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30

第30章 改变孩子对老师的偏见

教子小案例一

玲玲是个乖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很喜欢她,这会她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可是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开始闷闷不乐。询问之下,孩子说是因为语文老师总瞪她。妈妈提醒孩子上课时不要乱动乱说话,老师喜欢的是专心听讲的好孩子。这样子徐老师就不会再瞪她了。可是过了几天,孩子又问妈妈,说自己上课坐得很端正,为什么徐老师还瞪她呢?

这时妈妈立刻意识到,也许是徐老师对孩子存有偏见,在没有确定偏见存在之前,她决定先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积极面对这样的问题。于是,妈妈将语文老师爱瞪眼睛和某些人喜欢挖鼻孔、掏耳朵联系在一起,告诉孩子这些都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好孩子不应该学这些坏习惯。玲玲明白原来老师也是有坏习惯的,于是第二天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教子小案例二

明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他说出了自己近来的心事:我想学好数学,但我数学基础不好。还有我不喜欢这个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数学课,我该怎办?明明的爸爸知道这件事情后,很快想到孩子数学不好与不喜欢数学老师有关系,于是一面开导孩子学习不能看到哪位老师自己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另一方面,明明的爸爸也找到老师说出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关心和父母的开导下,明明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

以上两个故事中,可以认识到孩子对老师的偏见是有不同原因的,可能是老师的偏见导致了孩子的偏见,更可能是孩子对某个科目的不喜欢,而表现在了对老师的不喜欢上,等等。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

有几个常见的原因如下:

1.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某个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3.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4.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在找准了原因之后,家长就可以分别的加以疏导。如果是孩子学习上的偏好导致,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着手。如果确实是老师的偏见则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这方面有些问题值得注意。这种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火上浇油,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切忌简单在孩子面前表示对老师不满,因为这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一旦孩子觉得家长都讨厌那位老师,那孩子他可能会更加理直气壮地排斥老师。这时候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认真进行尊师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陷入失败的误区。

2.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不喜欢哪位老师,家长先主动与这位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话,包括批评孩子、甚至批评自己。家长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