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为了迷惑敌人,他决定制造假情报。他秘密地、但并不是完全不透风地在瑞士附近建立了一支预备队,结果使许多外国间谍赶到那里。在1个月里,大约有6000名士兵到达那里,拿破仑也于5月6日检阅了这支部队。这些情报飞快地传到敌方。同时,在法国东南部,一支装备精良的预备队,正秘密而迅速地集中在瑞士边境。
5月11日,拿破仑到达瑞士边境,检阅了真正的预备队后,决定立即翻越阿尔卑斯山。为了使敌人摸不清自己的行军目的,拿破仑命令军队分四路前进,少数兵力从敌人可能想到的、已布下重兵的地方翻越,而拿破仑率领主力部队,沿一条崎岖的小径翻越。
6月1日,奔袭的法军终于走出阿尔卑斯山区,在路上顺手收拾了一小股奥军后,直奔米兰,与另一队法军会合。
这时,梅拉斯还在坐等拿破仑的前来。当拿破仑在他意想之外的地点和方向出现、并且带了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的法军时,才大呼上当,急忙集中兵力,准备迎战法军。
13日下午,法军的先头部队在马伦哥附近与奥军相遇,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奥军终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
拿破仑于天黑之前赶到马伦哥。他命令一名侦察兵立即查明前面河上的桥梁情况。没过多久,侦察兵回来报告说,河上仅有的一座桥梁已被炸毁。这一情报坚定了拿破仑的判断,他相信奥军已撤走。可这一错误判断,差点使法军断送这次战役的胜利。
这天夜里,马伦哥平原死一般地寂静,这使拿破仑更加相信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了。于是14日清晨,他没有让后面部队立即赶上来,而是命令他们继续向四方搜索,以阻止奥军逃窜,然而,就在这时,一场酝酿已久的大战突然爆发了。
6月14日上午,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潮水般地涌过来,河上的桥梁不仅被很快修复,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从天而降,直扑法军阵地。拿破仑得知奥军发起了进攻,大吃一惊,他下令死守马伦哥,并急令还在两侧搜索的军队迅速回援。面对奥军的全力进攻,法军此时难以抵挡,节节败退。
奥军主将梅拉斯虽年过70,但他毫不示弱,亲临战场,所乘战马连续两匹被炮弹击毙,仍挥军猛击,终于攻下了马伦哥。法军4次反击,一度夺回阵地,但因寡不敌众,最后忍痛放弃马伦哥。
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欣喜若狂,立即派信使向奥皇报捷。
面对败局,拿破仑极为镇定,他坚信战斗远没有结束,如果后备部队能火速返回,法军仍有获胜希望。下午5时,正当溃败的法军与奥军的追击部队苦苦战斗,已接近彻底崩溃时,援军赶到了,拿破仑大喜,决定由退却转为攻击。
法军的反击开始了,援军带来的大炮朝敌人猛烈轰击,奥军没料到溃败的敌军还留有一手,顿时队形大乱,援军将领趁此时机,率领隐蔽在山后的法军猛扑过去,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奥军大惊失色,纷纷逃散。
不到半个小时,奥军便由一支神气十足的胜利之师,变为狼狈逃窜的乌合之众,他们有的被炮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则是成批地跪在地上,举手投降。这支奥军的突然失败,马上导致全线溃败,他们被迫放弃了马伦哥,争相逃命。
马伦哥一役,法军反败为胜。梅拉斯的两个信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了马伦哥的全胜以后,又送回了惨败的消息,奥地利王室和维也纳民众先是欢天喜地,继而又垂头丧气,演出了一场空前轰动的闹剧。
马伦哥战役后,拿破仑没有再战,他希望法国能够暂时实现和平,以稳固他刚刚建立起来的统治。
拿破仑利用在战场上的胜利达到了谈判桌上的胜利,他利用英俄矛盾,首先与俄握手言好,继而逼奥签停战协议,孤立了英国,英国不得不签了停战14个月的协议。
拿破仑称帝
战场上、谈判桌上的胜利,使拿破仑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胜利之神。1802年5月,拿破仑被投票选为终身执政。
虽然终身执政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拿破仑还是不满足,他希望的是当皇帝,那样的话,法国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1804年,一位政府官员提出请愿,希望拿破仑能做皇帝,以保证法兰西的未来。喜上眉梢的拿破仑,冠冕堂皇地说:“这件事要付诸全国人民公决才好。”
结果,法国人民以压倒优势的多数,拥护拿破仑为自已的皇帝。
第二天,拿破仑就在杜伊勒里宫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所有军政要员都来拜见他。被晋升为警长的路易·波拿巴,率巴黎全体将官前来谒见皇帝,其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令所有在场的人惊叹不已。
7月15日,拿破仑举行了登基庆典活动。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皇帝登基一样,拿破仑高踞宝座之上,显赫的帝国高官们,众星捧月般地围在两边,煞是威风。院外“皇帝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登基后,拿破仑很希望罗马教皇来为他加冕,他要以教会的批准和支持来巩固他的王朝。那时候,教会在一些国家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些国家的国王,都要由教皇来行使加冕礼,以示君权神授。
罗马教皇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极为恐惧和气愤。恐惧的是,罗马处在拿破仑的军队威胁之下,巴黎不去是不行的。气愤的是,本应是拿破仑亲自到罗马教皇这里来加冕现在却反过来要教皇到巴黎去为他加冕。经过短时间的考虑后,教皇决定满足拿破仑的要求。
拿破仑亲自在巴黎城郊迎接教皇的到来。当教皇的马车驶进圆形的广场时,只见有一群“猎人”带着50条猎犬等在路口。见教皇的马车过来,其中一人离开人群,他身着猎装,足登靴子,端坐在猎马上。教皇定睛一看,原来是拿破仑。
拿破仑端坐在马上纹丝不动,教皇意识到自己必须下马了。可看到道路泥泞,穿着雪白丝鞋的教皇不免犹豫了半刻,但最终还是让雪白的丝鞋受了委屈。教皇在适当的距离站好后,拿破仑才起身下马,向这个矮个子、黑头发的年迈老人走去,同他拥抱。
12月2日清晨,天刚朦朦亮,杜伊勒里宫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一天是拿破仑的正式加冕日,整个宫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9点钟,教皇的仪仗队离开了杜伊勒里宫,向巴黎圣母院驶去。一路上,数以万计的人跪在地上,无限崇拜地看着他,这情景就像是中国百姓看见了观世音一样。
两个小时以后,礼炮响了,一辆由黄金装饰的华丽马车,朝圣母院飞奔而来,马车在教堂前停了下来,走在前头的是衣着华丽的一般朝臣,其次是佩带勋章的帝国元帅,随后是皇帝的皇臣和高官,最后才是盛装的皇帝。拿破仑身穿深红色天鹅绒大袍,脚着高帮皮鞋,异常激动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刹那间欢呼声直冲云霄。
教皇登上祭台,开始了他的祈祷,繁琐的一系列礼节以后,加冕正式开始。教皇正准备将皇冠戴在拿破仑头上时,忽然,拿破仑伸手拿过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接着他又拿起一顶小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这个意外之举惊得教皇目瞪口呆,一时怔住了。
片刻之间,一切都办妥了,拿破仑终于如愿以偿。
加冕礼的第二天,拿破仑在广场上向他的军队发表了演说。军队中欢声雷动,士兵们举着枪,向这位新皇帝欢呼着、跳跃着,表示愿意为他誓死效劳。
拿破仑还沉浸在称帝的喜悦之中时,却传来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的消息,为了巩固宝座,他立刻奔赴前线。
拿破仑的宝座还未坐稳,英国就迅速地组织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挥师而来。奥地利也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阴险的英国因地制宜,固通常不渡海作战,而是出钱出物支持第三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拿破仑审时度势,满足普鲁士想要的汉诺威城,争取普军中立,然后才挥军迎战奥地利,免去了后顾之忧。
拿破仑旗开得胜,首先在乌尔姆击败了准备同俄军会合的奥军。在这次战役中,奥军损失5万多人,丢失大炮200门,多瑙河地区的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几名将军都成了俘虏,通向维也纳的大门被打开了。
就在拿破仑准备进军维也纳,希望在另一支奥军赶回来之前消灭俄军时,普鲁士国王在俄皇的威逼利诱下,背信弃义,向法国宣战。害怕被俄普奥三军围攻的拿破仑,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在普军未行动前,击败俄军。
但是,洞察了拿破仑意图的俄军统帅,只是一味地命令部队后撤,以等待三军会合反击法军的机会。由于法军前线一个将领的失误,没有执行拿破仑的命令,使俄军很成功地摆脱了法军,退到了奥洛穆茨。
这时,从俄国本土开来的另一支俄军,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亲自督促下,也赶到了此地。从法军占领的维也纳逃出的奥皇,也随撤退的奥军到达了该城。这样,俄奥联军停止了撤退,在奥洛穆茨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后,静候法军的到来。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对军事一窍不通,对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更是一无所知,同时虚荣心极强,他不听从俄军将领的劝阻,极力地想马上同拿破仑交战。他认为自己有庞大的军队,而法军长途跋涉,早已是强弩之末,很容易击败的。
亚历山大的主张传进拿破仑的耳中,他欣喜若狂,他害怕的就是俄军撤退,那样自己会因战线太长而真的成了强弩之末,更何况这时普鲁士正向他下最后通牒,因此必须在普军参战前结束战斗。
为了促使俄皇尽快参战,拿破仑耍了个小小的把戏。他充分利用他的演员天才,竭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惊慌失措、软弱无能、尤其害怕作战的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开始撤退,拿破仑的举动使俄军司令部充满了欢呼声:拿破仑胆怯了!拿破仑要完蛋了!
俄奥联军立即做出决定:向正在退却的惊慌失措的拿破仑进攻,把他彻底打垮。
拿破仑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
12月2日,就在拿破仑加冕一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拿破仑战争史上一次最著名、最辉煌的战役打响了。
这天拂晓前,俄奥联军兵分6路,发动了对法军的进攻。看来,俄皇和奥皇这次是不惜血本,准备彻底打垮拿破仑了。他们的军队倾城而出,一路从北,一路从南向法军杀来。上午7点30分,掩盖着谷地的浓雾刚刚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7万多名决心以死效忠法国的官兵,早已准备就绪,严阵以待。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到俄军守地空虚,立刻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大错误。他命令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这两个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从而将敌人切成了两段。
拿破仑料到,俄奥联军一定要想法截断他的退路,以便把他包围起来。他就故意把自己的左翼调开,好像是不掩护、不保护这个地区似的。当俄军开往这个地区时,拿破仑利用占领了的高地,从旁边绕过去,把俄军包围了起来。遭到包围的俄军被逼到一个半冰冻的池塘边,几个团的俄军,有的在池塘里淹死了,有的被枪弹击毙,其余的当了俘虏。俄军的骑兵也在同法国骑兵进行残酷搏斗后,全部被消灭。
南段的联军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拿破仑用压倒优势的兵力,把联军压缩到一个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敌军整团整团地掉到湖里淹死了。
俄皇和奥皇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各顾各的命奔逃了。最可笑的亚历山大逃出了追捕后却全身发抖,哭了起来。
战斗结束了,拿破仑同将帅们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观察了战场。他没有料到凶猛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在一天之间便化为乌有,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硝烟还没有散尽,英国又组织了以俄、普为主力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杀将过来。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拿破仑赶走了普鲁士,直逼俄国大门口。
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拿破仑,这时开始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他深信自己的战略战术都是无懈可击的,他是欧洲最伟大的军人。他虽已成为欧洲的独裁者,但他仍然不满足,他要主宰全欧洲,他要打败英国。
自从法国试图在海上打击英国的举动失败后,拿破仑就一直依靠大陆封锁来制服英国。所谓的大陆封锁,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但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竟敢在老虎嘴上拔毛,暗地里同英国进行贸易往来,因此,拿破仑决定征服伊比利亚,将英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通道完全封死。
但拿破仑这时又担心奥地利从背后攻击他,因为这时奥地利正想着报2年前的战败之仇。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拿破仑向奥地利发出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他相信自己强大的实力足以镇住奥地利。正是他的这种盲目自信,使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西班牙此时国内局势混乱,国王查理四世正和他的儿子争夺王位,拿破仑以调停父子矛盾为由进驻西班牙,但是他没有说让谁做国王,而是让他们都放弃王位,离开西班牙。查理四世和他的儿子分别被送到不同的地方,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则成了西班牙的国王。
拿破仑此时非常得意,西班牙国王竟如此天真,自投罗网,以致他不费一枪一弹便得到了伊比利亚,一切真是太顺利了。正当他暗自得意时,一场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浪潮迅猛掀起,他们到处袭杀法国士兵,街道都被鲜血染红了。
拿破仑刚开始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他把拥有大炮、骑兵的俄、奥、普军队打得大败而逃,还打不败这些拿铁棍和长剑的农民吗?他仍然若无其事地行事,他相信他的10万大军会迅速扑灭反抗烈火。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斗争尽管遭到了残酷镇压,但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要与法军拼到底。法军几乎每天都会受到他们的疯狂报复。
西班牙人民的抗争得到了英国的支持,他们释放了以前俘虏的西班牙战俘,并把他们武装起来,送他们回国去打击法军。
如火如荼的西班牙反法运动,使法军陷入了困境。法军的几位勇将都被打败了,西班牙军收复了许多地方,不到10天,约瑟夫就从西班牙的王位上逃了下来。
法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被打破了,拿破仑大为震怒,他处置了战败的将领,又派兵前往西班牙,但在英军的帮助下,法军还是失败了,英国在伊比利亚获得了永久的立足点。
这时,拿破仑不断收到有关奥地利在秘密备战的报告,再加上法军在西班牙的不断失利,他开始意识到处境的危险。为了不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他觉得有必要利用一下俄皇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自从在第四次反法同盟中被打败后,就成了法国的“盟友”。
拿破仑约见了亚历山大,两人一见面就热烈拥抱,当众亲吻,此后两周之内,这种动作不断重复。两人天天一起去阅兵,出席宴会、打猎,相互表达着最诚挚的“友谊”。但双方都明白,所表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们各自的敌人看的,拿破仑给奥地利看,俄国则给土耳其看,证明自己都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