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八九点初升的太阳。在很多家庭里,孩子都是生活和奋斗的中心。打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计划着未来生活的家长不在少数。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富裕的物质条件,但却往往忽视孩子健康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交往能力,这时家长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关注儿童心理学,以更好地地了解儿童心理。

那什么是儿童心理学呢?

儿童心理学是用科学来解释儿童行为的发生发展。它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儿童心理学著作按年龄段,一般可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以及青年期。在本书中,只要是用科学手段来解释处于童年期(一般是六到十二岁)的孩童常常碰到的一些值得父母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在儿童期,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是很常见的。不当的引导、教育,以及不当的刺激联结会造成儿童的心理障碍。遗传、发育不良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疾病、伤害都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不健全或异常发育,引起感觉器官功能缺失,甚至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儿童心理疾病并不少见,但由于儿童的可塑性强,以及儿童心理疾病的隐蔽性强,未能及时发现而已。正如有人说的,“很多问题都来自心理偏差的不及时纠正;很多的偏差来自不合适的教养”。

而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构成的。家庭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环境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有健全的品格,爽朗、乐观、豁达,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欢乐;如果家长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勤于学习和钻研,那么这个家庭定会充满学习的气氛;如果家长有音乐、美术方面的才能,那么这个家庭则会充满艺术的气息。无疑,这些对塑造孩子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如何,还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对子女的态度。父母若有较强的鉴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为子女所接受,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时不会管教,那么出了问题便会束手无策,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打骂孩子,这样的家庭气氛肯定会很紧张。由此看来,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习肯于钻研,而且兴趣广泛,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得体,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中,造就出孩子的良好个性。父母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当父母本人情绪低落时,要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当夫妻之间发生争吵时,要尽量避开孩子,不让孩子因此感到恐惧、忧愁。

作为父母,要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产生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等,就是这个道理。为此,作为父母,须时时依据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心理特征,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讲究教育孩子的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个性。当然,父母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头等大事。

在孩子身上,永远没有小事。一件不好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障碍;而一件好的小事可能会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世界。我们无法设计孩子的未来,但我们至少可以呵护孩子现在成长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