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的价值观:初中年级读本
33474000000007

第7章 平等

平等,顾名思义就是公平等同,这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回望人类的发展史,动物时代弱肉强食,当人类进入个体能够独立生存的年代,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地主和农奴之间、皇帝和臣民之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从来就没有平等可言。从人身的不平等,到土地的不平等,再到资本的不平等……正是这种种的不平等,激发了人们对“人人生而平等”的渴望。这不,斯巴达克起义就吹响了奴隶追求平等自由的号角。从此以后,奴隶暴动、农民起义、工人革命,此起彼伏。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规定男女之间,各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机会”,实际上阐述的就是一种机会平等的政治愿景。从理论层面讲,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们所说的平等,主要是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公平、程序的正义。也许我们先天条件不一样,出身性别、高矮胖瘦也不一样,但我们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竞争机会是公平的,程序设计是阳光的。不能因为你是高富帅就耀武扬威,也不能因为你是穷小子就低人一等。当然,我们在追求平等的同时,也要防止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泥坑。“不患寡而患不均。”宁愿自己没有,也看不得别人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必须从灵魂深处加以克服。

总书记的农民作家朋友

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德国]理查德·斯蒂尔

1982年,农民作家贾大山39岁。他在河北省正定县文化馆挂着闲职,业余时间写写短篇小说。那年3月的一个晚上,一次意外会面改变了贾大山的人生。

当晚,贾大山正在文化馆内和朋友聊天,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前来拜访,看到贾大山在忙,小伙子没说话,礼貌地坐在一边等候。来客是刚刚就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那年,习近平28岁,这是他到正定县的第一个晚上。到了正定县后,习近平对历史文化方面非常重视,决定拜访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作家贾大山,他先是让县委办公室的人带他去找贾大山,最后找到了文化馆。得知习近平身份后,贾大山开玩笑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

礼贤下士的习近平并未介意这样的问候方式,笑着跟他打招呼。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两人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临别时,贾大山拉着习近平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近平,虽说我们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啊!以后有工夫,多来我这儿坐坐。”

那次会面之后,贾大山便常常以茶宴客,邀习近平聊天。多次交流中,习近平从贾大山那里获知了许多关于正定县县情、社情和历史的情况。对于刚刚走马上任的习近平来说,这些信息弥足珍贵,贾大山也被习近平引为知己。

相识的第一年,习近平邀请贾大山“出山”,主持正定县文化局工作。贾大山不负众望,上任后不仅清正廉洁,而且勤政敬业,为维修当地历史文物到处奔走。他十分重视恢复古迹的原貌,力图展现原汁原味的历史。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朋友习近平的支持。这位县委书记亲自出马,帮助县文化局申请维修款项。在两人的努力下,常山影剧院、新华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得以兴建和修复,隆兴寺大悲阁、天宁寺凌霄塔等一批古建筑得以修复,正定的文化事业进入了辉煌的时期。

离开正定之后的习近平常常给贾大山写信,有时却收不到这位作家朋友的回信。原来贾大山虽然想念习近平,但怕回信影响习近平的工作。两人真挚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97年的2月20日,54岁的贾大山因病逝世。11天前,正是大年初三,已是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又一次回到正定。他和贾大山见了最后一面,两位老友一起照了最后一张照片。

1998年的一天,习近平在《当代人》杂志发表了文章《忆大山》。贾大山逝世17年后,忌日临近,当年《忆大山》的编辑在博客上重新发表了此文,并在第二天得到了《光明日报》的转载。而此时,这篇悼念文章的作者习近平,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总书记与农民作家之间的友谊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充分说明了建立在平等、真诚基础上的友谊才可能日久天长。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清]何启

1928年秋天,国民党纠集大量军队,从四面八方向红色根据地发动进攻。当时,信江根据地刚刚打开局面,为了保存实力,根据地领导人方志敏便把红军主力转移到山内,寻机歼敌。日子一长,红军粮食紧缺,只能靠野菜充饥。同时由于敌人实行残酷的封山政策,红军指战员们经常吃不上盐。那时,方志敏正患严重的肺病,经常吐血。有一次,炊事员看见方志敏的身体太虚弱了,就想方设法弄到手指头大小的一点盐巴,特地放在方志敏同志的野菜汤里。吃饭的时候,方志敏发现碗里有咸味,问过炊事员后,他二话不说,起身把自己的野菜汤倒进了红军的大锅里,说道:“我们是革命者,应该官兵一致,有盐同咸。”

1929年初,井冈山斗争正处于艰难困苦之中。有一次,红军军部经理处处长用伙食费买来一只鸡和半斤牛肉,想给指挥员彭德怀改善一下生活。彭德怀知道后,立即把经理处处长叫来批评道:“我又不是旧军阀,对我搞这些特殊干啥!共产党队伍里,官兵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并责令经理处处长把鸡和牛肉送给医院的伤病员吃,还警告他道:“你下次不改正,我就要处分你!”

1936年5月,邓小平作为红一方面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随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当时红军的生活十分艰苦。端午节到了,伙房供应的仍是高粱馍、腌萝卜,指战员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都希望能加个餐。这天下午,邓小平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到附近山里打回来几只野鸽子。开晚饭的时候,邓小平的通信员端出两大碗野鸽子汤,要大家喝。但大家想到邓小平日夜操劳,野鸽子汤该让他稍稍滋补一下身子,怎么还能去分享呢?正在大家你推我让的时候,邓小平出现在大家面前,操着四川口音笑道:“今天过节打个牙祭讲啥子客气嘛!我们红军的老规矩,就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家快把鸽子汤报销啰!”见邓小平发出“命令”,大家这才嘻嘻哈哈地举筷拿勺,共享鲜美的野鸽子汤。

这样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故事,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数不胜数,由衣食住行上的平等延伸到官兵之间的政治平等、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所显示出来的官兵平等理念、官兵一致原则,在无形中凝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广大红军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始终保持着高度统一的革命意志,成为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

红军里的士兵委员会

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美国]托·杰弗逊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700余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江西永新的三湾。

天色尽黑时,何长工一进屋就向毛泽东讲起三团发生士兵抢饭吃的事情。还有士兵说:“当兵的也是人,现在却连饭都吃不上;你们做官的还四菜一汤,这是哪来的道理?”

毛泽东听了何长工的讲述,点着头说道:“人家讲得对哟。”

这时候的工农革命军,基本上沿袭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套,军官与士兵的待遇相差很大。军官吃的是小灶,除了打仗,平常要有三四个菜,还得上汤。连长以上配有勤务兵,打水提鞋洗衣全包了。那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更是威风凛凛。他们脚穿皮鞋,头戴皮帽,腰挎皮带、皮包,再插上一根皮鞭,被称作“五皮军官”。军官之间是一级压一级,营长打连长,连长打排长。至于打骂士兵那更是常事。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这支部队真正成为革命的队伍、人民的队伍?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前委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要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毛泽东解释说:“士兵委员会是军中的民主组织,又是监督机关。监督谁呢?当然是包括监督军官在内,不许官长打骂士兵,违反纪律的可由士委会作出处置。取消军官小灶,一律同吃伙食!”

在一气抒发了自己连日以来的构想之后,毛泽东不觉舒了一口气,目光向厅堂里扫视了一遍,注意干部们的反应。

在沉默片刻后,干部们发出一片赞同声。

第二天,以连为单位的士兵委员会成立了。每个连士兵大会推选战士5名至7名,组成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军中的经济管理,派人到伙房监厨和按月结算伙食费;参与军中的纪律管理,对于军官违反纪律,有权作出罚站岗、挑水和向士兵大会作检讨的处理。

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们欣喜地看到:军官小灶被取消了,军官们再也没有任何特殊的享受,而是与士兵们同在一个盆子里装饭,同吃一盆菜;再也看不到军官打骂士兵了,他们的皮鞭子被丢掉,就是军官违反了纪律也要受到士兵委员会的处罚。有士兵说:“我再也不用给长官端洗脚水了。”士兵有了开会发言的权利,可以对连队的事务提出质疑或建议。这些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做法,强烈地震撼着官兵们的心,使他们感受到破天荒的新奇,思想上深受鼓舞。

从此,这支革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不久,这支革命队伍在毛委员的率领下,开上了井冈山,成了燎遍中华大地的革命火种。新中国正是从这里走来的。

城里乡下都一样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清]康有为

“城里人享受的低保,我们有了;城里人看病报销,我们也享受了;城里人有大广场,我们也有小广场……”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口村60多岁的李天容,在镇中心广场与老年同伴们一起跳舞后,高兴地说,“我们开始逐步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了!”

同样是沙坪坝人,郭科从重庆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先后找了几个工作,都不满意。于是他找到镇里的就业服务站。镇就业服务站与区就业管理部门的劳动力市场连为一体,为农民就业提供全程免费服务。很快就业服务站就根据他所学的专业,把他安置到一家电线公司,公司又把他送到广东的总公司培训几个月,回来后就成为技术骨干。在这家公司,郭科的工资、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等都有保障,享受到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

而在曾家镇这个沙坪坝区最偏远的镇,区里投资3000余万元在镇上新建了一所小学。全新的教学楼、塑胶篮球场、运动场、设备齐全的教学实验室……这所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与城里的名校相比毫不逊色。不仅如此,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教育管理部门采取城市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城里学校挂职培训、远程电化教育全覆盖等方式,使农村娃不用到城里选择学校,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

公共服务走向农村,卫生院门诊大楼经过改造后,看起来与城里的中等医院不相上下。现在,农民可以在这所镇卫生院进行B超、心电图等检查,一般的手术也不用到城里的医院做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也让农村人和城里人的福利差距缩小。目前,沙坪坝区20万有农村户口的人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已达到85%以上。

以前有一首广告歌曲唱道:“城里的人啊,和乡下的人呀,都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切身体会到城乡差距正在一步一步缩小。城乡同时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农村人“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活动名称:“尊重与平等”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发现、分析生活中有关平等的事例,从而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平等,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起平等的价值观。

三、活动内容:

1.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对平等的理解。

2.要求每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专题调研,如你平时是否要求自己做到“尊重与平等”、怎样做到“尊重与平等”。

3.调研结束后,每组写一个调研报告,然后将各小组的调研结果集结起来出一期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