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军事故事
33616900000006

第6章

所向无敌

“所向无敌”用以比喻威力强大,没有人能够抵挡。

此典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202年,他给吴主孙权写了封信,让孙权把儿子送给他做人质,以示服从。孙权为此事召集文武官员商量对策。文官张昭等人拿不定主意,武将周瑜坚决反对。孙权把周瑜叫到自己的母亲面前商议这件事。

周瑜说:“现在孙将军接管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江山,管理着江东六郡的老百姓,军队善战,粮草又多,将士都服从命令。我们的江山富饶,开山可以炼铜,煮海能够得盐。国内富足,人心稳定,交通方便,乘船远行,早上出发,晚上就可以回来。我们的军队强壮,一直都有刚强勇敢的好传统,勇往直前所向无敌,有什么困难能逼我们走投无路,非要把儿子送给曹操做人质呢?”

天下无敌

“天下无敌”形容战无不胜,没有能抵挡住的。

此典出自《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有人问孟子:怎样才能做到天下无敌。

孟子说:“现在有些弱小国家想以强国为师,但又以接受别人的命令为耻,就好比学生以接受老师的命令为耻一样,这能行吗?”来访者问:“不以强国为师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孟子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当然不是说只能以强大的国家为师,因为我们可以文王为师。以文王为师,强大的国家只需五年,较小的国家只需七年,就能够得到统治天下的大权。”“怎样才能做到以文王为师呢?”来访者又问道。孟子说:“这就是要施行仁政。孔子说过:仁德的力量,是不能拿人的多少来计算的。

如果君主爱好仁德,则‘天下无敌’。”孟子说完之后,又特意强调一句说:“仁者无敌。”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意思是把所有马鞭都投到江里,就能截住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此典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前秦苻坚将功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东晋时,黄河流域以北地区被匈奴、鲜卑、氐、羯、羌等民族割据。

他们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后来氏族中的符姓建立了秦国,历史上叫苻秦,也叫前秦。

前秦有位知人善任的君主,名叫符坚,他任用王猛做宰相;王猛替前秦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前秦逐渐强大起来,逐步统一了北方。和东晋南北对峙,前秦一心想消灭东晋。由于东晋实力薄弱,前秦君主符坚就很藐视东晋,准备出兵攻打东晋,大臣符融劝阻他说:“晋是汉族统一的政府,而且凭借着长江的险固,又有人民拥戴,我们是不能攻打它的。”符坚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兵马众多,骄傲地说:“我统领着百万大军,每个人把鞭子投进长江里,也足够截断长江的水流,驱众前进,他们有什么险固值得倚仗?”后来符坚倾尽全国兵力,和东晋军队在淝水(源出于安徽合肥县紫蓬山,分为两条支流一条东流入巢湖,一条西北流入淮水。)岸上决战,最终被晋军的将领谢玄打败了,前秦不久解体,东晋安定下来,这场有名的战役,史称“淝水之战”。

吴起养兵

“吴起养兵”的故事告诉我们:吴起有一番谋略和本领,同时他在实行自己主张的过程中,也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终于不能自保。

此典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楚悼王(楚惠王的曾孙,楚昭王第四代的孙子)向来知道吴起的才干,拜他为相国。吴起非常感激楚悼王,就竭尽全力要给楚国做一番事业。他提出了富国强兵的计策,对楚悼王说:“楚国有好几千里的土地,一百多万的士兵,当初也做过诸侯的盟主。到了今天,反倒不敢跟列国去争个高低,还不是因为养兵的办法不好吗?一个国家要打算把兵马训练成百战百胜的军队,就必须要提高士兵的待遇。要提高士兵的待遇,首先要整顿财务。

楚国的财物不是不丰富,也不是生产不够,毛病就在财务的分配太不合理。富裕的人太富裕,穷苦的人太穷苦。比方说,有名无实的大官,拿钱不干事的大夫,还有那些远房的贵族,他们没起什么作用,没做出贡献只是白拿国家俸禄,白吃白喝,耗费国家钱财。可是士兵平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能够养活家人呢?要叫这些士兵打仗,不贪生怕死才怪呢!如果大王依照我的办法把那些没用的、多余的、挂名的官员们都裁掉,叫那些远房的亲族们自己去耕作,国家就能节省很多钱财和粮食。把这些省下来的钱财和粮食拿出些优待英勇的将士,将士的待遇就能提高。如能这么做,军队再不强大的话,请把我定罪!”楚悼王觉得这确实是富国强兵的好办法,就让吴起负责去做这件事。

吴起奉了楚悼王的命令,着手编定官员等级,订出惩罚贪污和奖赏有功人员的办法。用很严厉的手段,把多余的和挂名的官员裁去。大臣的子弟不能倚仗父兄的势力或者用贿赂当官,功臣子孙五代以后不能再靠祖宗功劳继承爵位。不到五代的功臣子孙必须按着等次减少俸禄。祖宗有功超出了五代的必须自食其力,国家不再供养。

经过吴起的一系列改革,国家的钱财增多了。他挑选精锐壮丁,加紧训练,并按其才干增加粮饷。士兵待遇比从前高了几倍。一个有能力的小兵比远门的贵族还强!楚国士兵都感激他,都愿替国家出力。于是楚国军队在短时间内就威名远扬了。在南边收服了百越(百越,也写做百粤,当时南方各部族的总称),西边打败了秦国。中原各国,像齐国、韩国、赵国、魏国从此不敢得罪楚国了。

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意即先以礼节相待,后用强硬手段或武力解决。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东汉末年,北海相孔融被黄巾起义军的管亥部队围困,情况紧急。他派人冲出重围,向刘备求援。刚结束战斗,徐州太守陶谦又派人来告急,说徐州被曹操兵马围住,请求刘备去解燃眉之急。

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和赵云,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长驱直入徐州城内。陶谦将刘备请入府衙,取出徐州牌印,让给刘备,说:“目下国事纷乱,朝纲不振,你是汉室宗亲,正该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情愿将徐州相让……”

刘备推辞说:“我功微德薄,今来相救本是出自大义,怎敢有吞并之心?!”

二人互相推辞,没有结果,府吏们相劝说:“今日兵临城下,首先应该商议退兵之计,让位之事可留待日后再议。”刘备赞成说:“我先给曹操写封信,劝他退兵,若他不答应,再与他交战也不晚。”

刘备写道:“目前国内忧患无穷,董卓的余党没有肃清,造反的农民到处都是。你应该以朝廷为重,不要图报私仇,你如果撤回徐州之兵,以救国难,那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火冒三丈,大发雷霆,骂道:“刘备是什么人?胆敢来教训我!将送信的人给我斩首,全军上下马上攻城,我看他刘备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手下有一位谋士,名叫郭嘉。他是深谋远虑的人。他看曹操怒不可遏,便好言相劝说:“不能这样,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是很合乎礼节的。

我们千万不能鲁莽,也应用好话去安抚他,松懈他们的斗志,然后再攻城,就会易如反掌了。”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款待送信的使者,又给刘备写了一封回信。曹操正在与使者闲聊的时候,忽然有流星马前来报告,说吕布的军队已经攻破兖州,正在进攻濮阳,曹操顿时惊恐万状,大声喊道:

“兖州危急,我们无家可归了,马上撤出徐州!”

郭嘉下达了撤军的命令,然后对曹操说:“我们可以卖个人情给刘备,就说看在他的面子上我们退军了!”

曹操会心地点了点头,又重新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表示先以强大的声势摧折敌方的士气。

此典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春秋时代,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华多僚、华登。华多僚深受宋国国君信任。他经常说两个弟兄的坏话,华登被逼逃亡到国外。

他又对宋公说:“华这个人总和反叛的人来往,留着他后患无穷!”

宋公决定打发华到国外去,华明知这是华多僚的诡计,就和侍从一起杀了他,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宋公请来齐国的乌枝鸣帮助防守城池。

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华登率领吴国军队来支援华。眼看华登的队伍朝宋国奔来,厨邑的大夫濮对乌枝鸣说:“兵书上说:先张扬自己的声威,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的士气衰竭。现在华登的军队长途跋涉,还没有安定下来,正是我们发起进攻的好时机。如果敌人稳住,势头也足,我们就难以打败他们,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乌枝鸣听从濮的建议,第二天就派兵迎击华登,把吴军打得大败,俘虏两个将领,华登领着残兵败将奋力抵抗,拼命向宋公杀去。宋公招架不住,企图逃跑。濮拉住他,说:“我是下臣,我可以为君王战死,但不能护送君王逃跑,君王应该坚持住!”

说完,濮又朝军士们喊:“凡是国君的战士都把旗帜挥舞起来!”

军士们拼命地舞动旗帜,士气很足。

这时宋公也尽量壮起胆子,对军士说:“如果国家败亡了,国君死去,也是大家的耻辱,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拼死战斗吧!”

乌枝鸣命令军士挥起利剑与华登拼搏。齐军和宋军一块攻击华登,华登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濮冲锋在前,一个人刺死华登,将他的头砍下,裹在战袍里,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我斩了华登,我斩了华登!”

这次战争以宋公获胜而告终。

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用以说明战斗的休止;也比喻一切争吵或动乱的平息;还可以用来说明一些不法之事因被追查得紧而暂时停顿。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疑有伏兵,引去。”

三国时代,黄忠在定军山下把曹操大将夏侯渊杀死,曹操亲自率领军队二十万来替夏侯渊报仇;并派张搬运粮草屯在汉水北山的脚下。黄忠和赵云奉命一同去烧劫粮草。后来赵云见黄忠和张着被曹兵分开围住,不能脱身,就奋勇刺死了曹操部将慕容烈和焦炳,打败了张和徐晃,这才救出了黄忠和张着。

曹操在高山上看见赵云如此英勇善战,所到之处,曹军节节败退,心里非常恼怒。随即亲自带领大军下山助战。赵云的部下张翼看见赵云的后面有强大军马追来,就请赵云下令关紧寨门。赵云坚决不肯,反而命令大开寨门,放倒旗帜,停止擂鼓;在寨外战壕里面埋伏下弓箭手。他自己独自骑着马,提着抢,站在营寨的门口。

曹操赶到,下令急攻,可是看见赵云仍然威风凛凛地站着不动,却又向后急退。

赵云趁势把手一招,战壕里立刻万箭齐发。曹操不知赵云到底埋伏了多少兵马,首先拨马逃走,其余将领也在后面争着逃命,赵云和黄忠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终于占领了曹军营寨,夺取了曹军粮草。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指在战争中,应掩盖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楚汉之争时,韩信率领数万军队,东经井陉进攻赵国。赵王赵歇、丞丁陈余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发兵二十万驻扎在险要的井陉道口。谋臣李左车建议说:“韩信的军队长驱而来,就像锋利的刀口一样锐不可当,大王不要与他正面交锋为好。请大王借给我三万士兵,从小路去袭击韩信的后方,烧毁粮草,不到十日,韩信的头就可到大王帐下。”陈余反对说:“韩信的军队本来不多,又不远千里来袭击我们,对这样疲惫之师,何必用偷袭方法!”赵王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后来,韩信在井陉口击败赵军,活捉了李左车,李左车被带到韩信面前,韩信请他上坐,并亲自为他解开绳索,拜为老师。李左车非常感动。韩信想乘胜进攻北方燕地和东方齐地,就征求李左车的意见。李左车说:“败军之将谈不上勇气,亡国大夫侥幸活命。我当了俘虏,哪有脸面与将军一起讨论军事大事!”韩信安慰说:“先生是赵国的杰出人才,只是赵王不采纳你的意见罢了;否则,当俘虏的可能就是我了!”李左车见韩信一片真诚,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将军一举攻下井陉,击败赵国二十万大军,威震天下,名扬海内,这是将军的长处;但将军的军队连续行军,已经疲惫不堪了,很难再远行打仗,这是将军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以短处攻别人的长处,而是以自己的长处进攻别人的短处。所以,现在应让将士休息,同时利用战胜后的军威,致书燕、齐,进行政治攻势,使他们望风归顺。”

韩信听后,高兴地说:“这正符合我的心意!”

用兵如神

“用兵如神”形容非常善于指挥军队作战。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张任看见孔明军伍不齐,在马上冷笑曰:‘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

东汉末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被刘备采纳了。

建安十八年,刘备留诸葛亮等镇守荆州,亲自率兵进入益州。第二年,诸葛亮领兵来到雒城支援刘备。诸葛亮得知张任是益州名将,便决定想法先捉住张任,然后再攻雒城。诸葛亮乘马来到雒城东面的金雁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营后便吩咐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埋伏在金雁桥附近,以便抓获张任。

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亲自去引诱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