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008

第8章 戶政二十八釐捐(6)

請及時防獘疏同治六年 六條錄一

王書瑞

一釐捐宜及時整頓也。自軍興多年。無從籌款。不得已而借資民力。封疆大吏。豈有不仰體  聖意者。必謂釐捐之無一非獘者謬也。然竟謂釐捐之一無所獘則不可。各省釐捐。在省局總辦者。類皆司道大員。固宜隨時慎重。獘絕風清。由省城而各府各州縣各鄉鎮各釐卡。各有委員。雖經各大吏擇人而任。然其中已難保無喜事之人。漁利之習。自委員而下。各局各卡。又有司事。自司事而下。各局卡各有書差。謂其中皆係安分守己實心辦事之人。尤未敢信也。釐捐之獘。最忌偷漏。於通津大路設卡抽收外。各處支港汊河。設卡殆囗。謂如是而後可以收其利。不如是則適以滋其獘。蓋所謂利獘者當通大局而計其得失。非僅執一隅以杜其趨避也。偷漏之原。半由於司事書差之貪婪。往往於正稅之外。多方需索。則情有不甘。又出於委員之怠惰。遇有商船到卡。不囗親自查驗。任聽司事書差之留難而不顧。竟有自朝至暮。不能放行者。則勢又苦其不便。情既不甘。勢又不便。安得不思偷漏乎。然則禁偷漏。當先禁司事書差之需索。委員之怠惰。是所以清其源也。不清其源。但遏其流。凡偏僻處所。皆設卡以伺之。一卡有委員有司事有書差。則各有經費。而偏僻處所。一日所抽之捐。不足以供一卡一日之用。則仍於通津大路所設之卡支取接濟。即使毫無偷漏。而以目前添出之經費。較從前漏收之商稅。恐亦不甚懸殊矣。且獘有法之所及防者。有法之所不及防者。商船往來日久。與各卡司事書差漸多熟識。竟有彼此句串。以多報少。至偏僻處所。耳目所不及。竟可以得賄放行。合數十船之貨。逐一抽之。正額本屬無幾。儻有一二船之貨。私自走漏。所得更不足以償所失。至釐捐章程。有漏稅者。查出後。或罰十倍十餘倍。所罰之款。除提出充公外。悉賞給查出漏稅之人。於是皆以為利。遇有商船叢集。河道壅塞之時。來船不能經至卡前。先於市梢港口停泊。聽候查驗。而巡查書差。捕風捉影。假公濟私。輒指為漏稅。以冀罰款之可以肥己。夫多一卡多一費尚可忍也。多一卡多一費並多一獘。不可忍也。罰十倍。罰十數倍。悉以充公。尚可為也。罰十倍。罰十數倍。名為充公。實則營私。不可為也。為今之計。於各府州縣地方。體察情形。凡偏僻處所。可以裁撤者。悉令就近歸併。以節經費而杜私獘。並責令各卡委員。於貨船到卡親自稽查。不準稍有需索留難。儻有勾串私放。及意圖肥己指為漏稅者。從嚴懲辦。至罰款務須平允酌減。一律歸公。不準另有賞給。以絕營私。再釐捐一項。取之即毫無獘端。用之豈漫無節制。錢糧正供。俱有定額。而挪移侵吞。尚有流獘。況乎抽釐本無定數。應令各卡於每月收稅若干。經費若干。逐款申報。該管釐局。即將各卡出入清數。按月申報省局。至收支各款。可否 飭下戶部。明定限期。造冊彙報。如有款目不清。收支各項。前後大相懸殊者。行文駮查。並逾限不報者。作何議處。庶不致漫無稽考。於捐務亦益昭慎重矣。

縷陳江蘇釐捐撥款支絀情形疏光緒二年

沈葆楨

奏為江蘇釐源日竭。撥款日增。謹將實在支絀情形。縷晰陳明。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江蘇釐局。向分三處。一為金陵釐捐局。前督臣曾國藩奏明每月專供甘餉三萬兩。不足。則由運庫撥補。一為蘇州牙釐局。一為松滬釐捐局。向來收數較多。供應湘淮各軍月餉。及京外各處協餉。本省善後等用。款目紛繁。久已入不敷出。現在收數日絀。撥款日增。囗據寍蘇兩藩司暨駐局道員等稟請具奏前來。臣等詳加察核。出入不敷。數目太鉅。不能不將實在情形。為   皇太后  皇上縷晰陳之。江蘇各局釐金。從前軍務初平時。抽收極旺。嗣則逐年減少。有江河日下之勢。臣等督飭承辦總局。悉心稽核。力杜中飽。本年二月間。曾將委員特參數人。甄核未嘗不嚴。而釐金日見其少。蓋以抽釐本無定額。全視商賈之盛衰為轉移。近來百物翔貴。貨滯不消。商人折閱既多。轉輸難繼。假如往年運貨兩次者。今年祇運一次。則公家釐稅。即因之少收其半。上海沙船。從前有三四千號。近則不及十之一。生意蕭索。釐捐焉得不衰。此無形之消耗公私俱困者也。商情困苦如此。不得不曲加體恤。蘇滬設卡抽釐。初辦時卡多捐重。自同治四五年後。年年核減。前督臣曾國藩於同治七年十年。大減兩次。同治十二年。前署督臣張樹聲等奏明將江南之秈囗米穀停捐。光緒元年。臣元炳又奏明將江南之糯米雜糧停捐。凡此軫恤民艱。均出於萬不得已。而所減之數。綜計已不下數十萬。此有定之短絀。雖有損於公。而尚有益於民者也。其為害最甚。而莫可誰何者。則莫如洋票。洋人運內地土貨。概憑單照驗免。不得抽釐。當定章之始。專指洋商而言。所短尚不甚多。近則內地華商。避重就輕。託名詭寄。由內河而至長江。到處皆是。偶一扣留。則洋人出頭包庇。動以留難索賠為詞。此無窮之漏卮。而良商並受其害者也。光緒元年收數。蘇局僅六十五萬八千八百餘兩。滬局僅一百三萬六千餘兩。金陵僅三十萬兩有奇。為從來未有之奇絀。其放款。則儘數用罄。蘇局欠解淮軍月餉等項十七萬七千餘兩。滬局欠解淮軍月餉等項三十萬四千餘兩。而金陵局所短之甘餉。運庫無能撥補。且須挪甘餉以應部撥他處之急需。所以西征出關軍餉。奉天練餉。東三省俸餉。以及織造承辦 實錄館綾絹等項銀兩。明知其有然眉之急。而羽書鱗囗。解濟無多。海防奉  旨飭撥江蘇釐金四十萬兩。則絲毫未解。臣等非不念南北洋防務。為切己至要之圖。無如釐金收支各款。按籍可稽。實已儘收儘放。毫無餘賸。勢不能將向來應撥之款。橫行截止。或者謂裁撤防勇。以節餉需。竊恐帑藏竭於外輸。而本省設有緩急。毫無足恃。則所以貽誤大局者尤深。或又謂仍須整頓釐捐。豈知目前良賈紛紛歇業。更何堪竭澤而漁。其黠者方以洋單為護符。又何可為叢敺爵。再四躊躇。無從補救。

竊思部臣綜核度支。凡遇應撥之款。分省指撥。原有一定權衡。外省接到部文後。照例轉行各該局飭令遵辦。各該局接到行知後始則未嘗不思設法籌解。乃遲之又久。迄無以應。左支則右絀。顧此則失彼。各處索餉之文。絡繹如織。而經營支放之員。空文搪塞。仰屋歎嗟。以去年收數。較之往年。其驟絀已出人意表。而查核今年春夏情形。欲上追去年之數。又萬萬不可得。必待大局決裂。再行和盤託出。雖從嚴參處而已晚矣。臣等詳慎酌核。本年奉撥之款。如 萬年吉地。   惠陵工程。典禮攸關。自當先儘籌解。斷不敢稍涉遲緩。其餘已撥未解之款。名目最為繁多者。莫如西征餉。銀東三省餉銀兩項。西征餉銀。臣等於本年正月間會同具奏。擬按月統協八萬兩。除劃還洋款外。儘解左宗棠後路糧臺。凡老湘營及關內外各軍。均由左宗棠統收分解。以一事權。可否仰懇  天恩。俯准敕部查照前議。免予添撥。東三省餉銀。現擬就已奉部撥之款。飭令各局竭力攢湊。惟力是視。此後如有續撥之款。可否 敕部暫免派撥。以資周轉而蘇喘息。至海防案內釐金四十萬兩。目前一無指望。臣等身在局中。萬難飭提。直隸督臣李鴻章。亦深知江南艱窘。不忍迫促。將來祇有察看情形。另行籌議。此又不敢不預為陳明也。區區愚誠。伏求  聖慈垂察。

荊宜施道稟沙市客幫懇變抽釐章程批

胡林翼

抽釐助餉。為 朝廷不得已之政。此固官民所共鑒矣。沙市十三幫稟稱。養兵之計。諒不失恤民之心。抑知養兵所以衛民。即所以恤民。否則此賊不除。民從何恤。特慮官吏中飽。兵勇冒銷。不能殺賊。即無以對民耳。當思釐多一文。即貨貴一文。於百姓則增其價值。於商賈究何損絲毫。來稟言出境入境。該商等均願在沙市加增。與平善壩增釐無異。則是朝三暮四之說。沙市距平善壩。隔荊宜兩府之地。相距數百里。何以增之於沙市。必不可增之於平善壩乎。如謂水險不能泊船。查之於平善壩。完之宜昌府可也。如謂市小錢艱。則鹽課之錢。果從何來。且宜昌沙市。號棧均通。抽之宜昌。兌之沙市可也。飾詞遁詞。實難憑信。前已手函批復。茲據所稟。仍用前意分條明示。一平善壩抽釐。較沙市更為扼要也。自蜀入楚者。土膏是其大宗。自楚入蜀者。花布是其大宗。試取沙市月賬核之。土膏一項。挂一漏萬。花布一項。亦千不取百。沙市欺罔太甚。宜昌劉守首建此議。特嘉其籌畫之勤。遂有委辦之舉。沙市十三幫在荊州之地。竟欲挾其黔驢之技。阻我籌濟之法。該道等 國之大臣。亦因而徇其所欲。 國體謂何。軍餉謂何。乃動以罷市之說。為蘇張恐喝之計。此鶉鳥欺孺子之故智。施之本部院。實大謬妄。一搜括之政。儒者不尚。然軍政係億萬生靈之命。軍餉係水陸三萬餘兵勇之命。兩害相形。則取其輕。兩利相形。則取其重。與其饑軍而誤地方。無若取商賈之利以援大局。且元明之季。因軍餉而加賦。我 朝愛民。永不加賦。取逐末之微利以餉軍。其滴滴歸根處。仍是百姓食貴耳。商賈之計。究無所損。民間若能節用少取。則百姓生計。尚不甚礙。此釐金之說也。至於賤人所食惰農所寶。則雖多取之而不為虐。況多取以益軍糈。猶愈乎厲禁而徒飽吏胥之壑也。試問川中土膏。由沙市上稅者。果止此乎。果不止此乎。如謂果止於沙市賬目之數。即至愚之人。亦知其不誠。奈何以奸商之哃詞。撓籌餉之大法。此平善壩必應設總卡之定計也。一罷市之說。豈敢筆之於書。豈敢入於吾耳。有罷市之人。自有懲奸之法。設沙市果罷市。即發封條永遠封禁。月少一萬餘串之釐。不過太倉稊米。舍政體而不顧。以遂奸人市儈之謀。可乎。罷市而月少一萬餘串之釐金。罷市而彼乃月少百十餘萬之生計。奸人之自為謀者。果得計乎。果不得計乎。至推而及於鹽船。推而及於橈夫。尤為杞人之見。總之政體不可因市儈而阻撓。可任其罷市。而另設嚴辦。雖派兵調將。亦所不辭。斷不可因一二市儈。而使大權歸於奸民也。一漢高立制。重農抑末。故賈人不得乘車衣絲。循至武帝告緡平準。而大利之權。盡歸於上。此誠治天下之大計。

今日之勢則不然。州縣之敬市儈如見大賓。利其規耳。廉隅不立。頑鈍之賈靦顏與士大夫抗禮。而氣日驕。志日肆。此又大體之可鄙者也。不摧抑之。 國何以治。一稟稱該幫願一律加增。所加幾及一倍。此尤為其愚弄。與其沙市加釐以中其奸。不如於上游自取其利也。即謂行市所聚。多在沙市。然因微利而失大體。損大權。何以為政。應飭該道於沙市罷市阻撓之行。即發封條永遠封禁。即加增釐金。亦不準其開行置貨。一釐金之局。一絲一粒。無不歸於軍餉。以此取民。亦可無愧。且如此苦心以籌餉。濟軍即以衛民。諒為神人共鑒矣。法在必行。政貴有體。慎勿為小利所惑。為奸民所愚。致誤大局。

文忠當湖北再陷之後。獨搘危局。以濟諸軍。其籌畫餉需。有非尋常意計所及者。如酇侯轉漕關中。允為中興功臣冠也。此批雷厲風行。力持大體。尤有子產治鄭氣象。略舉一節。彌見當日任事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