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40

第40章 家长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经常会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人可做朋友,什么样的人要远离。其实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是一种不信任。不信任孩子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相信孩子能够辩证地与人交往,这是一种替代,替代孩子的人际关系,这种替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孩子由于少未经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步入社会后的我们会慢慢发现,社会就像一个大染坊,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存在,我们不可能把社会上我们价值观中认为的坏人全部清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任何一种人的存在,可是当我们告诉孩子远离某某种人时,孩子就会为自己设限,这种设限也同样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和人际交往,当孩子的发展和人际交往受到限制时,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地袭击孩子,让他们总会处在冲突与不安之中,这就是父母的爱有时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其实,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协助,是一种支持。引导孩子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协助孩子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是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有一个歇息的港湾。

在这个章节里,我们将会碰到孩子在与家长或是与同龄朋友交往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孩子不爱说话,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孩子社交中存在的胆怯心理和自卑心理等等,都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教子小案例一

刚刚上中学的陈明这样说起自己的心事,“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内心在想什么。有时和父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有一次,我和爸妈提到了一个明星,他们就觉得我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把我大骂一顿”。从此以后,陈明在家里变得沉默寡言。陈明的许多同学也有同感,他们说,父母在家要么很少耐心地和他们说话,要么就是唠叨。“父母唠叨起来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让人受不了。”

教子小案例二

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表现得非常顽皮:说脏话、乱涂墙壁、打小报告、作弄他人来取悦自己、与父母师长顶嘴,种种问题使孩子父母束手无策。那些喋喋不休的提醒、大喊大叫的命令,儿子全然不理,甚至一脸暗自得意的样子。有时难免有怒火上冲的时候,就把孩子痛打一顿,过后,又对自己惩罚的方式后悔,内疚。继而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乖一点儿?”,“我怎么就生下这个孩子呢?”。

这两个案例都表现出,家长不懂孩子,这些问题就出现亲子的沟通上。

家长是孩子的长辈、是抚养孩子的义务人、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真诚的朋友。亲子之间的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有耐心与孩子一同游戏娱乐。即使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由于缺少一个群体作为参照物,对孩子的长处与不足,家长难以找到感觉,使家庭教育难以正确定位,也就找不到交流沟通的话题。现在很多家长都重视亲子沟通,费尽心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家长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少听孩子说些什么,如果父母亲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面对的问题,而且还会造成亲子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的沟通仅是单向性的,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亲子沟通应是双向性的,是互动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无障碍的充分交流。什么才是促进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呢?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倾听”,因为,在家长的关心下,如果孩子能把心中的一些困扰或问题说出来,通常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在沟通时,要留有时间让孩子讲话,当孩子和你谈问题时,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应该眼神注视着孩子,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说话,对孩子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家长只有尊重子女,在心平气和、相互理解气氛中,以交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你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可能产生效果。许多情况下,孩子往往没有错,就因为家长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没把事情搞清楚,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最终以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下面就具体讲讲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家长需要蹲下身子与孩子沟通。父母应注意到,与年幼的孩子进行交流,可以蹲下身子,拉近距离,两眼直视孩子的眼睛,频频点头或微笑。听完后直接、果断、清楚地向孩子表达你的意见及思想,如此他才能遵照你的想法去做。语气坚定,但不严格。你的语气要透露出你说得到,就做得到,并且第一次就要他照办。避免满腹愤怒的大声叫喊,特别是面对顽固的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喜好,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可以消磨抗拒或抱怨。

亲子沟通应掌握时机。家长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花了不少时间照顾孩子的功课,有些家长甚至陪读,却忽略了跟孩子沟通。家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应当把握机会多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地方及环境,让小孩了解家长工作的辛苦。家长关心子女,同样地孩子对父母也应该了解和支持。平日彼此多交流生活点滴,促进彼此的认识,多跟子女相处、睡前讲故事、适时向孩子表达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感受。

亲子沟通时,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要避免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应在语言上有所注意,应该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亲子沟通,身教重于言教。有句名言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威信,给孩子形成可敬可亲的形象,使孩子愿意与你交流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试想想,如果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且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又不孝敬老人的家长,尽管说教有方,给孩子产生的只是徒有虚伪外表,其内心的不服和疑惑却时常有之,这样的家长肯定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此外,当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父母与子女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家长要学习,要能够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了解孩子关心的话题,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并能一起讨论和孩子密切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