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Moodle网引出我们的倡议书还需要对版式进行修改。
2.认识版面修改对文章的重要性。
3.认识段落一般有三种格式: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和左右缩进。1.通过一起欣赏自己上传到Moodle网上的作品,引出问题:我们的倡议书还需要做哪些修改?(使用电子白板拍照板书)2.了解为了文本格式的规范和美观,我们需要对文章进行版面修饰。
3.认识段落一般有三种格式: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和左右缩进。(电子白板板书)1.通过别人的作业反思、学习并且引入课题。
2.了解对文章进行版面修饰的意义。
3.认识段落的三种格式。1.通过Moodle网络,向学生展示他们作品。
2.使用电子白板拍照功能。
3.使用电子白板手写功能。
续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自学电子
教材,掌
握重要知
识点给出电子教材,自学如何设置倡议书段落格式。阅读电子教材中的文字或者观看电子教材中的视频学习。掌握段落设置的方法。利用小电脑自学。
通过课堂
练习,巩
固所学
知识
完成任务一,设置文章的四种段落格式。在Word任务一中按照要求完成四个小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真正掌握段落的四种设置格式。学生利用“互联课堂”小电脑按要求操作练习,协同合作,人人参与。
介绍标
尺,多种
格式工具
的选择1.认识标尺栏上的4个小标志。完成ESchoolbag中的小测试。
2.用拖动标尺栏上小标志的方法完成任务二。
3.小结。1.学生用“鼠标悬停”的方法认识标尺栏上的4个小标志完成小测试(5道选择)。
2.认识标尺上的小标志后学生自行尝试拖动标尺栏完成任务二,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可查看Eschoolbag课件或者同桌讨论。(学生练习,教师白板出示缩进标志名称)1.认识标尺栏。
2.会用标尺栏上的小标志完成文章段落的排版。1.利用小电脑在Word文档中鼠标悬停的方法认识标尺。
2.依托EScho
olbag测试功能检测自学成效。
完善自己
的作品,
加深知识
理解为自己的《社区文明行动倡议书》重新排版,并上传到Moodle网。
自行完善自己的社区文明行动倡议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文章段落进行自由排版。利用Moodle网上传作业功能完善《社区文明行动倡议书》。
科学教学设计及应用案例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使用塑料袋的利与弊学科自然学校嘉定区实验小学设计者龚京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牛津上海版)课堂知识的拓展课。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查找、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提炼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在辩论的过程中,涉及与塑料袋有关的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材料、使用、处理、特性等,充分培养学生养成关注自然、关注身边热点的习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期阶段,思维比较活跃,好质疑,能思辨,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基本具备了开展辩论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年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对身边的某些现象有了较直观的感知,也累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思考问题往往不够成熟,较关注一些表面的问题,对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进一步的思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使用塑料袋有利有弊。
2.了解使用塑料袋的好处。
3.了解使用塑料袋的弊端。
4.知道“限塑令”,提出看法。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质疑、思辨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良好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辩证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策略“使用塑料袋的利与弊”这一问题本身就来自于课堂激烈的讨论中,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保障,没有充足的材料来论证,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辩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辨能力。另外,采用讨论、互动技术等手段,在教学中通过互动技术课件、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思维碰撞,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看法。着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即时反馈系统(“按按按”)、电子白板[TRACEBook]等互动技术优势,及时反馈,有效调整策略,提高课堂实效。
续表
媒体
设计互联网,即时反馈系统(“按按按”),电子白板[TRACEBook]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
创设情景,
引出辩题1.调查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
2.出示辩题,了解学生所持观点。
(第一次统计)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
针锋相对,
展开辩论1.分组讨论,推荐辩手。
2.开篇立论。
3.公辩。
4.出示辩题,了解学生所持观点。
(第二次统计)
5.自由辩论。
6.总结陈词。
7.出示辩题,了解学生所持观点。
(第三次统计)
8.阶段小结。讨论:我方有哪些论点?
双方一辩依次进行。
双方二、三、四辩依次进行。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辩手与后援团共同参与。
双方五辩依次进行。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讨论。
交流阐述。
交流阐述。
即时反馈。
思维碰撞。
即时反馈。
社会热点,共同探讨1.调查“限塑令”知晓率。
2.调查“限塑令”支持率。
3.调查同学们“限塑令”后对待“使用塑料袋”的态度。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
课堂总结,
评选最佳1.听课教师选出获胜方。
2.听课教师选出最佳辩手。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
教学设计方案二
设计者龚京陆澄瑛电子邮件gongjing4@126.com
学校嘉定区实验小学班级项目学习小组
课题结构的力与美学科自然、信息、探究
续表一
课时1课时日期2011.3
课程概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前期所学知识的整理、交流,提高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2.知道不同的结构的承受力不同。
3.知道许多建筑都运用了不同的力学结构,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过程与方法
通过跨区域合作学习的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知道结构不但体现了力,还蕴含无限的美。
2.通过对身边建筑的考察、研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制定
依据内容分析
在前期《小筷子力量大》研究的基础上,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的结构能承受的重量不同,改变结构能提高物体的承重力。但实际上,结构除了能带来强大的力量外,还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形式对身边常见的建筑物进行考察,以此感受结构不仅是力量的象征,还能在各个角度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力与美的结合。
学习者分析
1.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年龄在11、12岁之间。作为项目学习活动小组,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并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能。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结构知识有所了解,并对探究非常感兴趣,但缺乏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力和主动思维的品质。
续表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对前面研究课题进行整理、分析和讲义的制作。整理前期所学知识,并收集相关建筑的图片和文字知识。通过对前期所学知识的整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介绍前期研
究的收获和
体会引入。PPT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结构的力。
展示前期
作品指导、点评。介绍前期作品。感受结构的力量。
身边的建筑引入,进行投票环节的设置。上网查找,发表学习所得,并进行评述。运用网络互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
未来建筑我
来造指导(教师建议)。进行创作。加强学生对结构的力与美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