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14

第14章 小大人是真懂事吗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也的确,小大人似的孩子容易讨家长的欢喜。但是家长必须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征,不要一味地为了追求孩子的懂事,而扼杀了孩子的天真与无知。小大人似的孩子其实很容易在成长中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值得父母和老师关注的。

教子小案例

有这么一个小孩,名叫邦邦,今年6岁。邦邦的父母很喜欢品茶,于是自家开了一个茶庄,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有人建议在茶庄里,弄些娱乐设备,比如麻将之类的。没想到生意是越做越红火,但是父母却没有多少时间管孩子,只好把孩子寄养在外公外婆家。

虽然是在外公外婆家,总是觉得很拘束。父母一直给邦邦灌输的思想是,爸爸妈妈要挣钱给邦邦买很多礼物,所以邦邦要听话,在外公外婆家,一定要像个小大人似的懂事。邦邦似乎也很理解爸爸妈妈。虽然不是很愿意,倒也还是答应在外公外婆家住着,也转了一个幼儿园。但是邦邦还是经常会觉得心里难受,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接送,自己只有年迈的外公外婆时,难免心里很不平衡。邦邦在家里虽然很听话很懂事,但是在学校却总是很孤僻,他融入不了新的集体,总觉得小朋友在排斥他。他好想回到以前那个幼儿园,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可是因为害怕妈妈说自己不懂事,只能很不开心地留在外公外婆家。

邦邦的确很懂事。父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应该懂事、应该像个大人的种子,于是在成长中过度去满足家长的心理需要,表现出懂事、听话、力求不犯错误的特点,但是却一直把自己的感受隐藏着。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些小大人。“小大人”因为过分听话、过分懂事,经常把对家长的不满压在心里,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这种不满情绪,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往往会欣喜于孩子的懂事,却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在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发育,从而难以真正长大。而且,很多“小大人”长大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于是对于残缺的童年有一种怀念和向往,其中有的人长大后表现出幼稚、喜欢当孩子的特点。

那要怎样避免“小大人”出现心理问题呢?首先,尊重孩子的正常发展,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懂事,使得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童真和快乐。同时,应该在相应地年龄段给孩子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孩子自己发展成熟懂事。第二,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能从犯错误中获得一种自我教育。如果一犯错误就遭到惩罚,孩子容易形成胆小慎微的性格,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第三,家长不要以自己的观念要求孩子懂事。懂事是一个过程,一个好的父母通常都是使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接受磨炼,健康成长,父母不要一味地拔苗助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时间,让其享受童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