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军事故事
33616900000007

第7章

只见他乘坐一辆四轮车,摇着羽毛扇,带着一队不整齐的人马,迎着张任而来。对阵以后,诸葛亮指着张任说:“曹操虽有百万大军,听说我的名字也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还不赶快投降?”张任见诸葛亮军伍不齐,便在马上冷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说着把枪一挥,他手下的士兵一起杀了过来。诸葛亮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过桥去。张任不知是计,在后面紧追不舍。过了金雁桥,张任见左右皆有埋伏,知道中计了,掉头想回去时,桥已被拆断了,最后终于被张飞活捉。刘备劝张任投降,张任宁死不降,诸葛亮便派人把他杀了。

斩将刈旗

“斩将刈旗”比喻将士勇猛杀敌。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为诸君快战,……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秦末,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趁夜黑率领八百多名士兵向南突围。天亮时分,汉军发觉项羽逃走,骑将灌婴立刻带领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突围后渡过淮河,发现跟随的人只有一百多人。他们沿着阴陵道继续南行,不觉迷失了方向。他们发现前面有一个农夫,就去问路,农夫痛恨项羽的残暴,就欺骗他们说:“往左边走。”原来左边通往沼泽地。项羽他们走到沼泽地边,看到道路不通,只好原路返回,正好碰上汉军的追兵。这时,项羽的手下仅有二十八骑,汉军却是漫山遍野。项羽失望地对手下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无敌。今天看来却要灭亡了。在临死之前,我斩掉敌人的大将,砍倒敌人的大旗,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给你们看看。让你们知道,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无能而战败。”说罢,项羽将手下分成四队,向四方突围,约定在山的东面集合。项羽身先士卒,大喝一声,催马奔向汉军,冲到一汉将面前,手起刀落,斩下他的头,然后又驱马左右驰骋,迫使汉军纷纷后退。项羽只丢失了两名骑兵。他笑着对士兵说:“这一仗打得怎么样?”士兵都跪在地上说:“大王说的一点不假!”汉军被项羽这么横冲了一下,好一阵才回过神来,于是又将队伍分成三支把项羽包围起来。项羽奋力拼杀,杀死一名汉将,一百多名士兵,最后冲出了包围圈。

招兵买马

“招兵买马”原指组织、扩充军队。后亦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员,有时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明代毛晋《六十种曲·白兔记》:“老夫我打听太原并州岳节度使招军买马,积草囤粮;你武艺过人,如何不去?倘然一刀两剑取个前程,有何不可?”

五代残唐时代刘知远,因父母早死,生活困难,青年时流落在外,被徐州沛县李家庄李员外收为义子。李员外见刘知远相貌不凡,知他日后定会发达,便将三女儿许配给他。成婚不久,李员外夫妻都去世了。

大儿子李洪见刘知远是个穷光蛋,就要求三妹改嫁;谁知计未得逞,反被刘知远痛打一顿。这件事被李三姐的三叔知道了。李三叔本来是同情刘知远的,他们成亲的时候,李三叔是媒人,为此,他便向刘知远说:

“老夫我打听太原并州岳节度使招军买马,积草囤粮;你武艺过人,为什么不去呢?如果能谋个前程,有何不可?”刘知远听从了李三叔的意见,便去投奔了并州节度使。

刘知远到并州投奔节度使岳勋之后,先做更夫,后为军士。因在平乱中立了大功,被朝廷封为九州安抚使。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比喻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明。后用以“誓死抵抗”之意。

此典出自《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刘琨,字越行,西晋末年魏昌人,具有丰富卓越的军事才能,诗文也非常好。愍帝时,做过都督,统辖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年轻时,刘琨和祖逖关系很好,他们同做司州主簿,国家经常遭受外敌侵略,他们都立下大志,准备为国效劳。两个人常在半夜里听见鸡叫便起床学习舞剑,以此锻炼自己的本领。

后来刘琨听说祖逖得到重用,立下战功,他心里非常激动,一连写了许多封信给他的亲友们说:“我平日‘枕戈待旦’,立志要消灭凶恶的敌人。深怕祖逖先我着鞭……”直捣黄龙

“直捣黄龙”比喻一鼓作气拿下敌人的老巢,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

此典出自《宋史·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者痛饮耳。’”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他年轻时精通兵法,武艺过人。

二十岁时,岳飞报名参军,任秉义郎(下级军官)。他奋勇杀敌,多次立下战功,职位不断升高,最终成为南宋主要的抗金将领。

绍兴五年,岳飞任靖远节度使,为了壮大队伍,收复北方失地,他派部下梁兴等人去两河一带宣传他的主张,号召义军与官兵联合抗金。义军纷纷归附岳飞,打上“岳”字旗号。顿时,“岳家军”声势浩大,震动天下,所到之处,父老百姓争着拉车牵牛,运来粮食欢迎岳家军到来,在道路两旁焚香跪拜。金兵听说岳家军已经来到了,往往不战而败。

金主兀术想调动军队抵抗岳飞,但河北没有一个人响应,兀术叹息道:“从我在北方起事以来,还没有受过这么巨大的挫折。”金兵主帅乌陵思一向是刚勇而狡猾,这时也没有办法控制他的部下,只好劝慰他们说:

“我们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一来就投降。”

在岳家军的震慑下,金兵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纷纷归降岳飞,金将军韩常也打算带五万人马秘密投降。抗金形势大好,收复北方失地,夺取最后胜利指日可待。

岳飞异常兴奋,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你们痛饮一场!”

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是人们在军事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一句成语,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常用来形容一边迷惑、麻痹对方,一边偷偷摸摸地暗中活动,出其不意,达到了某种目的。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都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封地、封王,他知道刘邦不好对付,有意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限制在当时偏僻的巴蜀和汉中一带。刘邦很是不服,但当时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项羽抗衡,只好领兵西上,开往汉中的南郑城。在通往南郑的路上,有绵延几百里的栈道。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窄小通道。刘邦接受谋士张良的计策,将走过的栈道全部烧毁。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防御,又可以迷惑项羽。因为项羽为防刘邦日后与自己争天下,把他东进必经的关中分为三部分,封秦朝的三个降将鄣邯、司马欣、董翳为王,号称三秦,拥重兵把守。

烧毁栈道,既向项羽表示刘邦无意东进,又松懈了三秦对刘邦的戒备和防守。

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拜韩信为破楚大将军。韩信命大将樊哙带一万人大张旗鼓地去修复栈道。由于山路崎岖,栈道全部焚毁,将士们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樊哙心中暗暗叫苦,如此工程,就是十万人一年也修不完哪!消息传到把守关中第一道关口的老将鄣邯耳朵里,也很是不以为然。

哪知韩信亲率三万精兵,秘密从孤云岭雨脚山后,沿陈仓小路疾行,将士们弃马步行,不顾山道曲折,披荆斩棘,昼夜兼程,仅半个月的时间,突然就出现在了关中。鄣邯听到消息,大惊失色。由于疏于防备,一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汉军先锋樊哙已经开始攻城了。鄣邯只得仓促披挂上阵,开城迎战。结果连败三阵,丢了三座城池,所带精兵所剩无几。鄣邯恐怕被韩信活捉,有辱一世威名,恼羞成怒,拔剑自刎。

此后,韩信又连破司马欣和董翳,收取关中,直捣咸阳,楚汉相争从此拉开了帷幕。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刘邦最终击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楚汉相争是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开始的。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的结局,使人们把它作为重要的军事谋略广为传颂。而它的使用也逐渐走出军事领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类似做法的一句成语。这句成语,也有人称作“明修暗渡”,意思是一样的。

出奇制胜

“出奇制胜”意思是说用奇计制伏敌人,取得胜利。比喻用出人意料的办法取胜。

此典出自《史记·田单列传》:“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

战国时,齐湣王田地骄傲自大,腐化堕落,不理朝政。

附近的燕国乘机派大将乐毅带领五十万精兵,联合秦、赵、魏、韩四国一起攻打齐国,把齐兵打得溃不成军,占领了齐国七十座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个小城没被攻破。田地也在逃亡中被人杀死。

刚开始齐国的老百姓非常痛恨田地,根本无心抗敌,但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感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便纷纷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守城抗敌。不久,即墨大夫死了,大家就推举田单做守城将领。

田单是齐王的远族,很有智谋,又懂得兵法,他带领全城军民奋力守城,乐毅围城三年,无法攻下这座小城。一天,田单知道燕昭王死了,他便派人到燕京去散布流言,离间燕王和乐毅之间的关系,燕王便派骑劫去取代乐毅。

骑劫是个残暴而愚蠢的人,他到了齐国以后,经常虐待士兵,导致全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田单便乘机突然发动反攻,在夜晚用火牛车大破燕兵,只用了几个月,便完全收复了失地。因而齐人称田单为“齐国之父”。司马迁在《史记·田单列传》中赞扬他说:“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是指在战争中,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自己处于劣势,只有撤走才是最好的办法。

此典出自《资治通鉴·齐纪七》:“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猝东起,朝廷震惧。太子宝卷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起。敬则闻之,喜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计汝父子唯有走耳!”盖时人讥檀道济避魏之语也。敬则之来,声势甚盛,裁少日而败。”

王敬则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取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受到众人的敬重。萧道成死后,武帝继位,武帝死后昭业继位。不久,萧鸾采取阴谋手段杀死昭业和他的弟弟昭文,自己篡得帝位,号称明帝。萧鸾登上皇帝宝座,担心兄弟和后辈要推翻他,便残忍地杀掉了萧道成的二三十个儿孙。一些老臣旧将也被他除掉。王敬则也是被猜忌的对象。萧鸾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很尊敬,给他优厚的待遇,内心却处处防备他,派人监视他。当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离朝廷远,萧鸾极不放心。

一天,萧鸾把王敬则在京都的儿子王仲雄叫来,递给他一把焦尾琴,说:“我听说你琴弹得好,请你试一下吧!”

王仲雄调准琴弦,边弹边唱,唱了一首民歌,歌词是:“常叹负情依,郎今果行许……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题!”

萧鸾听了这个曲子,心里更加怀疑,忙派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领兵秘密监视着王敬则。王敬则听到这个消息,恼羞成怒,当即起兵叛变,领兵向京都建康进发。王敬则的一万兵马渡过钱塘江,打败张瑰的两千守兵,张瑰吓得逃跑了。跟随王敬则的百姓有十几万人,他们手拿铁锹、锄头,占领沿途各县,杀掉县令,直逼京口。

萧鸾正生病卧床,听说王敬则起兵反叛朝廷,非常惊骇,满朝文武大臣全都吓得失魂落魄。萧鸾的儿子萧宝卷叫人爬上房顶了望,看见征虏亭上火光冲天,以为叛军已经到来,萧宝卷吓得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要逃跑。这件事传到王敬则耳朵里,他得意地说:“嘿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料他萧鸾父子唯有逃跑这条路啦……”可是不久,王敬则因寡不敌众,军队又被河水所阻,遭到失败,他自己也被守军杀死。

古代兵法所说的三十六计,是: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先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敌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网开三面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

《吕氏春秋》中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把捕捉禽兽的网打开三面。后多用来比喻对犯错误或有罪之人宽大处理。这是关于“网开三面”这个典故的最早记载。今天我们常说“网开一面”,其实是由“网开三面”演变而来的,说的是一个意思。那么,这个典故与军事又有什么联系呢?

这得追溯到上古夏朝的末代,当时的天子桀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昏君。他暴虐无道,不理朝政,成天和宠爱的妃子妹喜在倾宫中寻欢作乐,过着极其荒淫糜烂的生活。为博得妹喜的欢心,桀命人在倾宫的花园里挖一个大池子,里面灌满美酒,池边的树上挂满肉脯,叫做“酒池肉林”。每天,他与妹喜在池上泛舟,看宫女们趴在池边饮酒,采摘肉脯;还下令民间每天进贡一百匹帛来,让力气大的宫女撕给妹喜听。

大夫关龙逢看不下去,冒死劝谏。桀勃然大怒,当场就将关龙逢斩首。从此,再也没人敢直言进谏。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当时,在夏的东面有一个诸侯国叫商,商的国君是汤,非常贤明。他极力实行仁政,团结邻近的诸侯,使商的国力日益强盛。

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团结了中原地区的许多诸侯国,积极进行着灭夏的准备。可是,汉水以南还有四十个诸侯国没有归附,使汤不敢贸然兴兵。

一天,汤到郊外散步,看见一位猎人在野地里张网。猎人把四面的网张好以后,拱手对天祷告说:“天上掉下来的,地里跑出来的,四方经过的,统统进入我的网里来!”

汤听了祷告,就说:“嗨,这么一来,所有的飞禽走兽不都一网打尽了吗?除了桀以外,谁会这样做呢?”于是,汤命令猎人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来捕捉禽兽。

商汤“网开三面”的事,很快传到了汉水以南,感动了所有的诸侯。大家都说汤是一位贤君,连禽兽都不忍心多加伤害,纷纷表示愿意归附。

汤得到了汉南诸侯的拥戴后,立即出兵讨伐夏桀。夏朝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桀也当了俘虏,后被商汤放逐到南巢,就是现在的安徽巢县西南,后来就死在那里。汤灭了夏以后,建立了商朝。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想起我党的宽大政策。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俘虏的国民党军队许多高级将领采取的就是网开三面的宽大政策,表现出共产党人海纳百川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