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探讨的哪些人适合于从事会计工作,说到底还是一种择业理论,不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就会发觉“理论联系实际”还做得远远不够。事实上,会计人的跳槽和岗位变动,由于相当一部分确实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性格来进行调整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完全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随风使舵的,主观上不懂得、客观上也不允许自己按照兴趣爱好来选择职业。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这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两种不同的类型。
由此可见,在热热闹闹的“城外的人要冲进来、城内的人要逃出去”的围城效应中,有相当多的人具有某种盲目性。特别是就面广量大的低级会计人才而言,各类会计专业相互之间的结构不当,性别、性格、爱好各方面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相对于以前考生不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而是为了考上大学、转个户口盲目填报会计专业的情况,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会计成了女性青睐的热门职业
上面所说的围城效应中有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会计职业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睐。几乎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一致认为,会计职业比较符合她们的性别,而且这一个愿望容易得到实现,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2001年上半年,一场关于女性是否应该回到家庭做职业女性的讨论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轰轰烈烈讨论的结果是,不但社会上的男性普遍对此表示反对,就是绝大多数女性本身也不愿意回去“享清福”。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各不相同。男性普遍认为,让女性回家自己无力养活整个家庭。女性则认为,让自己回家是对自己工作权利的一种非法剥夺,是男尊女卑的又一翻版。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消费先导城市进行了一次电话访问,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下女性就业的现状和对就业的向往究竟如何。
这一次电话调查的对象是,以上4个城市市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女性居民;调查内容包括女性职业现状、理想职业、就业观念等方面。调查设计样本720个,根据年龄配额比例进行抽取,实际有效样本715个。
调查结果表明,21世纪女性认为最理想的职业依次是:教师(15.1%)、公司职员(12.3%)、医生或药剂师(11.5%)、会计(9.1%)、秘书(5.6%)、律师(4.9%)、厂长经理(4.0%)、个体经营者(3.9%)、行政管理人员(3.1%)、营业员(2.4%)。
从上可见,会计业排在第4位,属于女性求职的热门职业。从总体上看,以上这些职业不但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收入较高、受到社会尊重,这同样显示了女性在追求文化教育方面所具有的良好愿望。遗憾的是上述职业中没有包括科学技术类。
女性相对容易实现这个理想
理想毕竟是理想,理想能否实现同样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有意思的是在以上调查对象中,目前有75.4%的女性对自己的现实职业感到并不“理想”,而会计职业这个理想却相对比较容易实现。
在上述调查对象中,除了学生、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以外,目前从事的职业中位居前10位的依此是:公司职员(12.7%)、会计(7.8%)、普通工人(7.1%)、个体经营者(4.8%)、行政管理人员(4.4%)、营业员(3.6%)、医生或药剂师(2.9%)、中学教师(1.8%)、家庭妇女(1.6%)、秘书(1.6%)。
这表明,对于有些理想的职业例如医生和药剂师,她们的希望(11.5%)和现实(2.9%)之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与此相反,从事会计工作的女性希望和实际两者之间的比例相近,比较符合她们的真正的“理想”。
这也就是说,会计这个职业对于女性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热门职业,而且是能够实现的美好愿望,并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在以上4个城市中,上海女性特别青睐会计这个专业,有高达10.6%的女性把它当作是自己的理想职业,在所有的理想职业中排在第2位。
就业问题指导专家指出,未来的5年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教育都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些对女性的就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女生比较集中的外语、会计、财贸、师范类专业都会在这5年中不断增加需求量,这样就从客观上给女性就业创造了最佳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困难,也为女性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创造了良机。
会计就业与学历层次相关
会计就业状况和学历高低紧密相连。总体上看,高学历供不应求,低学历就业困难,本科生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一些名牌高校的会计专业也会配合这一形势进行扩招。清华大学从2001年起开始招收会计专业或许就具有某种典型意义。
学会计不问基础,转岗者青睐会计职业
人人都知道会计的专业很强,可是仍然有人不信这个“邪”。
就在现有的不少会计人面临着失业威胁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基本会计素质的失业人员却在补修会计课程,以期在其中获得一分饭碗。
出现这一有趣情景的原因是其他一些专业受年龄限制过多,而会计业在这方面的制约相对较小。相反,一些企业还特别要求会计人能够“年富力强”,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经验的学生娃反而不受欢迎。另外一些企业则要求出纳会计等岗位尽量选配有经验的中老年人,一方面是他们坐得住、有耐心,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社会经验丰富、能够在需要把关的时候避免上当受骗。再加上老大不小的年龄一般也“没了脾气”,对领导会言听计从,这些也同样有利于更好地担当把关作用。
正是会计人的这一职业特点,给一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带来了机会。事实上,面对普通高中进一步扩招带来的压力,一些职业高中已经纷纷把目光瞄准眼下最有前途的实用专业,希望以成人短期培训来带动学校发展。这样两者结合,就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叉点。例如,北京市将台路中学就从中尝到甜头,在该校的学生中有1000多名是这样的短期培训学员。
这些短期培训学员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待岗、在岗的工人,也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外省来北京的务工人员。许多学员甚至早就已经有了大中专学历,他们到这里来参加短期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学以致用。所以,学校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会计证资格培训、汽车维修、电脑维修等专业特别受这些学员欢迎。
坐在老年大学里的中年人
老年大学历来被认为是老年人安度晚年、休闲学习的地方,可是由于老年大学开设的会计专业比较实在,以至于在上海市各社区的老年大学里出现了一张张年轻的新面孔:一群40岁出头的中年人纷纷加入这支学习队伍。
据上海市黄浦区老年大学傅校长介绍,过去老年大学只招收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可是从2000年起,许多40多岁还没退休的中年人也纷纷前来要求参加学习。在这些人员中,有的人的确是为了培养性情、打发休闲时间,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为了从中学习一门新技术、以便有实力谋求新的岗位。一年来,该校已经接受上百名中年学员。
据了解,这种情况在上海的其他一些老年大学如卢湾、虹口的老年大学中同样很普遍。对于中年人来说,老年大学开设的许多课程如财务会计、计算机、证券投资等都比较新颖,而且收费又比较便宜,平均一个学期(16周)学费才100元左右,比较适应准备重新就业的下岗工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正是由于老年大学的“价廉物美”,中年人到老年大学去进修会计课便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