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有方
33465000000012

第12章 父母偷看孩子日记

好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必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才能安心。父母或许也曾因为自己的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而很不满,于是告诉自己等自己做父母的时候,一定要相信孩子,不要因为偷看孩子日记毁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或是引起孩子反感。可是自己做了父母后,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了。因为自己由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母,似乎总是想挖掘孩子的隐私。

教子小案例

李蔷今年12岁了。周末本来约好和同学去打球,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没去成,于是就回家了。不幸的是,李蔷却意外发现了妈妈在偷看自己的日记。这是多么卑劣的一件事情啊。难道作为孩子就不能有隐私吗?李蔷妈妈虽然有点心虚,但表面上还是理直气壮,“我是你妈,你还未成年,我有权知道你在想什么。况且,看你日记完全是出于爱和关心。”李蔷突然火了,“偷看我日记的理由是出于爱,出于对我的关心?真是冠冕堂皇。难道我妈就可以乱翻我的日记了,我就不能有自己的隐私吗?难道你连我的思想都想控制?”说完,摔门而出。

其实这种例子真的很常见。鉴于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外界不良影响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大多都会“不择手段”的去窥探孩子的生活,偷看孩子的日记就是一个很典型(也很俗套)的例子。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心中想什么,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结交坏朋友,有没有“早恋”。当然,他们这样做完全出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担心孩子误入歧途,影响了学习,并没有恶意。父母深知社会的复杂,缺乏免疫力和辨别力的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走上邪路。父母无法从别的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只好借助孩子的日记和信件(或电话)。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孩子的抵触心理和反感,容易失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其实,在大多数孩子的日记里,很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有的只是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心里话,有的只是孩子不愿让父母知道,而只想自己拥有的“小秘密”。当父母的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已经长成了小大人了。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要在家里自己的抽屉上加一把锁,仿佛有什么秘密。其实这往往只是孩子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宣告他(她)已经长成一个拥有个人行为和秘密的成人,再也不会像幼童时期那样随时随地都愿对父母“敞开心扉”,再也不像小孩子那样随随便便被父母“摆布”。

信任是互相的。虽然不少父母看过以后“放心”了,但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却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防范更加严密了。要知道,大人的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绝不可采取“间谍”手段来了解孩子的心态和秘密,应转换角色,不以家长自居,而以朋友身份与子女平等相处,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孩子共同交流感情和平等地对话,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把内心世界的隐私告诉你。如果孩子不说,千万不能强求。因为那说明你还未得到孩子对你的充分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