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007

第7章 戶政二十八釐捐(5)

自古有治人無治法。苟得其人。雖稗政亦無所擾。苟非其人。則緩征蠲賑。及一切保甲社倉之美政。皆足以滋獘端。督撫切己之經營。自愈於旁觀之臆度。各省辦理釐捐。號為中飽者。向以廣東為最。江北次之。無他。惟無章程而已矣。江北之中飽在官紳。道員郭禮圖一加整頓而獘立除。廣東之中飽在商賈。深固糾結。較難斷禁。稍與清釐。蓋亦把持之意多。而侵蝕者有數可紀。今官紳並任。而地方官則專其稽查之責。而不予以操縱之權。既不致盤踞為姦。又無差胥為之爪牙。故為獘輕。而去獘也亦易。若以紳員辦理釐捐支銷薪水言之。則尤非事實。紳員之賢者。多不樂任事。或由督撫延請。或由奏派勉強從事。其中材皆足以自謀衣食。用其力以籌餉急公。月給薪水數十兩。少或數兩。此何關國計之盈虛。而相與痛心疾首。實不能容。尤惑之甚矣。或又曰休養之政宜講。臣嵩燾前在江蘇浙江。見其地把持釐捐。辨論紛繁。迄不能舉行。被兵以後。周歷松太各屬。常數十里無人囗。上海辦理釐金。歲常數百萬。而地方獨完。商賈轉盛。湖南支持數省。專恃釐金接濟。亦未聞民氣致有銷耗。賊勢如虎狼水火。不急籌拯救之術。而日且姑安坐休息。果足為休息乎。釐捐所以猶為良法。正以商賈贏餘之利。取之無傷。而得以其間與民休息也。其取之約而法均。行之簡而情親。尤得籌餉之妙用。漢法二緡而一算。算者口出錢百二十。二緡一算。每錢千取六十。唐之除陌錢。宋之經總制錢。皆千錢取百。臣鴻賓前在湖南。酌定釐捐章程。大率每錢千令捐一十二十。最為輕減。上海蓋將倍焉。廣東則尚不及其半。故曰取約。按貨估值。計錢抽釐。本厚者出多。息微者出少。人各效其力。無倖免者。故曰法均。漢唐宋課商之法。名目至不可窮紀。今總其名為釐捐。故曰行簡。任之紳員。與商賈朝夕相見。利害盈虛。可以互相參證。不脅以官威。亦不督以成法。故曰情親。所以行之數年而無獘者。存乎用法之人。而法亦稍良矣。必欲從征之士。枵腹荷戈。近寇之區。開關延賊。而後為休養。正恐古人所謂休養者。不如是也。近見金陵克復以後。言事者動請停止釐金。或請酌量裁撤卡局。不知言停止者。既別無籌餉之法。可以斟酌盈虛。言酌量裁撤者。亦未嘗考究各省辦法。輕重疏密。原自不同。萬不能盡一省之水陸市鎮。概行舉辦。一隅之見。難與辨論。而民情之各私其財。各專其利。自古為然。但聞籌餉之說。而已多阻難。一聞停撤之言。而更加附會。湖南所以能盡其力者。專恃地方紳士。主持正論者為多。商賈百姓。不敢有所異同。苟以天下為心。則事勢之艱難。百姓之情偽。亦當稍具權衡。獎之以忠孝。使佐公家之急。勸諭百端。猶不能一應。既有停撤之議。遠近傳述。囗起為難。是徒以一二人之私論。上以眩惑 朝廷之聽。下以鼓動愚民之氣。使有所藉口。以遂其背公營利之私。以之處平世。而猶為傷化。以之獎衰俗。而適以長姦。臣等竊以為 國家愛民。當規其大者遠者。近年以來。減蘇松浮糧。豁免江西攤賠款項。軍務報銷。不歸部核。此數者。實皆漢唐以來未有之德政。以是振勵天下之人心。攘除寇亂。蔚成 中興之業。惟其所規者大。而所及者遠也。

現在江南巨寇雖已蕩平。餘匪尚數十萬人。囗聚江西閩粵之交。籌兵籌餉。勢處萬難。商民計釐繳課。本屬些微。而軍需累少成多。藉資補救。官不得已而與民爭利。言事者又欲私商賈以與官爭利。而所據以為言者。大率影響附會。於民生利獘。實未嘗深加攷究。自宋以來議論繁多。凡言利者。皆不容於公論。故斂怨以為私。君子之所戒。而固為小人之所趨。至於斂怨為公。則賢愚同所兢兢。軍興十餘年。自江皖兩湖外。籌辦釐捐。每多有未盡之利者。良由事涉言利。下之結怨百姓。上之得罪清議。而聚斂朘削之名。幾乎先無以自解。故智巧之士。率推諉而不囗自任。而一二辦事省分。迫不得已。艱苦經營。粗有成效。言者又取道路無稽之議論。而急毀之。徒使地方官事事掣肘。斂怨益深。籌餉益絀。瞻顧周章。進退兩無所據。是 朝廷愛民尚為虛語。而地方公事已先受其實。害所關於風俗人心尤大。夫不念民物豐嗇之原。而動以言利為事者。陋也。不顧時局艱難之寄。而僅以不言利為名高者。尤君子之所慎也。易曰。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財。三代王者理財之道。酌盈劑虛。裁成輔相之義精矣。而曰生之者眾。有所以生之者也。曰為之者疾。有所以為之者也。讀古人之書。聞一二人之言。而妄思興利。不顧民生之休戚。事勢之順逆。無論為公為私。而皆謂之陋。讀古人之書。聞一二人之言。而遂欲據之以為名。古今得失之宜未接於目。天下利病之數不關於心。僅以邀流俗之譽。使辦事者無所措手。故宜慎也。臣等至愚極陋。然於古今事變。名臣大儒奏疏論撰之文。皆曾考求得失。究知其本未。決非敢言利以病民者。而身當其位。事處其難。稍求有益於國。無害於民。仍惟釐捐為尚。可以行之久遠。不敢不一一據實直陳。發明其義。伏乞  皇上天恩。諸言停止捐輸釐金者。概予留中。使不至傳播。庶斯民浮動之氣。不致挾 朝命以圖與官相抗。俟天下無緊急之軍需。直省無積欠之兵餉。戶部無竭蹶挪移之苦況。而後斷自  宸衷。盡罷各省釐捐。惠商而商實受其惠。無焚掠之憂。便民而民真得其便。無蕩析之警。乃永以培養元氣。涵濡  聖澤。天下幸甚。臣等籌商大局。意見相同。謹合詞披瀝上陳。伏乞  聖鑒訓示。

縷陳廣東釐務情形片同治三年

廣東巡撫郭嵩燾

再廣東釐捐。舊設卡廠。凡五處。曰韶關廠。當江西湖南兩省來源。為廣東之北江。曰白沙廠。附近惠州府城。為東江。曰後瀝廠。附近肇慶府城。當廣西來源。為西江。曰四會廠。則賀水別由廣西之賀縣以達四會。而匯於西江。廣東竹木之所從出也。曰蘆包廠。為省河上游總匯。東西江三廠。收數甚少。而來源或數千里數百里。皆巨川也。韶關蘆包兩廠。每月收數各萬餘金。為釐捐兩大廠。又有陳村江門兩廠。則皆抽收坐釐。合之省城佛山潮州為坐釐五分局。竊查廣東海口紛歧。諸江之水。旁穿側出。而經流實會於省河。其不由省河者。潮州之韓江。別會汀贛諸水。自由汕頭入海。名曰東海。雷廉各屬。名曰西海。沿西海府縣。地勢橢長。內界廣西。瓊州又南懸海外。所產囗靛桂皮。販運各省。為出海大宗。廉州海口最著者。名曰北海。雷州海口最著者。名曰海安。地方設卡抽釐。據為私利。已閱數年。前署督臣晏端書委候補知府呂銓安徽候補知州江國華前往清理。至於被毆。並不一加懲辦。紀綱法度。廢弛為甚。臣等體察廣東情形。民情非甚刁悍。而紳士之把持。能急公者少。人才之蕭索。能辦事者尤少。數月以來。稍將包抽之私廠。一概裁撤。歸并官廠。去其獘端之顯見者。其餘石龍西南九江三多祝各處巨鎮。無慮十餘處。省河下游。各國貿易。及牛莊煙臺江浙福建之海船。尤為釐捐巨款。皆以舉辦艱難。未敢強行。僅西海等處。因地方私廠之舊。裁撤整頓。添設海西分廠。此廣東辦理釐金之大概情形也。其間穀米薪柴兩項。各省辦理章程互異。江西兩湖產米之鄉。一律抽收。上海則米價昂貴時。暫一停止。廣東以此兩項為貧富所同需。自開辦至今。永遠停止抽收。海西添設之廠。又惟抽收出進海口之桂皮青靛油麥甫棉花沙紙囗包等共八大宗。此外百貨皆無釐捐。其抽收既視他省為輕。其辦法又視他省為囗。苟且將就。以圖無事。言者又更欲裁撤北海釐捐。臣等不解何以私收營利辦理數年。官吏竟能相容。改歸官抽。商民已肆其阻難。京師且傳為過舉。前訪聞新選長寍縣教諭王師祥主謀滋事。經委員候補知府呂銓稟揭有案。已咨部將該教諭暫行斥革。研訊確情。歸案擬辦。原奏稱尚未得主名。一似指陳前後釐捐情形。而於此等案由。竟全無所聞。可見傳聞無實之辭。影射趨避。挾私求逞。斷難憑信。恐部臣或照案擬准。責成裁撤。致商民藉端以相抗拒。臣等雖能據情奏請照舊辦理。而政體之傷損已多。謹先將廣東辦理釐捐情形。詳晰縷陳。伏乞  聖鑒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