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50

第50章 应对孩子游戏成瘾的办法

教子小案例

姜姜今年12岁,刚上初中,是个好胜心强但孤僻的孩子,不太爱与人交流,但做起事情来认真。半年前玩起了网络游戏,在同龄的孩子中姜姜的游戏玩得好,级别高,一起玩游戏的同学都很羡慕他。这就激起了他继续提高自己游戏水平的愿望。于是,现在每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逃课,每天不吃早饭,用省下的钱买游戏点卡。家长不让他在家里上网,他就偷偷到网吧里。把网络游戏当主要事情来做,学习成绩也就不断下降,视力也开始下降,学校老师很是失望。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一筹莫展。

网络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也走进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日前发布《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在本次调查的上网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中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网瘾用户”偏爱“网络游戏”以及成人化题材的节目,对家长的限制行为更多地做出叛逆反应,对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更弱。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制止孩子上网是不现实而且是不可取的,这样一方面不能让孩子得到必要的网络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偷偷到网吧上网,更容易产生其他问题。所以,面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应该是预防加疏导的办法。

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孩子自身和家庭两个方面:

中小学时期正是人生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这些人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孩子提供了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成瘾了。

在家庭方面,在网络成瘾的孩子当中,家庭环境最为重要。家长的素质不高,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不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困难等等,都是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家长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不能察觉不良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危害,从而难以对孩子使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严,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但这种独立的愿望又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能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刺激;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相互抵消;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如此种种,都会导致中小学生想方设法寻求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网络世界成了中小学生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以上孩子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教育专家给孩子和家长提出一些对应的办法:

1.电脑也是一个大型的共同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的房间里放置电脑,最好是放在能与家人一起使用的屋子里。向孩子灌输电脑不是私人物品,而是所有家人使用的共有物的认识,能自然而然地减少孩子的电脑使用时间,防止过多的游戏时间。鼓励孩子具有学习效果的电脑使用,好的节目让家人一起参与,利用引导对话的素材。

2.指定孩子自己使用电脑的星期日程。不要单纯的强制或命令,而是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和协商,为孩子确定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及星期日程。如果有同龄兄妹,自己确定各自的使用时间,相互约束更好。可以安装相关软件或定闹钟来限制电脑的使用。

3.加强学习的自信感。游戏沉迷性和学习功效感有着很深的关联性。能好好学习的学习功效感成为预测未来学习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即,学习自信感不足会让孩子投入到游戏中去。相比强迫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不玩游戏,首先提升学习的自信感,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具体帮助更为必要。另外,缓解学习压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不是通过游戏,而是以读书、运动、谈话等其他方式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4.通过谈话说明限制电脑游戏的理由。孩子玩一整天游戏,对其大声责骂或关掉电脑电源等做法会造成与孩子间的隔阂。相比强制性地让孩子脱离电脑,通过自然地沟通谈话,相互间共享电脑游戏的优缺点才是可取的。孩子通过电脑也会对父母表露出理解的态度和依赖。

5.接触电脑游戏外的多种娱乐文化。随着天气的变热,让父母和孩子很多时间都呆在室内,导致孩子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参与娱乐和教育双重效果的多种娱乐文化能拓展孩子的视野,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只集中于网络,这对避免网络成瘾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