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缩小教育信息化的城郊差距和校际差别,合理部署全市教育资源和信息化设施,推动市级、区级、校级资源和部属、市属、民办教育资源之间(特别是优质资源)的整合共享,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等,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挑战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教育信息化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手段。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各种限制条件,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方法,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受教育者随时随地进行高质量、有指导的学习,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课题
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推手。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模式和途径,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新机遇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丰富。
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模式,使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泛在学习成为可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以“面向一线、提升服务、加强统筹、优化基础”为原则,深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的根本任务,积极构筑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面向一线:以应用需求为驱动,推进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在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深入挖掘和调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提升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筑便捷灵活、泛在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决策与服务水平。
加强统筹:统筹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推动共享应用,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优化基础:优化整合上海教科网和“校校通”网络,进一步保障各教育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构筑高速可靠、安全绿色、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建设目标: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的要求,上海教育信息化将争取到2015年实现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基本实现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构筑,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度应用,为每一个受教育者营造“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上海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任务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把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主要任务,构筑实用便捷和助推教育改革的信息化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系统规划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以升级、改造上海教科网和“校校通”网络为基础,加快上海教育光网基础设施、统一出口、数据中心和无线网络建设,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各区县要加大对区域内教育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区域内教育单位的高速互联。同时注重上海教育城域网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教育网络的运行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到2015年,上海教育城域网达到主干带宽十万兆,对所有高校校园网具有万兆接入能力,对全部区县级“校校通”网络实现万兆接入。
二、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以上海学习网建设为基础,加快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目录和交换中心,有效融合各级各类学习平台和服务,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积累、融合、共享和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共享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到2015年,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良、使用便捷和共建共享的上海教育资源综合体系。
三、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
以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为抓手,探索以教材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形成一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到2015年,90%以上的课堂教学将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或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开展。
四、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
以发展信息化技能、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推进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有效学习能力。到2015年,针对性培训的覆盖面将达到90%以上,95%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90%的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五、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管理过程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到2015年,初步建成百万能级的市民终身学习档案、终身电子学籍卡和学分银行系统。
附件
与基础教育相关的部分重点示范项目
一、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
1.建设目标:以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导向,结合上海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以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上海“校校通”网络升级改造为核心,统筹建设能够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上海教育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达到高速可用、安全可靠、可信共享、泛在开放、绿色创新、持续发展的水平,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设内容:结合上海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管线及光缆资源,与多方合作,构建上海教育光网。在此基础上,建设万兆至十万兆能级的上海教育城域网内外环网,并在若干节点上实施内外环网的万兆互联,构建万兆以上带宽互联、IPv4/IPv6双栈、无单点/单线故障、运行稳定、支持多网络应用的上海教育城域网网络及其管理系统;加快上海教育无线局域网覆盖建设,构建上海教育城域网校园无线覆盖系统,实现校园行政办公、教学实训等重点场所覆盖率超过80%,平均接入能力达十兆;依托多方资源,构建上海教育城域网新的统一出口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上海教育城域网的通信枢纽和功能设施建设。
二、上海学习网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通过技术融合各类学习平台,形成多方参与的市民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建设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构建上海终身学习云服务平台。
以上海学习网为依托,建立面向市民的教育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学分银行系统等,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以上海学习网应用为基础,加快面向市民开放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融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目录和交换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2.建设内容: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建设上海学习网,构筑能够提供百万级学习者访问的上海终身学习云服务平台。通过融合各类网站、平台、业务应用中的教育学习内容,形成上海学习网应用基础。建设多网合一的终身学习云应用系统、支持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满足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个性化自主学习等需求的多模式远程学习服务。依托学分银行和终身学习档案系统,实现市民教育学分的积累与转换,支持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三、教育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建立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服务于上海教育系统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建设示范性的跨校跨区共享协作应用,实现对各类教育单位及全社会开放的教育共享服务的支持。推进上海教育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完成上海市教育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评估、学籍管理、后勤服务、校园安全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建设内容:建设上海高校课程资源跨校共享平台,创新资源共享、资源评价、资源应用统计、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机制;制订上海市教育数据交换标准,构建上海市教育公共数据交换平台,逐步构建上海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教育统计、教育研究、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等各类教育应用提供支持服务。
四、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项目
1.建设目标: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程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打造“数字课堂、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以及云教育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逐步减少纸质教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
2.建设内容:引导和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探索和试点数字化的课程环境,采用“教育内容+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的整体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环境,优化数字化教育装备,开发移动终端设备应用平台,构建互动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制定体系标准及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机制。创建和引进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从教与学模式、评价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提炼特色应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研究项目推进的策略与机制,形成整体推进方案,分学段建设学生数字化环境的课程资源,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建设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帮助和促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为全市所有阶段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技能提升等竞赛活动提供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验实训项目。
2.建设内容:建设基于视频传输、混合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虚拟实验实训应用服务平台,包括辅助教学、视频教学、数字展示和互动虚拟实验实训等子系统。通过视频组播技术和虚拟实验实训技术提供远程实验实训指导和教学服务,按学科创建虚拟实验室系统,按专业创建虚拟实训室系统,面向全市各中小学、中职和高等院校开放。
六、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项目
1.建设目标:全面完成教育部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要求,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使之与上海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要求相适应。
搭建真正满足教师教研需求的功能强大的网络教研平台,通过平台运营形成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网络教研平台的支持服务体系及网络教研评价体系,使网络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建设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适应每个学科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技术服务者三类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习与管理平台,使教师了解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基于网络的教研理论与实践,完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研员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在线沟通;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推广,提取各学科成功案例,建立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七、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2013年高考前,按教育部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分批启动,陆续建立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的国家教育考试指挥监控体系和标准化考点,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给考生创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全面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水平、指挥能力和服务质量。
2.建设内容:根据《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要求,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准化考点的信息化建设包括:配备必要的应急通讯设备,可发布统一考试指令的设备,考生进入考场的身份检查(身份验证)设备及随身携带物品等的检查措施,防止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阻断设施(手机信号屏蔽仪、无线电屏蔽仪等),机房建设配备的内容等。
八、上海市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坚持整体化规划、集约化建设、系统化管理的原则,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面向学生服务为宗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逐步推进上海高校和中职校的学籍学历、学生资助、毕业生就业等业务的信息化应用。
2.建设内容:推进上海市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总体建设框架为“2+8+2”模式,即:2个服务网站,8个管理平台和2个技术平台。总体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所有相关平台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建设开发、实施部署和升级维护任务。两个服务网站包括: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门户网站和Firstjob网站(就业信息网)。八大管理平台包括:学生激活平台、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平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平台、高校就业管理平台、中职信息资源库、内部办公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两大技术平台包括: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