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89

第389章 遮羞布和蒙头布的由来

公元前516年,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交战。阖闾身负重伤,不久死去。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夫差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不久,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一战中,他大败越军,越国沦为吴国的属国。打了胜仗,夫差十分得意。从此以后,他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他连年穷兵黩武,重用奸臣,排斥忠良,整日沉湎于酒色,穷奢极欲。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开凿邗沟(今扬州至淮安间的古运河),从海上攻打齐国,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获胜;又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盟。

伍子胥一次又一次苦苦进谏,夫差充耳不闻,进而开始讨厌起伍子胥来,越来越不爱听伍子胥的谏言。

公元前484年,夫差听信了太宰伯嚭的谗言,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含恨自刎。

越王勾践得知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认为机会来了。他乘吴王不备,率兵偷袭了吴营,夫差被杀得连连败退。在这以后的10年中,勾践又大举进攻吴国,将夫差围困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吴王夫差苦苦求和不成,绝望之下自刎而死。临死前,夫差愧悔交加,含泪对身边的人说:“我悔不该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如今我也要死了,死后也没有脸面去见他。请你们在我的脸上蒙上一块遮羞布吧。”

从这以后,民间也开始仿效,人死了脸要用一块布遮盖上,苏杭一带用的是红布,名叫“遮羞布”,而北方一些地区用的是白布,称为“蒙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