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用户签订供货合同后,面对原材料日益涨价的趋势,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继续按原合同价格供货吧,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可能还要亏本。这时候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呢?是恪守信誉,仍然按合同价供应;还是束手无策甚至违约,一味抱怨原材料涨价?前者在经济上明显吃亏,后者则实在于事无补,甚至会丧失信用。
这里有两种办法可以选择。一是如果用户并非急着要按时供货,可以与用户协商中止合同,赔付给用户适当的违约金。二是如果用户非要履行合同不可,则可以请用户自己修改合同以作调整。
市场经济下已不再有计划产品价格,如果光是恼恨原材料涨价从而致使成本价高于销售价,实际上仍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思维。有道是,市场无情人有情。在外部情况发生变化以后,请用户来修改合同定价,使合同条款更符合市场行情,通情达理的用户是会理解供货企业苦衷的。
无锡锅炉厂采用以上办法,曾经轻松地走出了企业一度陷入的困境。1993年5月,该厂如果按已签订的合同价格交付产品,要净亏损6000万元,企业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主动邀请用户来厂面谈,做好成本分析解剖工作,用诚心诚意来说服用户。他们认为,如果用户接到邀请迟迟不来,那么说明对方并不急需产品,即使按合同价格供货,对方也不一定会立即付款;如果应邀而至,就说明了具备修改合同的前提条件。有的用户来厂达八天八夜,他们就和用户谈了八天八夜,直到最后对方理解为止。像沈阳第三橡胶厂就主动将两台锅炉价格上调了80万元,供需双方合唱了一首“理解万岁”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