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33684400000040

第40章 “是”是一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①碎为微尘②。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③

“若是微尘众实有④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⑤”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⑥,是名微尘众。”⑦“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⑧,是名世界。⑨”

“何以故?”⑩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①三千大千世界:指现象世界。

②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即是采用分析的方法将世界向小的方向分析来认识“是”。

③何以故:追问了微尘众为什么是多。

④实有:可能其原文是“是”,因为古圣常把“是”译为实、有。

⑤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如果微尘众是“是”,那么,它将成为一,而不能是众(即多)。

⑥即非微尘众:似应解释为非微尘众状的“是”。

⑦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阐明了三千大千世界所碎成的微尘,是物质微尘,而非微尘众状的“是”。

⑧即非世界:即非之后、世界之前可能存在一个定冠词指代“哲学的”。

⑨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指出了三千大千世界是现象世界,而不是指本体世界。

⑩何以故:追问了哲学上的世界与三千大千世界的不同。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即是把世界当成一个具体存在。如现代天文学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称为总星系,便是将现象世界归结为一合相,世界便成为一个有限的世界。

一合相:指由众缘和合而成的一种事相,是一个同质性的统一体,即是把一切事物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众所周知,印欧语系不存在量词,一合相也许应相当于“allone”,也即是一。

即非一合相:即非之后、一合相之前应有一个定冠词指代“有相的”。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论述了一合相就是一,一没有部分,也没有形式。它是无限性的、连续不可分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完全一样而没有差别的一。也即是说,在“是”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它是唯一的。佛陀把万物归于一,并否定这个“一”是感性的一,因整体性是所有哲学的本性,而此种总体“全”恰恰不是概念,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整体的一是由部分组成,它是有限的存在,我们能够说清楚它的规定性。这一三段论论述了形而上学的特点,也是它的难点,在于它把世界作一总体的把握。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因为不管我们用什么名称来称呼一合相,都要赋予一合相以经验内容。如巴门尼德虽然认识到“是”是一,但他又赋予“是”是球形的,从中心到每一个方面距离都相等这些感性特征,由此,“是”便具有了感性特征。

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指出了有人试图以认识论的方法对一合相进行界定,由此使一合相成为了有限之物。如现在的科学家,对于宇宙起源,一直试图给予一个明确的概念,但直到现在,所描述的宇宙起源只是经验世界的起源。这便是贪着其事!

【译文】

“须菩提,假如爱智者,将三千大千世界碾碎为微尘,你认为这些微尘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世尊,很多。”

“为什么?”

“如果这些微尘众是‘是’,佛便不称它们为微尘众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所说的微尘众,不是微尘众状的‘是’,而是物质性的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不是‘是’的世界,它是现象世界。”

“为什么三千大千世界与‘是’的世界不同?”

“如果‘是’的世界是具体存在的话,它便成为一个相。如来说‘是’的世界是一,但不是一个相,它是无限性的整体一。须菩提,一是不能够被描述的、不可言说的,但却有人力图对其加以描述。”

【评析】

人类的理性具有追求绝对统一这种自然倾向,古印度从《梨俱吠陀》时就已经有了宇宙的本原是太一的观点,其后也一直是哲学上讨论的观点之一,本品即是继承了这一认识。如果“是”可以分成为微尘的话,因为微尘是有体积的存在,而众多的有体积的微尘加在一起,将会造成无限大。如果将微尘无限地分析下去,直到出现既无大小又没有厚度的微尘,那么,如果将这样的微尘加在一起,则必然是没有体积的,将会造成无限小。可见,从微尘的角度来认识“是”将会造成矛盾。再有,如果认为“是”是整个现象世界的话,那么,在整个现象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它存在与其相对,它也将成为一个有一定大小的存在。或者说,它同时既是大的,又是小的,大会大到无穷,小会小到没有。这一方法也将造成矛盾。因此,“是”只能是一。本品“一合相”便指出了真如的整体不是一个相,不是多、少意义上的一。真如是一种具有无限性的整体,真如是—,就是“这一个”,遍虚空世界,一而不可分为二,合而不可析为散。它没有结构,单一而不可分,是一、是全。真如对内对外都没有差异,也没有任何规定性或内容,也不会因为事物分有了它的相而丧失其统一性。如果真如由于任何规定或内容而被建立为与一个它物有了区别,那么它便是多少意义上的一,而不是绝对的。佛陀通过三个三段论告诉须菩提,我们对“是”的整体把握必须超越了世界整体,否定世界整体,把“是”从现象世界排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