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之源
33622300000072

第72章 京剧的来历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至今,约有200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地方戏先后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欢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1830年,湖北的楚调(汉剧)也随之进入北京,因汉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后来,徽班又吸收、融合了昆曲、梆子、京腔等剧种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

京剧的唱腔,基本上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伴奏乐器以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民族管弦乐器和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为主。在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用虚拟性的程式动作。京剧自从清代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表演艺术家们加以改革和发展,对其它剧种影响很大。京剧的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以《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口》等流行较广。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的“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开始了对京剧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编演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剧目。全国解放以后,京剧表演艺术家们大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文艺方针,编写、整理了《将相和》、《野猪林》、《雁荡山》等和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获得了成功,进一步扩大了京剧的影响。近年来,在京剧伴奏上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乐队除原有民族乐器外,又加入了小号、小提琴等西洋管弦乐器及电子琴、电声乐器等,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色,为更多的人们(特别是青年)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