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卡尔·威特教育羊皮卷
33342700000072

第72章 当孩子有了坏习惯时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他们太小,对事物的判断及对事情的处理上都显得能力不足。作为人之父母应该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能把孩子的“恶习”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恶习”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比如说,当一个孩子说“我恨死你了”的时候,就和成人所说的“我恨死你了”不是一个概念。父母在面对这些时,应该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去考虑一下孩子说话、做事的动机,以免小题大做,弄假成真。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会树立起父母的权威,令孩子口服心服。我认为这种做法极端错误,因为这种做法的直接危害就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亲在我的教育上,从来不采取当众训斥的办法,因为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否则,不但不会在某一问题上帮助孩子,反而会使他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自尊心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自尊心受到伤害所造成的身心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很可能会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我父亲无论在对我的教育上,或与其他父母谈论教育孩子时,都一再强调要尽力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和父亲的观点一样,都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是人之常情。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强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了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孩子是很可怕也是最难教育的。如果当着众人,特别是孩子的小伙伴面前数落孩子,会让他感到失尽面子,羞愧难当。这非常容易使他在伙伴面前感到自惭,经常自觉低人一等,也会成为其他孩子羞辱他的把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父亲一直强调,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讲究用适当的方法去细心教导,要掌握合理的时间,一定不要简单蛮横,不能以成年人单方面的思维去对待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他做了好事或坏事,父母都应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父亲极力反对那些动不动就怒火冲天、对孩子责打频繁的父母。这些父母的方法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只能在表面上看起来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有关孩子的问题,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却不显得无理,既和蔼却又显得严肃。

我小时候也会做错事。每当面对这种情况时,父亲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增加孩子的消极情绪。父亲总是用积极的、肯定的语言,给我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增加我的积极情绪。从父亲教育我的经验中,我感到这样做在我身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时,我在父亲那里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样做”、“努力去做”这些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

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要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大孩子有,小孩子也有。绝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注意这一点,要么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秘密,要么就是千方百计地挖掘孩子的秘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孩子自有孩子的秘密,只是在大人看来算不上秘密而已。孩子是非常幼稚的,他们心目中那种秘而不宣的东西就是秘密。父母不应该时刻窥探,不要对此进行过多的追问,更不要干涉,特别是对健康合理的、无害的秘密。这样,哪怕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信任和亲密,孩子可能会把他们的秘密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一味追问,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孩子会感到他没有地位,就会心灰意冷,渐渐失去积极性,甚至很小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灵大门。当然,尊重孩子的秘密,并不等于对此不管不问,而是要求父母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去关心和引导他。

在我犯错误时,父亲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我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在教育我的过程中,父亲那种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的方式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因为那是一种粗暴的行为,是最让人厌恶的。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去管教孩子,效果往往很短暂的。他们不仅责打孩子,还说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