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037

第37章 “明十三陵”名称的由来

1403年,原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皇帝。他深知北京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因而一当上皇帝便有了迁都北京的打算。从1407年起,朱棣开始征调民工上百万人来修建北京,做迁都的准备。1408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人到北京为徐氏寻找陵地。

朱棣派出去的人在北京整整转了两年。据说,刚开始时他们选中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因皇帝姓朱,与“猪”谐音,猪要是进屠家会被杀的,这就犯了忌讳,于是决定放弃屠家营。接着,这些人又选中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又因山后有个叫“狼儿峪”的村庄,“猪”旁有狼就更危险了,也不能用。后来,他们又选中了京西的“燕家台”,可是,巧得很,“燕家”与“晏驾”(皇帝死了叫晏驾)谐音不吉利,自然这里也不行。

选来选去,一直到1410年,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的陪同下,朱棣来到了黄土山。这里山清水秀,众山环绕,土壤肥沃。朱棣见了,觉得这里的景色很好,很满意。术士们便顺水推舟,说这里山环水拥,有龙头、龙尾聚气藏风,诸般灵瑞都包含其中了。朱棣听了,很是满意。左右随从大臣很会讨好皇帝,乘机将黄土山更名为“天寿山”。这样一来,朱棣更满意了。于是,他下令将此地圈为陵区禁地,在天寿山下修建长陵。

至明亡,这里一共埋葬了13个皇帝,统称为十三陵。现在,位于天寿山南麓的十三陵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胜古迹,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