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33442000000044

第44章 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2)

合拍影片《老港正传》场面没有我们惯常见到的合拍片那么大,但影片表现出来的心理写实主义的色彩留给人较为深刻的印象。片中写左省港从小酷爱电影,早年由内地赴港,终于做了电影放映员,一辈子与放映机为伍,小小放映间成为他人生的旅栈。六七十年代香港普通市场的电影院观众看电影吃棒冰、抽烟、吃甘蔗,过道及椅子底下到处扔了果皮纸屑,环境及气氛喧哗嘈杂,却是令人感到一种亲和、一种亲切。影片还记录几段影片放映片段,如《巴士奇遇结良缘》、《泥孩子》、《少林寺》、《混在北京》、《红高粱》等,记录光影人生,更折射时代与历史变迁。阿港50年代在左翼电影公司工作,思想和内地息息相通,在他心中“有一种梦想,就是去天安门广场去感受味道”,他甚至给儿子起名为“左忠”,虽然也经受“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但他还是他,他不为时潮影响,认定做人还是踏踏实实的好。老港/阿港一家的生活史,是在电影的光影里,更是在时代的歌声中。好人老港的香港人身份,让他迷茫而感伤。此片源自大中华一统观念的发酵、作用。在特殊的语境中以正统的观念格式去想象一种与文化同构的思想与“主义”。虽受阻隔,但国族主义的文化讯息与意识,还是在香港影人思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血脉的同源性使之能够超越意识形态而去自由地表现与思考自己的角色与文化。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早期香港电影人的思想状态,显现出元意识形态的国族主义倾向与根性。这是一个隐喻。其实,在实际的电影活动与发展过程中,背景特别复杂,世界、生活和电影本身呈现出了自相矛盾的意涵与色彩。虽然香港电影保留着对民族性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但是,香港人的本位意识也很强烈。这是需要承认的。

《霍元甲》由中影公司与星河公司合拍,虽是合拍片,但它的成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它之所以得到观众认可,与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人物与故事并重有关。霍元甲是一个关乎民族精神与历史的共同过去的民间性的资源,在不同的艺术创作者那里,有大不相同的改编。李连杰这部影片中的霍元甲,自我和个性的张扬高于一切,自强不息与仁义为本成为继承与弘扬中国功夫必要的基础。因为一场误会与秦爷争斗,虽成为所谓津门第一,但自己的母亲与孩子却惨遭不测之祸。这让霍元甲知道了争强好胜并不可取,他说:“我们真正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山清水秀之中,美丽的月慈对他说:只有懂得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活得平安快乐。这是一种幸福观,超越了以武相争甚至善恶是非的裁决。1909年他击败美国大力士奥比音,并成立了“无分门派”的精武体操会。1910年,在和田中安野的较量中,霍元甲中了设下赌局的三田的毒计,但在喝下了毒茶之后,一方面要求手下的人理智:“仇恨只会生出更多的仇恨。”一方面继续在武场搏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当一些影片中的人性观、人道主义、民族主义被歪曲成人欲主义、功利主义时,多数情况下,影视剧更是常常以不变应万变,对民族本位和共同利益的诉求与表现越来越成为一种花腔一种说辞,于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情况就出现了,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我消费的出口,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显示了它的功利本性。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画皮》也是合拍片,陈嘉上导演,高林钧等合作导演,宁夏厂、上影集团等公司出品。影片由内地与香港明星联合主演,明星加类型,既可降低投资风险,又能提高预期票房。此片票房成绩可观,成为中国内地有票房统计以来第6部突破2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

影片改编自古典名著,被誉为“东方新魔幻动作艺术巨献”。影片采取类型片策略,有自己的考虑。大卫·波德威尔说“任何类型的核心部分,都是熟悉与新鲜、常规与创意的结合”[美]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页186。,颇有道理。类型是跨门类跨媒体的,因此从电影史上看,许多电影和戏曲、戏剧及文学结盟、合作,类型源于其中的小说、传奇、戏曲、话剧等所遵循的常规,包括熟知它们故事、套路、形式的读者、观众、听众,都是重要的前置性的条件。《画皮》卖座相当不俗,除了制作、包装,除了明星强大的号召力,跨类收编以前的民间故事,让鬼怪、任侠的爱情等等进入电影世界,是吸引影迷的重要原因。披上人皮的小唯前身为白狐,人们与其相处自然有权感到不安。对于一个巨大的愚弄下的爱情故事该如何做出新的演义和叙写,引起每个观者的关注,引发了观影的兴趣、热议与思考。

美国电影大都喜欢快速剪辑,镜头数比较多,这大概也是类型电影的要诀。不少中国电影拍得不好看,镜头数不够,甚至由头至尾以简短重复的取景位置及场面调度手法拍摄,这当然难以获得视觉冲击效果了。《画皮》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的镜头都比较短,只有表现人在面临情感选择和危机心态微妙复杂的变化,充分反映人性与良知,或在一段较复杂的群戏及双人戏,或在人物出神时某个脸部的特写时才用上持续镜头设计。这是大有道理与奥秘在其中的。影像艺术与技术,有市场因素作用,更蕴涵人类普遍情感的煽动、形构与塑造。

《十月围城》也是成功的个案。2009年的贺岁大战,《十月围城》在票房数据和口碑上都胜过了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2009年12月国产电影内地总票房7.05亿元,其中《十月围城》获得2.9亿,《三枪拍案惊奇》则为2.6亿。《十月围城》采用适合大众口味的类型片样式,对孙中山的故事进行了带有过往港片式的虚构。但是平心而论,影片主创并没有把孙中山写成神,没有把这个人物写成我们太过熟悉的站在高台上向众人挥手的那种形象。孙中山的人格、行为、思想怎样,影片是用个人的眼光去看的,强调心理的情绪的色彩,和道德判断与评价标准。革命者没有谈革命谈国家大事谈社会政治问题,相反只是他远去的背影,一个关于枪战与义气、政治与爱情的故事。影片表现的基本是生于人心的东西,展示的是一种人生。人生如戏,宽宽窄窄的舞台上搬演的是如烟往事,是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是导演没有简单地对历史与人物做戏剧化的处理,相反,以情绪结构故事,用开放性的手法进行电影叙事,以悲怆的色调展示一段传奇。通过谢霆锋等人的精彩演出,使明星的形象成为一种建构,通过明星建构一个完整的、有条理的传奇世界。

尽管合拍影片往往内容较商业化,影像、画面极具形式美,而且明星云集,宣传发行手段争相斗奇,各有招数,但部分大片故事较单薄、情节失之虚幻,常会让很多观众不知所云,所受争议及批评也不在少数。有批评者就曾道:“《英雄》故弄玄虚地讲述刺杀秦王的简单故事;《夜宴》太子向篡位娶母的叔叔复仇故事,是《哈姆雷特》的翻版;《无极》王妃与北宫爵、大将军、奴隶之间的爱情角力,演绎了一个馒头的故事;《十面埋伏》金捕头、刘捕头与飞刀门小妹之间情爱与捕杀情节,营构了离奇的三角恋故事;《满城尽带黄金甲》以皇后与大王子的乱伦之恋,演绎了《雷雨》的古装版。”杨剑龙:《奥斯卡与商业化追逐中的中国大片》,《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一方面收获票房,一方面口碑不那么好,甚至引来恶评,构成中国电影史上一道奇异、另类、罕见的景观。

近年来,好莱坞加强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业的合作,如合拍、投资,邀请香港、台湾和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如导演、编剧、摄影特别是明星们到美国拍片。此外的一种手段,便是在它们的电影中运用中国元素。章子怡、巩俐、张静初等诸多内地电影人,继成龙、周润发、李连杰、杨紫琼等之后,开始了参演好莱坞电影的历程。《艺伎回忆录》、《加勒比海盗3》等商业大片中,华人影星占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制作机构,也开始加大与海内外制片公司的合作,使影片从项目策划到制作管理更加国际化、商业化、规范化,重视影片的市场评估、投资回报。同时通过与海外制片公司的合作,锻炼了制片队伍,扩大了合作阵容,提升了实际操控能力,为本土电影策划、制作、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实战经验。

近年来先后上映的《功夫熊猫》、《功夫熊猫2》、《木乃伊3:龙帝之墓》、《爱丽丝漫游奇遇》、《2012》等进口大片的中国元素非常明显。这同样给华语电影人以丰富的启示。看过影片《功夫熊猫》后,导演陆川说:“我发现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这里的问题甚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性的建构有中华文化内容的“民族电影”。有学者指出:“能和好莱坞分享市场的影片,大概需要以下几项基本的品质: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选材上注重迫近现实生活,艺术上体现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对民族艺术传统的开掘,制作上达到现代水准的视听效果。在中国,要促成这类产品的出现,除了创作观念和队伍的更新以外,更紧迫的是:改变意识形态化的管理思维,实行既遵守商品—市场规则又尊重艺术规律的宏观指导,调整扶助民族电影的政策资助;对目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电影行业格局实施大手术,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之后,建立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电影工业体系和院线发行网络,通过政策调整和机制转换完成生产力的重组;以多元化生存激活电影市场的龙头龙尾——制片和发行,同时又把非影院媒体的后电影开发列入行业的运作,大幅度提升影院外收入在每部电影产出中的比例,对于行将成为新的支柱的电影高科技产业,把又一次各地方小而全的一哄而上迅速转化为专业化的、立足全国的合理结构。”开放的现代电影发展,需要涉指、研究的问题更多:一方面,是如何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中国文化与民族资源来发展中国电影;另一方面,则是怎样改变观念,颠覆既定的惯性思维,全面推进电影市场实质性的改革,实现产业化革命,通过跨文化传播功能与华语电影美学实践的拓展,和好莱坞影片进行竞争,进而分享并拓展华语电影市场,建立华语电影的文化自信心。

面对严峻的生存威胁,华语电影人(包括青年华语电影从业群体)在竞争中并未自我矮化,在寻求新的发展时华语电影文化不去刻意迎合别人的胃口,而是着意提升、改变自己,不断提高艺术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和中国元素融入华语电影中去,成为有力的艺术与市场滋养,华语电影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反向性地提高了华语电影在世界电影体系中的影响力。

2003年,电影局出台了《关于影片参加海外电影节、展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对于影片对外交流和进入国际市场实行更加宽松的政策。2003年以来,中国分别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展,展出优秀国产影片1000余部次,而且,众多的影片(含合拍影片)分别参加了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蒙特利尔电影节、开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印度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获得数百个奖项,为中国电影、华语电影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