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45

第45章 排解孩子与同学的矛盾

教子小案例

欢欢一直是一个活泼开朗、团结友爱的孩子,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很快就忘了,而且从来不知道记仇,父母一直为孩子的这个个性感到高兴。可是欢欢最近却跟一个好朋友闹了矛盾。原来小姐妹似的朋友,现在却好几天不说话。而且在家也一直不高兴,父母寻问下只回答说心情不好,跟平时判若两人了。妈妈试着跟她交流,想劝她应该跟同学搞好团结,尽量跟朋友和好。看得出来欢欢心里也不想跟同学这么僵下去,可是又像受了莫大的委屈,不想自己主动和好。看着她每天不快乐,妈妈也很着急。妈妈一直在想是不管不问让她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怎么帮助欢欢呢?

故事中妈妈的困惑或许是每一个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很容易与伙伴有零星的摩擦,有的孩子会很快忘记,有的孩子却很冲动甚至打斗起来,也有的孩子看似平静,心理却总会闷闷不乐。一般来说,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能慢慢解决的问题,父母只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导,这样孩子会自己处理与伙伴间的小摩擦小矛盾。当然,若孩子在闹矛盾后一直不高兴,父母也可以多了解一些情况,心平气和的开导,或是与老师商量一起对闹矛盾孩子进行教育。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里特别提出一种情况。当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的情况,父母常常有想替孩子出气的心理。这本没有错,但是父母的介入一定要掌握分寸。这样的反面例子很多,这里举一个。

“在某县的学生常某与王某因为琐事发生争吵,同学劝了几句后,两人停止了争吵,也没报告老师。事后,常某觉得吃了亏,便打电话告诉父母,说同学欺负他,很快常某的父母和两个舅舅来到学校。常某的母亲竟当着班主任老师的面对王某大打出手,老师拉开后,她又和常某的一个舅舅多次在校园内追逐殴打王某,直到克山县公安局西北街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他们才被制止。”同学间闹点矛盾本属正常,可是上面案例中家长的做法却严重扰乱了该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人家长也被警方拘留。

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打斗,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即使孩子吵打得不可开交,家长也不要盲目干涉,而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最终达成相互谅解。

其实,当孩子之间闹矛盾,或是孩子受到欺负,家长觉得有必要出面处理时,首选办法就是细致地了解事情的过程,公平公正地判明是非,讲清道理。在孩子参与的情况下,由孩子自己来解决最好。成人的介入应该促进孩子间矛盾的缓和,起到疏导作用,使孩子学会与伙伴相处,用恰当的方式处理矛盾。决不能以暴治暴,伤及身心。

如果孩子的矛盾已经牵涉到双方的家长,就应该与对方的父母沟通,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父母难以想象的痕迹。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当然,如果出现了一方家长情绪激动的情况,这时有必要及时提交到孩子共同的学校、居委会等调节,切不可把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家长之间的冲突。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不对的。有的看到孩子发生争吵打斗,不问原因,家长就替孩子向对方道歉。这样的家长大多是很谦让和通情达理的,却不知这样的“谦让”意味着放弃了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良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混淆孩子的是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