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065

第65章 行政办公管理(27)

消防队应当在年初、年中展开消防演习,每年对全体职工进行1次消防安全知识考核;发生火灾后,应当适时组织召开火灾现场会,进行现场的消防安全教育等。

二、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与管理

1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

消防设施和器材是灭火工作的物质基础,是确保人身安全及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的重要保证。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灭火器。灭火器是一种比较方便、容易操作的灭火器材。火灾初起时,完全有可能用灭火器控制甚至扑灭火势。常用的灭火器主要有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可根据情况具体选用。

(2)消火栓。企业各种建筑物在设计建造时,一般都必须在其关键部位安置消火栓、水龙带和水枪,以便于有险情时能及时扑救。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按照适当的距离和高度装置一定数量喷头的供水灭火系统。它主要由喷头、阀门、报警控制装置和管道附件等组成。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用于探测初期火灾发出报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如:疏散人员、呼叫消防队、启动灭火系统、操作防火门、防火卷帘及防烟排烟机等设施与设备系统。

2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

(1)新建企业,必须对消防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符合消防要求和安全规定。

(2)把各种消防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等编制成图册,使管理人员和员工便于熟悉。

(3)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得随意挪作他用,禁止擅自更改、移动、拆除消防设备。如因装修需要,一定要经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管理部门指定专业工程队施工,其余人员不得擅自施工。

(4)消防设施和器材应当定期进行检测、保养,发现损坏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和器材随时处于完好状态。消防设施的维修需要专门的技术,特别是一些关键设备,应聘请持合格消防资质的专业公司或技术服务部门承担。

(5)灭火药剂失效以后应当及时更换新药剂。

(6)消火栓不得埋压,道路应当畅通无阻。

(7)消防器材的配置种类、数量及配置地点,应当由专人负责,配置地点应当有明显标志等。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1)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2)按规定配备防火门和其他应急疏散设施。

(3)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障畅通,不得堵塞。

(4)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必须按规定进行检修,保证完整、好用。

(5)常闭式防火门不得处于开启状态,闭门器必须完整。

三、消防安全检查

消防安全检查应重点检查消防制度的落实情况、设施与设备的完好情况和火灾隐患的防范情况等内容。企业应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单位领导、部门领导、班组领导、职工都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之前应当预先编制相应的防火检查表,规定检查内容要点、检查依据和检查合格标准;检查结果应当有记录,对于查出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整改等。

消防检查的形式主要有:

1日常性检查

日常性检查,即经常的、普遍的检查。企业每年要进行若干次,车间、科室每月至少一次,班组每周、每班次都应进行检查。专职消防干部的日常检查应有计划地针对重点部位进行周期性的检查。企业内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大致包括:汽油库、汽车库、变配电室、化验室、锅炉房、仓库以及涉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岗位等。节假日之前要进行综合性检查,着重落实值班值宿、巡逻护厂(库)等措施。

2季节性检查

要据历年各季节火灾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这种检查可在季节来临之前进行预防性检查或在季节中进行控制性检查。

3专业性检查

这是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专业检查组针对特种作业、特殊场所进行的检查,如:用电用火设备、压力容器、房屋建筑、易燃易爆物品放置场所等进行检查。

四、消防安全隐患整改

消防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人的行为或物的状态有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企业应认真研究本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1边查边改

解决比较容易的隐患,对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的,要立即解决。

2限期整改

对于整改过程较复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才能解决的隐患,要采取限期整改的方法,即主管部门要将隐患登记,定项、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间整改。

3纳入计划解决

对于重大隐患,如:建筑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厂房选址等问题,因条件限制短期内整改不了的,行政主管应按问题的性质和归属分别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单位改扩建规划、工艺改造计划和安全设施的增设计划,但在未解决之前,必须采取保证防火安全的措施。

4控制好重点防火区域

生产区防火重点部位由禁火区、重点防火部位两部分组成。油库、喷漆、浸漆、烘烤操作间、汽车库、危险化学品库、氧气站、液化气站、煤气站、高温高压生产部位、工业气瓶存放等场所属于禁火区。禁火区的防火消防工作,严格按照防火防爆安全性评价的要求,逐项逐条达标,确保禁火区设备、设施的安全。库房、储藏室、实验室、物资集中场所、变配电间(所)、电子计算机房这些若发生火灾后影响全局的部位属于重点防火部位。对于重点防火部位要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要将防火责任制落实到人头,严禁烟火,使人人都会使用消防器材。

设备安全管理

一、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工程,电气设备的结构装置不完善,对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使用不当,对电气安全认识不足,误操作,违章作业等诸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和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做好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电气安全组织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按照不同工种,建立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如:变电所值班安全操作规程、内外线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电气设备维护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电焊安全操作规程和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等。

(2)按照环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维护检修制度。电气设备的缺陷和电气设备的损坏就是潜伏的不安全因素所酿成的,甚至会发展成为事故,并带来严重的人身伤亡。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制度正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重要保证。

(3)严格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电气设备、临时线路、动力设备等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都必须建立专人管理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严格管理。

(4)坚持安全工作制度,如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

2制订安全措施计划

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订确切的符合实际状况的年、季、月安全措施计划,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得到有计划的进行。

3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检查包括: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损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操作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正确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手提行灯或局部照明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移动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其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是否健全、执行是否认真。

电气安全检查一般每季进行一次,特别要重视和注意每年梅雨季节前和雨季中的安全检查以及冬季来临前的安全检查。对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要求坚持巡视检查。对使用中的电气设备要求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如: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安全用具、避雷设施、变压器及其他一些保护电器等,都应定期检查、测定和进行耐压试验。

4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及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化教育、广播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操作人员认识、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和方法及安全规程,从而更安全、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电气安全工作基本要求

电气安全工作基本要求主要有:电气设备,特别是高压设备一般规定应有两人以上值班。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临时)巡视,巡视的目的主要是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缺陷。值班人员在巡视时,必须严格执行下列要求:

(1)电气设备巡视队一般应有两人进行。

(2)雷雨天气,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严禁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离开避雷针5米以上)。

(3)高压设备接地时,为预防跨步电压,巡视人员与故障点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室内保持4米以上,室外保持8米以上。

(三)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要求

倒闸操作是拉开或合上开关或刀闸,断开或放上熔断器(含直流操作电源),改变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的整定值及其停用或投入,装拆临时接地线等操作动作的总称。

1电气设备使用状态

(1)运行状态——设备接入电气回路带有电压。

(2)热备用状态——设备仅断开电源,刀闸仍处在合上位置。

(3)冷备用状态——开关和刀闸均已断开。

(4)检修状态——设备已停电,退出运行,并安装了接地线和挂标示牌。

2倒闸操作

进行倒闸操作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1)值班人员必须得到调度或电气运行负责人的命令后方能进行倒闸操作。

(2)执行倒闸操作,必须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一般由技术比较熟练的人员担任监护工作。

(3)倒闸操作必须由操作人员填写操作票,监护人员审核(操作票至少保存3个月)。

(4)填好的操作票,由操作人和监护人在模拟图板上进行模拟操作并进行核对,从而检查发现操作项目的正确与否,以便查出原因,及时纠错。

(5)执行操作时应认真“唱票”和“复诵”,在确认核对无误后,在监护人的命令下,操作人才执行操作。

(6)雷雨时,应严禁倒闸操作。

(7)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刀闸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遮拦区,以防突然来电。

二、动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企业动力设备及传导管线是生产活动的心脏和动脉,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动力设备的数量及单台容量愈来愈大,结构性能愈来愈复杂,而且各种动力介质的传导管线和口径(线径)也愈来愈大,所用材质也越趋复杂。因此,只有强化动力设备管理,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运行,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1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

(1)安全:针对动力系统采用介质的危险性特点,必须对其安全进行特殊要求,健全和强化动力设备操作、运行、维修规章制度和预防性试验,定期检验。另外,要求站房本身具备耐火等级要求和各种防爆、防火、防雷击措施。

(2)可靠:针对动力系统必须连续运行的特性,要求其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以保证系统结构的耐压强度和热稳定度,确保动力设备完好,保持供应正常,同时还要考虑当进行检修保养时,有可供替换运行的备用机组。

(3)经济:动力设备是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因此,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调整好负荷,提高用能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系数,来努力降低能耗,实现系统运行经济性。

(4)合理:根据各种动能的不同品质和负荷性质,合理选用和分配动能,并采取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低位热能余热,以及减少能源转化次数等来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供能合理性。

加强对动力设备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的前提下,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和综合效益最高。动力设备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必须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确保连续而正常地安全运行,为生产服务。

2加强动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1)根据动力系统必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在前期管理阶段,动力站房的设计、建造以及设备的选型安装、验收(含辅助设施)等,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这是安全运行的先决基础条件。同时,亦应考虑留有以后扩建增容余地,满足企业用能负荷增长的需要。动力设备的容量选择、系统结构的布局等均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2)管理机构必须适应生产需要。要有能适应动力设备管理工作的精干高效组织机构。配备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运行操作值班人员和维修人员。

(3)建立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动力设备日常巡回、定期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计划大修制度、运行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火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运行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安全工作规程。

(4)严格安全监测和检查。配备足够的、先进适用的检测试验器具和仪器,对动力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逐步实现自动报警、自动调节、自动记录,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对动力设备运行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同时,加强故障管理,对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事故部位、时间、现象、因素、处理方法和停歇时间,认真做好记录、统计、分析工作。动力站房内外环境要求整洁卫生,地面平整,道路畅通,站房无漏雨,各种管线、地沟盖板安全遮拦完整可靠。

(5)定期对操作运行值班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素质。操作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增强“三熟三能”要求。“三熟”是指熟悉设备(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和流程;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本岗位的规章制度。“三能”是指能分析运行情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

三、设备事故管理

企业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均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类。设备事故分类标准由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门确定。设备酿成事故后,将给企业的生产、财产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为此,必须从设备事故中认真分析原因,总结并吸取教训,制订防范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事故的分析

(1)发生设备事故后,必须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逐级上报。一般事故由发生事故单位主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与下,根据“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发生事故的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则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全厂设备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现场会,进行共同分析,接受教育。重大和特大事故应由企业主管设备的厂长组织设备安装部门和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