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60

第60章 教孩子进行有效时间管理

教子小案例

萧萧是个格外珍惜时间的孩子。从小妈妈就告诉萧萧,生命是由分分秒秒的时间构筑而成的,诸如“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样的谚语,萧萧早以烂熟于心。萧萧妈妈还告诉他关于时间的一些性质:一天由24小时组成,对于任何人,无论贫穷或富裕都是公平的,没有价格可以调节。时间不像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那样可以被蓄积储藏。无论愿意与否,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支撑,也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或缺并且无法取代的资源。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所以萧萧会争分夺秒地学习,也会在该玩的时候拼命玩,但是他绝不浪费时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坐在教室半天什么都没看进去,有些孩子甚至整天在学,却也不见成绩提高。其实,关键他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作为家长,都要向萧萧妈妈学习,灌输给孩子时间的重要性,让孩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从而进行有效地时间管理。

首先,要管理好时间,必须确定自己要做的事,也就是制定行动目标。有效目标必须具体,不能太空泛,应该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小目标,再制定出高效的日程计划,以此让孩子督促自己朝向既定目标迈进。如果自己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不能一下子期待自己的孩子成绩有质的飞跃,但是可以让孩子制定一个学期目标,语文期末成绩要提高20分,但是每一次小测验的目标是提高3~5分,这就是进步。

其次,要管理好时间,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如何对它们进行选择和排序呢?在实践中,很多人总认为应该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优先次序。但是,这样不仅会使履行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变得遥遥无期,而且会常常令自己处于危机或紧急状态下。因为原本“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由于时间的延误,往往会转化为“重要而紧急”的事,而由于缺乏准备只能草草对付,常令自己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因此,处理事情的优先次序的判断依据首先应该是事情的“重要性”,即对实现目标贡献大的事情,然后再考虑事情的“紧急性”,进行时间安排。

再次,要管理好时间,就必须改掉拖拉的习惯,养成今日事今日完成的习惯。习惯拖延时间是很多孩子在时间管理中经常会落入的陷阱。“等会再做”、“明天再说”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拖延循环会彻底粉碎制定好的全盘学习计划,并且对自信心产生极大的动摇。“今日事今日毕”体现的是一种强有力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将带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轨道走向成功的彼岸。

最后,时间管理就是管理自己,也就是主观行为上的自我管理。因此,要告诉孩子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善于交替用脑。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用同样的时间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对不同的人来说却往往相差很大。这有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比如,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记忆外语单词、课文及语文中的字词,背诵一些内容,会有较好的效果;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间,可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思维理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