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144

第144章 生产经营管理(10)

上年利润基数方法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未来是历史的继续,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利润,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现有基础(上年利润)作出预计和判断,需要结合企业过去实现的利润水平,对企业未来的利润作出预测。当然,企业在预测未来发展时,过去或现在的利润水平并不一定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未来的利润水平发展趋势,企业利润水平往往会依据企业所处的竞争状况、企业面临的技术进步情况和政策的变动而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因此,企业在采用上年利润基数方法确定企业目标利润时,还需要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地说,依据企业上年利润基数方法,计算目标利润的公式为:

目标利润=上年利润×(1+利润增长率)

比如,上面提到的小型农药厂,上一年度实现了6万元的利润收入,依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判断,根据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政策状况,综合考虑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状况后,农药厂的领导初步确定企业今年应该实现30%的利润增长。那么,工厂今年的目标利润为:

目标利润=6×(1+30%)=78(万元)

计算出了企业预期实现的目标利润,就可以根据上面提到的目标成本计算公式,结合企业预期实现的销售收入,得出企业的目标成本了。即:

企业目标成本=预期销售收入-预期利润

这样,企业的目标成本就最终得以确定。

(2)正推法。该方法是通过分析产品生产需要投入的材料、人力等相关资源,计算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支出和企业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支出,然后结合企业生产运作的实际状况,直接确定目标成本的做法。

具体地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制订目标成本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目标成本控制的领导工作,并调动设计、生产、供应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到基准成本的分析和确定工作中。然后再根据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能源、人力等相关资料,确定单位产品和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支出。最后由各部门据此做出相应的预算,从而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确定的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从而最终确保将生产运作中的成本支出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仍旧以上述小型农药厂的目标成本估算为例。在小型农药厂原材料供应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假定按照企业目前的判断,其生产每吨农药所用的原材料价格为6500元,生产每吨农药所用的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消耗和其他费用分别为1200元、300元、1200元和350元,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该农药厂生产每吨农药所用的成本:

每吨农药所用的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消耗+其他费用

=6500+1200+300+1200+350

=9550(元/吨)

这种情况下,如果工厂准备将成本压缩到9250元/吨,那么,企业就可以分别针对各个成本构成项目进行分析,看哪些环节能够有成本压缩的余地,看通过哪些环节的工作能够将成本压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理想成本水平。这种根据企业各个成本要素进行目标成本计算的方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推法。

5目标成本控制的步骤

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一般需要遵循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目标成本。无论是倒推法还是正推法,其目的都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确定了成本期望值,就为目标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指南,这样目标成本才有控制的基础。因此,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首先需要确定出合理可行的目标成本。

第二,及时发现并分析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目标成本,接下来就需要根据目标成本,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监控,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为目标成本控制制订出相应的应对举措。

进行监控,采取措施,将成本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针对实际成本对目标成本偏离原因的分析,制订出相应的纠偏措施,实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

从目标成本控制的步骤来看,做好目标成本控制并不是很难,但实际上,目标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看能否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化,转化成成本管理中的具体目标,然后再通过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借助扎实有效的行动措施,最终实现目标成本中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因此,在目标成本控制的步骤中,如何将目标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领域,就成为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和核心。

具体而言,在确定目标成本后,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便实现目标成本控制中的目标管理。

(1)确定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时,首先需要确定整个组织成本管理的总目标,并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进行资源分配,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便顺利实现目标成本的控制目标。此外,还需要以整体目标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成效作出评估。

一般来说,整体目标包括根据企业宗旨和社会责任确定的本年度的关键指标,如投资回报率、全年产值、目标利润、优良品率、推出新产品的状况等。这些目标的确立,是在全面分析和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需要企业充分考虑面临的机会、威胁,并结合本企业的优缺点。在确立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使得整体目标处于僵化状态,下级部门及员工在根据整体目标确定子目标时,可以结合各个部门及各个员工的实际状况,作出适当调整,以便制订的子目标具有较强的自由度,否则,如果一味强调整体目标的权威性,就容易让下级部门及员工产生强制分派任务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心态,致使无法取得他们的全力投入,最终损害到整体目标的实现。

(2)做好协调工作,实现整体目标的顺利分解。确定了企业的整体目标后,需要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并将这些分解目标一一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每个员工身上,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目标分解时,要随时根据目标,作出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以便各个部门和员工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完成任务要求。目标分解,一方面要注意落实到位,确保每个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确保为每个目标确定衡量指标和完成期限,以便能够随时对目标落实情况作出评估,随时了解目标实现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3)上下互动,形成对目标成本的充分理解和认同。制订目标时,如果采取由企业领导人员直接向下级部门或员工分配工作,将目标简单地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身上的做法,往往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相反,如果在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和控制时,只是一味地从基层部门和员工开始进行目标分析和制订工作,即先通过基层员工和基层部门的讨论,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向上逐级汇总,通常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这一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在制订目标成本时,应该充分体现上下互动的精神,通过多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上下级之间形成充分、有效的沟通氛围,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这样,通过这种上下互动,通过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就可以实现整体目标之间的协调,确保制订的分目标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在这一反复进行的协调循环中,上层领导就会从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找到新机会,从而及时采纳基层部门和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整体目标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最终确定出更合理、更可行的目标。同理,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基层部门和员工也会对企业整体目标、企业面临的优劣势等宏观状况形成清晰认识,从而更好地形成整体意识,自觉地接受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更好地完成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4)设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合理。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也要遵循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因此,在设定目标成本的控制目标时,一方面要体现出企业具有的优势地位,体现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优势,确保制订的成本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感受到一定的压力,最终实现高水平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企业面临的竞争状况、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等相关因素,确保提出的目标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否则,如果制订的目标超出了企业具备的实力需要,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致使员工失去信心,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目标流于形式,无法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本控制目标。总之,在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一定要充分把握目标成本控制中蕴涵的目标管理的原则和精神,自觉运用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做好目标成本制订和实施工作。

(四)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事先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和精确的技术测定而制订的、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一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是一种科学的“预计成本”,是衡量和判断实际成本的尺度。标准成本是编制成本预算、进行成本支出控制、半成品的内部转移、进行成本差异处理、实施成本考核等的基本依据。在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之内。因此,确定标准成本、进行费用预算、作出差异分析就成为标准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进行标准成本控制时,首先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和精确的技术测定,确定出标准成本;然后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对实际成本作出衡量和判断。

1标准成本的分类

标准成本按照其制订时所依据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由于理想标准成本提出的要求太高,很难成为现实,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目标,指明成本控制可以挖掘的潜力。

(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企业正常的消耗水平、销售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制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成本。正常标准实际是结合企业以往实际成本的平均值,去除因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影响,而对今后生产成本变动趋势作出的一种预测和估计。它通常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成本,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生产运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常成本通常也被称为可行标准。实际上,在进行标准成本分析和管理时,我们所依据的也正是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正常成本。

2标准成本的制订方法

制订标准成本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应由企业管理人员组织工程技术、生产、财会、供应、销售、统计、定额管理、人事部门等有关人员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和市场外部环境,精心选定工艺和材料,确定时间标准,制订工作计划,作好经济技术分析和测定,按产品、零部件、工序制订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的各项“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制订标准成本,首先应制订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特定业务量水平上的标准成本总额。制订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要分别制订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对于每一种常年生产的产品或进行的服务,均应当设置标准成本卡,详细记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可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几项内容。

3标准成本的制订程序

标准成本的制订程序为: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再确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构成产品主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及其他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数量标准和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数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正常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消耗数量。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是指事先确定的取得某种材料应支付的单位材料的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按产品所需材料品种分别计算后汇总,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某种直接材料定额耗用量×该材料标准单价

例如,生产某种产品需用A、B、C三种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有关数据及其计算如表1-7所示,求该产品的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用在加工产品实体的人工耗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数量标准和直接人工价格标准。直接人工数量标准是指标准工时。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即标准工资率,由会计部门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根据劳动合同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确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应当按零件的加工工序分别计算,然后按产品分别汇总而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定额工时×直接人工价格标准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有关间接费用及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一般可以采用按单位产品的定额工时乘以某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来确定。

由于企业的产品品种多,计算单位不一致,产品产量通常用定额机器工时或定额人工工时来表示。

(4)编制标准成本卡。

将已确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以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企业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卡反映产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在每种产品生产之前,标准成本卡要送到有关部门(包括生产部门、会计部门、仓库等),作为领料、派工和支付其他费用的依据。某产品标准成本卡如表1-8所示。

4标准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