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险些命丧颐和园,她当然不会放过这群试图谋害她的维新党派人士。在这一伙人当中,康有为自然是第一个不能让老佛爷放过的人。
但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康有为在得到光绪的谕旨之后火速离京赶往上海。慈禧的命令下达的时候,康有为刚走不到一天的时间,此刻正在轮船上。
慈禧立刻下令至沿海各港口的地方官员捉拿朝廷重犯,可当时烟台港的东海关道员正忙于与洋人办其他差事,无暇理会慈禧的电报,康有为就这样平平安安地过了烟台港。
慈禧又派两艘兵船追赶康有为,无奈兵船走得太匆忙,燃料不足,刚走了一天就被迫原路返回。而康有为这时已经到了吴淞口,换乘了英国威海司军舰,逃往香港了。
变法的另外一个核心人物梁启超,在政变发生后立即投逃到日本理事馆,随日本军舰逃到了横滨,康梁二人虽仓皇出逃,但总算是为维新派留下了些许的希望。
而杨深秀、谭嗣同、杨锐、康广仁、林旭、刘光第等六人,则被慈禧下令就地正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为自强变法事业奉献了满腔热血。虽然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天左右,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迹,六君子的英名也将永载史册。
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他自幼读书勤奋,涉猎广博,做学问讲求经世致用,又游历过不少地方,很有见识。在国家被列强欺凌、统治者昏聩不堪的情况下,他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风都非常气愤,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位极人臣,与有识之士一起改变这种局面,为国效忠。
1897年秋初,谭嗣同完成了一部重要著作——《仁学》,这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很多新兴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他的远见卓识和思辨能力令人钦佩。他探讨万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并提出“仁”就是万物本质在精神方面的表现,而“平等”就是“仁”的精髓所在,这对于抨击封建等级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他在著作中,还大胆强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弊端,并指出其所造成的“惨祸烈毒”以及封建主流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他认为,封建的纲常和伦理完全是一种残暴的思想统治工具,它扼杀人性,泯灭天理,尤其是君臣一伦,更是“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因此,他认为,对于那些昏聩残暴的专制君主,完全没有必要为之尽忠尽力,恪守君臣之道,不仅如此,人臣还有义务推翻其统治,以挽救国家和人民。1898年年初,在维新思想尚在孕育之中时,倾向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发现了博古通今的谭嗣同,邀请他在湖南协助举办新政。
谭嗣同欣然应允,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的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协助担任总教习的梁启超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的相关理论,并广泛召集和培养具有新思想的人才一起奋斗。很快,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他们也集结了许多志同道合之士,时务学堂也真正成了培养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的机构,维新派的力量得以壮大。
1898年3月,他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南学会旨在联合南方各省维新力量,讲求爱国之理和救亡之法,还以研习各国时务和政治制度,广泛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他为了加强维新思想的宣传力度,创办了南学会的机关报《湘报》并担任主笔,很快便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新政人才”。
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后不久,谭嗣同就被举荐到光绪帝面前,光绪帝闻说有这样既有胆识又有学识的人才,自然迫不及待地要就召见。8月21日,谭嗣同抵达北京。9月5日,光绪下诏授予他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品卿衔,参与新政。
这时,距离戊戌变法失败仅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6日,谭嗣同再一次受光绪帝召见,谈话时,光绪将谭嗣同视为推心置腹之人,向他表示,虽然太后和守旧大臣的重重阻挠使得变法举步维艰,然而自己十分赞成变法,也真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和贤良臣子的努力实现国家的“自强”……
光绪真诚地对谭嗣同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
光绪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更加鼓舞了谭嗣同,他激动不已,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为国家出力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他倾注满腔热血的事业已经处在日暮西山之时了。
在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的时候,谭嗣同并没有选择离开。他听到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多方求援,而是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希望能将被囚禁于瀛台的光绪帝救出。这显然是天方夜谭,慈禧的势力和除去维新派的决心已经昭然若揭,对光绪帝更是严密监视,不许他踏出瀛台半步,更不许任何人接近,营救的计划很快落空,谭嗣同也错过了最佳的逃走时机。
然而,铁骨铮铮的谭嗣同早已下定了赴死的决心,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让自己的亡灵告慰所有为变法赴汤蹈火的人们,告慰失去自由和尊严的光绪皇帝,告慰岌岌可危的国家政权和民族命运,也是告慰自己的内心。他希望自己的牺牲可以敲响旧势力和旧制度的民众,可以对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一次无言的抗争。
被捕之前,他将自己的书信和文稿交给梁启超,并帮忙联系日本理事馆,希望梁启超得到日本人的帮助,能够逃离此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理事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但被他毅然回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他英勇无畏,镇定自若,依然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他与杨锐、康广仁等五位志士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为维新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菜市口行刑之时,刑场上人山人海,而行刑台上的谭嗣同依然神色淡定,行刑之前他大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六位英勇之士用鲜血壮烈宣告戊戌变法的失败,大清的命运再一次回到了慈禧的手中,中国通过变法图强的愿望化为泡影。
在列强贪婪的目光中,枯朽的清政权犹如任意可以割取的鱼肉,慈禧将怎样捍卫她岌岌可危的权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