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33442500000022

第22章 “互联课堂”教学案例展示(3)

数对1.口头交流。

2.师:浏览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对。

3.组织交流,出示对应的图片。

阅读网页“生活中的数对”。

交流学到的知

识。体会生活中数对的应用价值。

活动五

课后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字数不限,以论坛帖子的形式发表。在论坛发表主题帖子。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挥魔灯平台的优势,将课堂延展至课外。

教学反思

反思课前活动,我校教师利用魔灯投票功能做前测,帮助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网站的后台分析,更精确、全面反映情况,省去了教师统计的繁琐。

活动二,我校教师提供了魔灯网页链接资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行和列的知识,再将所学知识在生活情景中解释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网络资源更加丰富、生动,补充了教材的内容,因此这里的魔灯资源比之传统课堂更有优势。

活动三,魔灯的活动之一即测验。此处的测验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还可以进行当堂展示成绩的量化分析,如最高分、平均分、做题时间、每题的正确率等信息一目了然,方便教师的针对性讲解。我校教师们还初步应用了几何画板软件,此软件是通过魔灯的链接文件功能,快捷打开的,学生在利用画板拖移图标时,表示位置更加灵活、自由,促进了认知。

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对,我校教师同样采用了此法,由于在课前对学生的检测中,发现学生对生活中数对的了解并不全面,因此我校教师提供一些在线资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活动五,课后在魔灯论坛中发表数学日记即学习心得,师生分享学习收获,发挥魔灯的课堂后续功能。

本课

不足

之处1.教师的导学部分还嫌太多,还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在处理练习部分和生活中的对数的应用时,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分析,而不是教师过多的引导和纠错。在处理行和列的知识后,应该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通过魔灯学习后,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处理,再加工网络信息的能力。

2.本节课的练习部分由于应用魔灯学习软件的测验功能,所以练习部分的层次和内容略显单薄。

3.从教室位置的表示递进到坐标图中位置的表示,我校教师处理得不够流畅和自然,衔接中出了问题,应该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共同点,突出位置表示的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方案二

课题面积学科数学学校嘉定区实验小学

设计者陆澄瑛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2007.12.11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面积的概念学习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通过比较面积的大小来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且在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渗透了图形“割补”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面积的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主要表现为直观的感知,对于面积这样的抽象概念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数量的大小之分,可以通过比较图形所占相同方格的数量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从而体会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并了解面积的概念。

2.知道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许多,要用适当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会用拼凑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图形的方格数。

4.知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要用统一规格的小方格。

能力目标掌握面积比较的各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目标体验面积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续表一

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面积的概念在理解上比较抽象。但是由于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比较纸张的大小、动手摸一摸书本的封面、桌面来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意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直观的感知,很容易把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之后,请学生举例比较、自主思考,再把数学的概念还原到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比较面积的大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校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当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各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我校教师利用游戏,让学生猜测,再发现和改正错误,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感受“单位面积”的内涵,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最后讨论解决问题的这一学习过程,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

媒体设计本节课我校教师利用PowerClick的即时反馈系统(按按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证明——结论”三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自利用工具动手实践,将体验与思维有机结合,能使探究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教师又充分利用了电子交互白板能够对图形进行移动、旋转、画线的优势,使原来课堂上投影演示和学具操作两个关注焦点合而为一,使教师可以离开计算机操作台,从远离集体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续表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

创设情景,

初步感知

面积1.引出课题,定义面积。

(1)出示两张纸片

比较纸片的大小。

(2)出示数学书

要求学生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桌面。比较出封面和桌面的大小。

(3)定义面积

面积就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的。

板书:面积

表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感受生活中的面积。

(1)感受平面

比较同桌之间手掌面积的大小。

(2)出示长方体

说说这个物体有哪些平面。

哪些面的面积比较大?

(3)举例比较

找一找周围物体的面,比一比这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

教师小结:生活中看得到的物体的表面都可以用面积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观察纸片的大小。

动手摸,并观察封面和桌面的大小。

朗读课题与面积的定义。

同桌比划。

请学生摸长方体的面。

观察并比较。

举例回答。

[PPT2]

出示两张纸。

[PPT3]

示例

动手操作,

体验比较面

积的方法1.小组学习,探究比较面积的常用方法。

选择两个图形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并且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是如何比较的。

板书:观察

重叠

2.面积较接近的图形面积的比较方法。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第一次统计答案。

教师提供工具:剪刀、透明方格纸、小方块、长方形等。

第二次统计答案。

小组交流汇报。

介绍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用手中的选择器选择。

小组合作探究。

再次用选择器选择。[PPT4]

出示图形。

[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比较的方法。

[PPT5]

出示图形

[按按按]

即时反馈。

[按按按]

即时反馈。

续表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

动手操作,

体验比较面

积的方法请小组选派代表来说说本小组是怎样运用工具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

板书:用透明方格纸数方格

摆小正方形

剪拼

3.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

用什么方法比较面积?

在放透明方格纸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演示用透明方格纸的方法。

那些没有满一个的方格,应该怎么数?

4.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有多大?用方格数表示。

依次出示图形。

教师从旁协助。

(2)比一比,哪个孔比较大?

5.教师小结。

板书:

比较面积的大小观察

重叠

摆小正方形

剪拼

用透明方格纸数

小组汇报。

思考并回答。

回答。

学生思考并选

择。

个别学生上前来演示“凑整”的方法。

学生选择。

演示思考方法。

[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运用工具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TRACEBook]

出示不规则图形。

移动屏幕上的透明方格纸。

[按按按]

反馈选择的正确率,以及每个学生的答案。

[TRACEBook]

移动、旋转屏幕上图形。

[按按按]

反馈选择的正确率。

[TRACEBook]

在两个图形上画出方格线。

续表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

激化矛盾,

感受单位

面积游戏:请你们猜一猜,谁做的图形面积大。

统计答案。

请选择“不能判断”的学生说说理由。

教师小结:要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使用统一标准的小方格。学生猜测并选择。

学生回答。[媒体播放]

[按按按]

反馈每个学生选择的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深化知识,拓展练习动手做:用9块小正方形拼各种图形。

比较这些作品中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师小结:图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小组动手拼搭,共同完成作品。

作品展示。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理由。[媒体演示]

示例

[实物投影]

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三

课题:多连块

年级:2—3年级

设计者:陆澄瑛

学校: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课时:1课时

活动概要

多连块,国际上称作Polyominos,是由美国数学家S.Golomb于1950年发现并发展而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这个内容进行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培养,并在图形形状特征、性质、关系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课的重点是认识多连块,在学生认识“正方形多连块”的基础上感知和体验多连块的不同形状,探索多连块的组合规律。但是对于几何的一些专业语言和专业概念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动手操作,进行组合拼摆。

学习任务(教学目标):

1.认识多连块。

2.探究多连块的组合规律。

3.用多连块拼图形。

学习环境和资源:

1.学生2人一组,每组一台联网计算机。

2.探究多连块的软件。

3.“实小在线课堂”网络平台:http://116.228.69.206/course/view.php?id=219。

活动计划

1.认识多连块

通过学生对图形特征的归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多连块。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加深和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我校教师设计了几个判断练习,利用“实小在线课堂”的网络平台,即时提交学生答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校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多连块的组合规律

在学生正确认识多连块之后,让学生分组利用教学软件来探究多连块的组合规律。

先让学生搭不同的多连块,不做数量要求。操作时,学生只要选中上方的正方形直接拖拽到图形框内,可以反复拖出任意数量的正方形组成学生想要拼的多连块。

再要求学生拼“两连块”,学生会拼出横拼与竖拼的两种情况。通过“互联课堂”上教师机的控制可以将学生拼的结果直接投射到屏幕上,再通过讨论以及白板的旋转操作,让学生理解通过旋转和翻转的方法得到的看似不同的多连块实际只是同一种。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多连块的特征和组合规律。

3.用多连块拼图形

学生在“实小在线课堂”平台上直接打开练习的文档,直接在其中拖动多连块进行拼图练习。教师利用“互联课堂”的网络将比较好的作品当堂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同时也启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先是能用规定多连块拼出一个长方形;

再用任意的多连块拼出一个正方形;

最后,考考学生用同一种四连块拼出一个正方形;

教师先举例:

学生在充分理解拼图要求后,都是跃跃欲试,在电脑上动手拼搭。这几个练习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培养对几何图形的组合能力,并且在学生的启发性教育上,增大了可能性。

拓展活动

课后在“实小在线课堂”上完成:

1.撰写数学课堂日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游戏——找四连块,算24点。

活动评价

判断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小在线课堂”即时查看回复,了解每个学生的回答情况。

拼图练习:利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将学生作品立刻投影出来,即时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课的重点是认识多连块,在学生认识“正方形多连块”的基础上体验感知多连块的不同形状,探索多连块的组合规律。但是对于几何的一些专业语言和专业概念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动手操作,进行组合拼摆。

在教授这节课时,我校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认识多连块——探究多连块组合规律——用多连块拼图形。在不同的环节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活动目的各有不同,但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认识多连块

通过学生对图形特征的归纳引出定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多连块,再通过一系列的网上答题进行判断,加深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在传统课堂,这样形式的练习如果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要到课后才能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果课堂上回答,则只是个别学生的思考结果,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在这个环节里,我校教师对“实小在线课堂”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即时提交每位学生独立回答的答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校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组合规律

在学生正确认识多连块之后,让学生分组利用教学软件来探究多连块的组合规律。先让学生搭不同的多连块,再要求学生拼“两连块”、“三连块”和“四连块”,学生会拼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并且重复的比较多。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拼的结果很难在全班展示,更多的还是教师展示或学生展示个别作品。教师可以通过“互联课堂”上对终端的控制将学生拼的结果直接投射在屏幕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拼的所有的图形都展示出来,教师再组织讨论,将其中重复的图形合并,得到最后的结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在“互联课堂”的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充分开展,效果非常显著。

3.用多连块拼图形

学生在“实小在线课堂”平台上直接打开练习的文档,进行拼图练习。在汇报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当场利用“互联课堂”的网络,将比较好的作品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同时也启发了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看了其他同学的作品后,积极修正自己的作品,力求与其他人不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组合能力,在学生的启发性教育上,突出了可能性。

当然,这节课在准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比如每个学生开机后,要能够及时上网,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教师在课前花一定的时间为每组学生做好开机上网的准备。学生在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练习时的熟练程度不统一,也为教学时间的把握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方案四

学科数学(沪教版)课题几分之一

设计者倪青年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2007年3月28日

课前分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