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常常被用来形容在权威面前卖弄本领。有时候,班门弄斧式的虚张声势,也是出于经营策略上的一种考虑,它能对尽快地引人注意,激发起员工的竞争欲。
纽约的《藏金屋》杂志为了与《花花公子》一争高低,在发行量还差得很远的时候,就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自己如何有骄人的业绩,为此不惜蒙骗《花花公子》和自己的读者。顺便说一句,各种媒体自我标榜的发行量、读者面数据,基本上是不可靠的,这是全世界的一个通病。
有天早晨,纽约的人突然全部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藏金屋》在“打兔子”(“兔子”是《花花公子》的标志)。甚至路上还有人在高声的朗诵着被套在来复枪瞄准器里的一段话:“我们英国版的销售量超过了它2倍。现在,围场已经转移到兔子自己的后院。我们的美国版——在纽约编辑出版——将于8月12日在各地书摊面世。”
《藏金屋》的这一“猎兔广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自然,《花花公子》的老板海福拉也看到了广告,他非常生气。倒不是因为《藏金屋》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对他们有什么威胁,而是觉得与《藏金屋》为伍,对自己是一种侮辱。事实上,海福拉和他的助手们都认为,即使《藏金屋》在英国取得成功也并不就等于在美国也一定会成功。10多家模仿《花花公子》的杂志不也是昙花一现的吗?广告收入就更不必提了,没有一家刊物的年广告收入能够超过《花花公子》年广告收入2500万美元的一个零头!
1971年12月份,《藏金屋》的销量首次突破了100万册,定价也从75美分提高到了1美元。虽然这个销量还不到《花花公子》的五分之一,但它毕竟是在和《花花公子》的斗争中跨过了重要的一道门槛。
《藏金屋》在久而久之的与《花花公子》的相提并论中,自信心与日俱增。1972年元旦后的一天,又一部新的广告电视片出笼了。广告中将《藏金屋》取得的成就和计划列成一览表,当每一个项目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兔子的脸上便流下了一行眼泪。意思是说,“瞧,兔子哭了!”
1972年9月份《藏金屋》创刊3周年时,销售量突破了200万册。这时候,《藏金屋》趁机大造舆论,称其销量在全世界超过了700万册(实际上仅有300万册),完全把吹牛和撒谎当作了他们生意经的重要部分。
在一鼓作气对《花花公子》的围追堵截中,《藏金屋》的销售量终于突破了400万册,并且曾经有一期广告收入真的超过了《花花公子》。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藏金屋》不是这样把《花花公子》的业绩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藏金屋》也是绝对得不到这般效果的,这也是其它10多家模仿《花花公子》的杂志最终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富即安、缺乏目标,是创业者的一个大忌。
日本热水瓶行业最早是“泰佳”牌热水瓶的一统天下。有一家规模很小的生产“象”牌热水瓶的公司,在市场上一直没有什么地位,直到一个名叫世川重幸的年轻人掌权以后,情况才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世川重幸的做法也是这种弄斧到班门的具体运用。
世川重幸一上任,就要求他手下的员工以“泰佳”公司为竞争对象,为此提出了很多的实际措施,总的目标就是要求自己的员工要相信“象”牌热水瓶可以打败“泰佳”热水瓶。甚至他苛刻地要求员工,出差时在吃饭住宿的地方不能看到有“泰佳”热水瓶,否则就要到另外的地方去吃饭住宿。
看到自己的老板那股“不自量力”的劲头,员工们根本不相信这一目标会得到实现,对公司有些规定更是无法接受。但是久而久之,员工心目中似乎就真的有了这样一股自信心——战胜“泰佳”。
“象”牌热水瓶销量不断上升,逐渐地在扩大地盘。与此相反的是,“泰佳”却悠然自得,不相信“象”真的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统天下。后来,等到“泰佳”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泰佳”和“象”牌热水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彼此彼此了。
在此情况下,“泰佳”公司也换了领导,新领导一上任就把“象”牌热水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明确提出“只有战胜‘象’牌,我们才能生存”。在“泰佳”员工这样的齐心协力下,“泰佳”又开始收复市场失地,向“象”牌发起猛烈进攻。
伴随着这样的你追我赶竞争,两家公司的产品销售量不断上升,基本上瓜分了日本市场,形成了双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