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30枕边书
33378200000023

第23章 谨防“N年之痒”

婚姻是一场终身的事业,事业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低谷;婚姻又是一条长满刺的毛毛虫,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断地磨蹭,需要与它斗智斗勇。胜负的标志是它先褪光了刺,还是你先过敏。正因为这样,我们先提前做好准备,当毛毛虫犯痒的时候,当处于低谷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笑看风云,从容应付。三十岁的女人们,或许你即将,或正在与一年、三年之痒做斗争,但是这些“N年之痒”绝对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只要我们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慢慢地磨合,那我们婚姻肯定能安全渡过这些“N年之痒”。

夫妻感情归于平实是“N年之痒”的主要原因。人们对事物的珍重,往往在追求它的过程中显得更突出。爱情也是这样,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显得无比的热情和急切,一旦过上夫妻生活就会有所冷淡。

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往往不像恋人之间那样相互亲热和富有吸引力了,双方都感到过去的爱情丧失了一部分。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夸大。

作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婚后爱情的淡化与异性好奇感的消失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在结婚之前,恋人往往期待着结婚,寄予结婚以十分美好的希望,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结婚以后,希望得到的都得到了,好奇感也就没有了。

婚后爱情的淡化还与婚后夫妻双方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相关。在恋爱阶段,恋人都是聚精会神地与对方交往,以各种亲密的方式传送和接受爱。新婚蜜月阶段也是这样。可是,蜜月之后,夫妻的注意力分散了:要工作,要考虑吃、穿、住,要应付各种社会关系,要赡养长辈。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母亲为之生活而操劳,父亲为生计而奔波。这样,夫妻之间就很难有恋爱时那样多的甜蜜交往,更不如新婚时那样兴趣盎然。因而,有的人不免觉得感情冷淡,若有所失。

其实,随着种种社会伦理关系的建立,尽管冲淡了夫妻之间直接的情感交往,但中介性的交往却时时刻刻在进行着,中间绳索把两人拴得紧紧的,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则会感到爱在加深。比如夫妻间的相互关照、对孩子的教养、家务的操持等等都是爱情的现实表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体贴对方,加深感情。爱情并不在于说多少爱的呓语,而是要见之于行动。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尽管结婚之后,好奇心满足了,注意力有所转移和分散,但爱情并没有完结,爱的表现方式更多了,爱的体验更深。一个方面的因素没有了,另外诸方面可以到来,甚至还会更充实、更全面、更牢固,问题在于每一个人能否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乐趣。一个会生活的人,也就是奋力追求爱并真正懂得爱的人,对种种输出和输入的形式,他(她)都能适应,并加以发展。

夫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为人处事方式等等不可能都一致,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矛盾。建立于爱情基础上的家庭也会时常有矛盾发生。两口子过日子鲜有不磕磕碰碰的。家庭中的大小矛盾,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影响到夫妻感情。夫妻之间的矛盾根源何在,夫妻的矛盾心理有何表现,怎样克服这些矛盾,是每一个成家立业者都应特别关心的问题。

结婚成家以后,生活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热恋中卿卿我我的浪漫之情已被现实生活中的琐事所代替,夫妻之间在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显露出来。天长日久,就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一般来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越多,相互接触的机会越多,彼此发生冲突的可能也就越大。夫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它不像兄弟姐妹,更不像亲戚朋友,它具有其他关系所无可比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除了少数离异者以外,大多数夫妻都是要白头偕老,共同生活一辈子的。因此,在夫妻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不足为怪。

有的人把婚后的生活想得太美满,似乎除了甜蜜,就是似水的柔情,根本没想到婚后居然还会有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发生冲突以后,便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感到失望和沮丧,其实,这种失望或沮丧的情绪大可不必,也是很不应该的。

虽说夫妻间的矛盾与冲突是难免的,但并不是说夫妻间冲突是可取的。每吵一次架,或多或少会使夫妻双方的心灵之间多一道裂痕。因此,应尽量避免夫妻间的争吵。

夫妻争吵不仅造成双方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引起家庭不和。如果在一个家庭里,作为家庭基本成员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争吵,谁还有心思去料理家务,还谈什么增进夫妻感情?在这样的家庭里,很难有什么幸福可言。

夫妻冲突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学者指出,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夫妻经常扯皮吵闹,容易使内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失调,从而引起胃痉挛、高血压、冠状动脉闭塞和心脏病等。夫妻长期不和,女方还特别容易得食道癌和乳腺癌等病症。中医认为,百病由气而生,因一语不当而招致不幸者,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父母吵架对孩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孩子长期陷于恐惧、忧虑之中,就会使其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受到创伤。同时,一个爱吵架的家庭往往是人们言论、讥笑的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这种畸形的心理状态会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从而渐渐地对父亲、对家庭,以及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而且,孩子对父亲吵架时用的粗俗语言和蛮横态度,也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据儿童心理学家调查,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大都性情怪僻、固执,缺乏礼貌和同情心。

夫妻经常吵架怄气对双方的工作、学习和事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经常吵架,势必会给双方的精神带来痛苦,当然不利于双方的工作、学习和事业发展。

夫妻之间感情随着婚后繁琐家庭事务的变淡,以及各种矛盾引起的争吵,都是“N年之痒”的原因。尽管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生活在世外桃源,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想办法加以调整和调适,三十岁的女人们,相信所谓的“N年之痒”会自动逃离你们的幸福生活。

对于三十岁的女人来说,婚姻生活的“N年之痒”可以是一年这痒的磨合期,可以是三年之痒的分离期,可以是五年之痒的懈怠期,也可以是七年之痒的转折期。

一年之痒的磨合期是指新婚。新手上路,总要慢慢磨合一阵子,磨得习惯了对方的习惯,婚后生活这锅汤才会“咕嘟”得起来,才会进入一百度的最佳状态。磨合期通常都是表面化的生活习惯上出现冲突:如作息时间,起居习惯,饮食口味,卫生习惯,家务分配等等几乎一切生活细节,都需要调整“中和”,让生活的酸碱度处于两人都可以接受的最佳值。

三年之痒的分离期指生育冲突期。国民经济要软着陆,婚姻也要软着陆。当你侬我侬的浪漫,面对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是选择结束似乎无可救药的罗曼蒂克呢,还是选择继续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作是最浪漫的事?同时,要不要孩子,何时要孩子似乎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或者是刚有了孩子,因为各种忙乱的琐事也会产生争吵。这实际上是在考验深层价值观的具体事件上出现矛盾,拉大了情感距离,类似于在心理上处于“离婚”状态。尽管价值观的调和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要把婚姻继续下去,就必需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来慢慢地接纳彼此的价值观,对对方的价值观持宽容态度。

五年之痒、七年之痒等等这些“痒”,无非就是夫妻双方长期朝夕相对,或是因为太过熟悉而产生淡漠感,或者因为太熟悉而关系到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去维系,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婚姻,这样的婚姻不可能不幸福。

(1)对婚姻和对方的期望值,不要过于理想化和标准化,而且要不断调整。

对于另一半,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想像和设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伴侣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但现实是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或者婚前热恋的时候以为自己找到了,但结了婚之后才发现,对方原来在很多地方并非自己想像。所以,要想婚姻生活有幸福感,首先期望值就要适当,宁愿低一点也不要过高。这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从心理学角度说,幸福感反映了个体期望值与成就感之间的“缺口”或“比值”,缺口,期望值-成就感,比值,成就感/期望值,缺口越小,比值越大,幸福感就越高。期望值要不断调整。婚姻N年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期望值,这样才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才不会出现所谓的“婚姻N年之痒”,才能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享受婚姻。

(2)不要质疑婚姻的幸福。

以体验论幸福感的观点,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婚姻会幸福,相信双方都会为之努力,并且寻找可以支持这种信念的细节来强化它,然后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坚持去面对婚姻中出现的任何挫折阻碍。如果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去面对婚姻,真的很难有幸福快乐的体验。

(3)接受选择,创造幸福。

南怀谨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姻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很精辟的一段文字,但如何苦中作乐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所以接受选择、创造生活就是一种最好诠释。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那么,接受婚姻的现实,创造生活、发现快乐,也就一定会快乐幸福。

细细想来,“N年之痒”实际上就是婚姻生活中的某一段时期处于低俗期,就像人的情绪有高潮有低谷一样,只要我们正确看待和面对这段代谷期,把它看成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会更丰富多彩?生活本来就不会一直风平浪静,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盛满爱的心,用真情、真诚去面对一切,女人们,我们的婚姻生活一定会一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