9章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人体内掌握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肺部能够一张一缩。缩的时候,把身体内的浊气(二氧化碳)呼出来;张的时候,把空气(氧气)吸进去。通过呼吸作用,空气中的氧气融于血液,同时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于空气中,在肺里面完成气体的交换。

《素问·咳论》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可能引起人咳嗽,咳嗽并不仅仅因为肺。这似乎又与人们的常识相违背了。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咳嗽怎么能与肺无关呢?

还是来先看一个病例吧!

这是我祖父的一位患者,女性,记得当时应该是40岁左右。就诊原因比较蹊跷,她说自己一个月来每到凌晨2点左右就会咳嗽,呼吸急促,不仅影响自己睡眠和家人休息,有几次还因为喘息过于急促,家人以为患了急病,拨打120,可送到医院后喘息就渐渐平复,做检查也没有什么异常。几次三番后也不再打120了,因为咳嗽和喘息总能逐渐平复,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她,寝食难安。

祖父听后,仔细把了把她的脉象,脉弦,舌边尖红,便问:“每次发作都在凌晨2点左右?”

她很确定地点头:“都是在我家人熟睡以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咳醒了,等咳嗽平复下来,也不想睡觉了,因此每天都非常疲劳,您看我的黑眼圈……”

“用过什么药吗?”

“这问题大概有几个月了,之前看了西医,吃了一些治疗哮喘的药,可只是对症而已,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况且我也没有哮喘病啊!家里其他人也没有啊!也看了中医,喝过几服汤药,可也不见好。中成药也吃了一些,‘羚羊清肺’、‘通宣理肺’之类的,也都没有什么效果。听人介绍才来找您,想看看针灸有没有办法。”

祖父点点头:“你平时容易激动,发脾气吗?两边肋间会不会胀痛?”

“我这个人确实脾气比较急,经常容易上火,您看我今年才40多岁吧,眼睛也花了,家里人都说我是着急上火闹的,肋叉子(两肋下)也总是隐隐地疼,其他也没有别的不舒服了。”

祖父思忖了一下,写了下面的针灸处方:

脾俞章门肝俞期门肺俞中府

别小看这只有六个穴位的处方,仅仅经过祖父的三次针灸后,患者的咳嗽就不再发作了。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还是觉得很难理解,这么奇怪的咳嗽,是如何治疗的呢?

人们常常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病引发的,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中,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虽然在呼吸这项功能上,中医说的肺与西医所认识的肺颇为近似。但中医还认为,肺统管人身的“宗气”,有所谓“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上连于喉”,也就是说中医的肺除了口、鼻、气管、肺等呼吸道之外,还包括了皮肤和毛发。

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作用:所谓“宣发”,就是向上向外,通过肺气而宣达散布气血津液以滋养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至肌肉皮毛,故中医形容肺的作用“若雾露之溉”;“肃降”,就是清肃下降的意思,说明肺气宣清宜降,如肺气不能肃降时,则可能发生咳嗽、气喘等症候。因此,当外界因素影响了肺气的宣发肃降时,咳嗽、气喘就会发生了。

当然,也正因为“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所以实际上,五脏六腑、各条经脉的问题都会影响到肺,使肺气的宣发肃降受到影响,由此发生咳嗽喘息的症状。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古怪咳嗽一样,其实这个咳嗽并非由肺引发,其病应在脾。

凌晨两点,用传统计时方法为丑时,从时辰与五脏的配属关系来看,丑时应肝,加上舌边尖红,而患者易怒,胁肋隐隐作痛,脉象弦,考虑为肝胆火旺、肝失疏泄而导致脾热咳喘,病根儿在肝、脾,所以处方上就要选择能够直接调节肝、脾功能的穴位。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特定穴吧,在胸腹、背腰部有募穴和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所结聚在胸腹部的特殊穴位,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部位都接近其脏腑所在。例如脾的募穴章门在胁部肋弓的下缘十一肋端处,肝的募穴期门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内(对大多数人来说,乳头应位于第四肋间隙内,而肋间隙即指两肋之间的缝隙,约有一指宽)。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在背腰部的特殊穴位,五脏六腑也各自对应着一个背俞穴,并以相应的脏腑命名,位置亦与脏腑相应。例如肝的背俞穴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旁开两指处,脾的背俞穴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旁开两指处(两指宽指食、中指并拢后的宽度,要用自己手的宽度来量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意思是说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病症,募穴擅长治疗六腑病症。元代医家滑伯仁所著《难经本义》中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脏腑之气与俞募穴相互贯通,既然如此,如果在脏腑相应的募穴和背俞穴同时治疗,应可加强对脏腑之气的调节作用。所以在临床中,经常把同一脏或腑的背俞穴与募穴组方使用,以加强疗效,这种方法被称为“俞募配穴法”。而又因为募穴在胸腹、背俞穴在背腰,两穴都相近于所应脏腑,如果从人体的两侧看去,两穴一前一后,所以又称为“前后配穴法”。

本例咳嗽,病之标在肺之宣肃失常,病之本却在肝之疏泄与脾之有热,所以处方中选择了肝、脾两脏的俞募穴:脾俞配章门、肝俞配期门。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秉气于脾,所以章门又为八会穴里的脏会,对肝、心、脾、肺、肾这五脏都有调节作用,使肺所朝的“百脉”均得到疏通。

中医讲究标本同治。由于咳嗽的症状不能完全离开肺脏,所以在治本的同时,还选取肺的俞募穴:位于第三胸椎旁开两指宽的肺俞穴和胸外上方近锁骨下窝的中府穴,以宣肺理气,止咳平喘。

更有意思的是,中府不仅是肺经由身体内出于体表的第一个穴位,更恰恰是脾经与肺经的交会穴。作为经脉的首穴,往往既可以较为明显地调节所连属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又可以调节整条经脉的气血运行,而所谓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交叉处的穴位。既然通于两经,中府穴就既可以调节肺经的气血运行状态,又可以调节脾经的气血运行状态,正所谓一穴通两经的作用。

但我们可不要简单地理解为两线交叉出现一个交点,如果是那样的话,经脉当中的气血流经于这样的十字路口时,又该往哪个方向行进呢?

相信大家对地铁换乘并不陌生,两条地铁线分别位于上下两层,乘客通过特定的联络通道在两条线路间换乘,但两条地铁线却并不真正地交叉在一起。经脉也是这样,而交会穴就是中转站,正确刺激交会穴可以打开相近经脉间的气血通道,就像打开了一个特殊的闸门一样,从而起到调节两条经脉的作用。

本例中肺为病之标脏,而脾为病之本脏,通过中府这个特殊的中转站,可以沟通肺经与脾经经气,调节肺与脾的脏腑功能,起到标本同治的神奇效果。

而说到肺,不得不说说皮肤的问题。前面也提到了,中医的肺不同于解剖可见的肺脏,而是包括了以呼吸为核心的一系列功能表现。“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上连于喉”?肤问题我们往往从肺的功能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