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按照规定的取法,第二个人取后剩下的枚数必定是9的倍数。
因为总数是二三十枚,第一人取后余数只有20左右。第二人再取余下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任何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数都是9的倍数。这样,当第三人取后,表演者只要瞄一眼堆中剩余的数比9的倍数少几,便知道所少的数是被取走的了。
20.抢、让30
表演者说:“把30枚硬币放在一起,咱们轮流取,每次最多可以取3枚,最少取1枚,也可一次取2枚,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取胜。”
奇怪的是不论谁和表演者共同取,却总难取胜。
后来,表演者又做让30的游戏,即谁得到最后的一枚,就算失败。
结果,每次表演者都将最后的硬币留给了对方。
其中蕴含着什么奥妙呢?
解:因为30是3的倍数,要想最后取得硬币,必须保证自己所取的数与对方所取数的和是3的倍数。如,对方先取1,你则取2,对方取3,你也取3……,若表演者先取,就要调整到迫使对方取走“27数”。
让30则相反。
21.弹子告密
表演者拿出10个玻璃球说:“你们拿去把它任意分成两组,这球便会向我告密:甲组几个,乙组几个。”
大家看那些球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颜色有红、有绿。于是,同学们悄悄地将它们分成4个和6个两组。便说:“让你的宝贝球告密吧!”
表演者说:“别忙,请把甲组数乘以8,乙组数乘以2,将和告诉我。”
大家按照要求,很快地心算出来了:
4×8+6×2=44
便大声说:“和是44。”
只见表演者口中不停地喃喃着:“红弹子、绿弹子,快告密!”一会儿又说:“知道了,知道了!甲组4个,乙组6个。”
大家都非常惊诧。又重新作几次分组,表演者仍然猜得准确无误。
玻璃弹子是怎样告密的呢?
解:可用方程求解。
设甲组为x个,乙组便是(10-x)个。
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
x·8+(10-x)·2=44
8x+20-2x=44
6x=44-20
6x=24
x=4
即,甲组4个,乙组的个数是:10-4=6。
22.无言有数
表演者手里拿着一叠卡片,笑嘻嘻地说:“每次猜数,结果都是从我嘴里说出来,这一回我让卡片自己说。”
“卡片怎么能说话呢?”大家奇怪地问。
表演者将卡片一张一张亮了出来:“卡片虽然说不出话,它可以用自己身上的数字来表达呀!”
众人聚精会神地看着表演者亮出的一张张卡片:一共10张,每张的正面都写了数字:1、2、3、4、5、6、7、8、9、10。
“我把这些卡片数字向下摆在桌上。”说着,表演者把卡片一张接着一张,在桌上排成了一个横行,“你们把这些卡片,从左端一张一张移到右端。当然啰,不能超过10张这个总数,尽管我没有看到你们是怎么移的,我的卡片却能用数字,告诉我你移动的张数。”
表演者讲得神乎其神,大家听得似信非信,难道卡片也长了眼睛?大家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
于是表演者转过身子,说:“开始吧!”
大家悄悄地把卡片从左端依次向右端移动了4张,便说了声:“好啦!”
表演者转过身,口里叨念着:“卡片无言,数在其中。”说着,翻开了左端第二张。
大家一看那卡片上的“4”字,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怀疑卡片上有暗号,可是每一张大小、颜色,都完全一样,看不出一点差异。
于是众人让他重新摆好,又试了许多次,每一次移动的张数,总是与表演者翻开的卡片上数字相符,卡片用无声的语言说出了移动的张数。
真是玄妙!
解:原来表演者把10张卡片排列成:
10、9、1、2、3、4、5、6、7、8
这样,不论对方从左端移几张到右端,表演者只要翻开移动后的卡片左端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字必是被移动的张数。
如移两张到右端后,卡片就排列为1、2、3、4、5、6、7、8、9、10,翻开左端第二张,数字便正是“2”字,以此类推。
23.手称扑克
表演者说:“别人称东西用秤,我只用手便可以了。”接着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说,“你随便拿出一叠,我只要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它有多少张。”谁都知道,一张扑克牌的重量是很轻微的,能用手称出一叠扑克牌的张数,确很玄乎。
众人便急着取过扑克牌,从中随意拿出了一叠。大家悄悄地数了数,共41张,便交给了表演者,催促道:“快称称看有多少张吧!”
“别忙!”表演者说,“请把这叠扑克牌张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从这叠扑克牌中再取出加得数的和的张数,我再称。”
大家又悄悄地按照他的要求算出了:
41,两数字和4+1=5,41-5=36
而后,将剩余的牌交给了表演者。
只见表演者把扑克牌放在手上轻轻地掂了掂,立即说:“这叠牌共36张。”
接着又有几个人,连续按要求取了几次,每一次都被准确地称出了。
真神,大家惊奇极了。
解:因为任何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余下的数都是9的倍数。在一副扑克牌中9的倍数只有9,18,27,36或45。
表演者根据估计,便很容易地推测出手中牌的张数了。
一个自然数减去它的数字和,为什么余下数一定是9的倍数呢?
可作如下证明:
假设从一叠扑克牌中拿出了ab张。a为十位数,b为个位数,根据规定,可列成下述算式:
10×a+b-(a+b)
=10×a+b-a-b
=10×a-a
=9×a
最后的余数是9×a,表明余数一定是9的倍数。
24.天才记忆
表演者随手在黑板上写了许多行长长的数字:
①11235831459437
②22460662808864
③33695493257291
④44820224606628
⑤55055055055055
⑥66280886404482
⑦77415617853819
⑧88640448202246
⑨99875279651673
然后说:“这些数,我只是按题号信手写来,现在不论你说哪一题,我都可以立即背出来。”
众人似信非信。共有九道题,每道题的数位都有十四位之多,谁能记得那么多!
于是纷纷提问,当场考验。
有人问第3题,表演者确实流利地背出了。
又问第7题,仍然背出了。
结果出了九道题,题题都被表演者熟练地背出。
众人惊奇得连声称赞:“真是记忆天才!”
解:原来表演者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写数的:
每一行的数字,在后面的数总是与它相邻的前两个数的和。如果前两个数的和是两位数,便舍弃十位数,只记下个位数。这样,对方只要说出题号,如第3题,表演者便立即可以背出:33695493257291。
25.速算魔块
表演者拿出五枚小小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上各不相同的三位数。它们是:
第一枚:147、345、543、642、741、840
第二枚:459、558、657、756、855、954
第三枚:168、267、366、564、663、960
第四枚:179、278、377、773、872、971
第五枚:186、285、384、483、681、780
表演者说:“将这五枚方块混在一起,不论你如何摇晃,任意抛下后,它的顶上面五个数字和,都可立即得出。”
真能如此,确可称为“魔块”了。因为五枚方块上一共有30个三位数,它们任意地排列组合,得到的加法算式便很多很多了。每一道都是五个三位数相加,能迅速得出和来,够神奇了!
于是有人抓起五枚方块,在手中摇晃了一会,又抛在桌上。只见那五枚方块顶面的数分别是:543、657、366、377、384。
“这五个数的和是2327!”表演者很快答出。
又有人摇出的数是:147、459、168、179、186。
“这五个数的和是1139!”
有人又摇出了:345、756、663、278、286。
“和是2228!”表演者仍很快地算出了!速度超过计算器。
什么诀窍呢?
表演者说,他是这么计算的:
先求出各个数的个位数的和,用得数作总和的末两位(若得数是一位数,需在数前补0),再用50减去这个得数,将得到的差作总和的前两位数。因此,很快就算出了总和。
可是,做这样运算的道理是什么呢?
解:认真分析一下五个方块上的数,可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征:
1.每个方块上的各个面上的数,中间的一个数都相同。它们分别是:4、5、6、7、8。
2.同一个方块上的各个数,首尾两个数的和也相同,它们分别是:8、13、9、10、7。
根据这个特点,顶面上五个数的和便有规律了。
设顶面五个数的个位数分别为x1、x2、x3、x4、x5,这五个数可以表示为:
第一枚:100×(8-x1)+40+x1=840-99x1
第二枚:100×(13-x2)+50+x2=1350-99x2
第三枚:100×(9-x3)+60+x3=960-99x3
第四枚:100×(10-x4)+70+x4=1070-99x4
第五枚:100×(7-x5)+80+x5=780-99x5
这五个数的和便是:
S=840+1350+960+1070+780-99×(x1+x2+x3+x4+x5)
=5000-99×(x1+x2+x3+x4+x5)
设x1+x2+x3+x4+x5=N则
S=5000-99N=50×100-100N+N
=100(50-N)+N
其中,N恰是五个数尾数的和,为总和的末两位数。10050-N),恰是总和的前两位数(百位以上的数)。
因此,表演者的算法是符合算理的。
26.猜年龄、姓氏
表演者拿出七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满了数字和姓氏(如图)。
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