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是偃旗息鼓,只是眼下不争,为以后争得更多,得到的更多。
当今社会,竞争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国家与民族之间通过竞争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企业之间通过竞争,求生存求发展,一直做大做强;人与人之间通过竞争,共同进步,不断求得对自身的超越。竞争可以克服惰性;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情绪紊乱、身心疲劳、心理失衡等问题。要把握好竞争的“度”,让它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包袱。
据说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到达岸上的时候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相当的高,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上岸。可是不管怎样的奴隶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令人奇怪的是当地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沙丁鱼,返回岸边后,他的沙丁鱼总是活蹦乱跳的。由于鲜活的沙丁鱼价格要比死亡的沙丁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过几年时间,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其他渔民尽管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在老渔民临终的时候终于把这个秘密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老渔民使沙丁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沙丁鱼的鱼槽中,放进几条鲶鱼。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老子》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最高等的品德就如同水一样,因为水能无私地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水总是能心甘情愿地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之地而无怨无悔,所以水的品德已经接近于道了。老子是希望人们安于自己处所的地位,心像深渊一样清静,以友善之心与人交往,说话要有信用,按自然法则处理事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
可是,我们处在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不争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不争就无法脱贫,不争就无法成名,不争就不会拥有权力……那么,老子强调“不争”,强调“居众人之所恶”,难道是自甘平庸、自甘堕落?非也!老子所说的“不争”,并不是放弃竞争,而是“不争之争”,这是一种追求卓越的高效竞争手段。
人类并不是一种纯理性的动物,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跟着感觉走”,而不是按智慧办事。很多人的习惯是,依附有权势的人物,抱名人的大腿,看见利益就蜂拥而上,你争我夺。假如所有的人都用一样的方式思考做事,结果肯定会互相打得头破血流,真正能得到的一定是十分有限。
不争之争,就是一种立足于长远的牺牲或退让,为了发展,只要能够发展,牺牲眼前利益就是必要的,也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很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有后退都是为了前进,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却没几个,做不到明白也是白明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智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主动建立这样一个环境。
安安原来只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普通员工,几年前同事们谁都没把他放在眼里,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却连连升职,跌破所有同事的眼镜。
安安当初应聘的时候,连薪酬都不提。上班之后,遇到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也总是他痛痛快快地接过来。大家都觉得他傻,可他却认为,领导站得高,看得准,安排的周全,听领导的话永远没错。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他从来不参与任何争权谋利的事情。
就这样3年过去了,安安工作还是很努力,但进步仍属中游,他还是那样不争、不要。
一年前,公司筹备成立一家控股子公司,领导希望在公司内部提拔一个人来管理。一时间大家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都在为这个职位而费神费力。最初,领导想让总经理的亲信孟凡坐这个位置。可是孟凡这个人平日仗着自己的背景,谁都不放在眼里,背地里得罪了不少的高层。上面的领导左右权衡下来,最终还是决定让安安来挑这个大梁。主要原因是领导觉得任君群众基础很好,没有什么野心,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比起那些精于算计、勾心斗角、搬弄是非的人来说更加放心。再加上他早来晚归的工作态度也给上面某些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就定下了他。
如今的安安已做到了副总的位子上,俨然是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故事中的安安由于其表面不争,反倒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不争,你就不会被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别人也不会去攻击你,要攻击你也没有目标。当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相持不下时,就显出你的分量了。要知道,你每打败一个对手的时候,敌人也就又多了一个,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就多了一道障碍;你每帮助一个人,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拥护者。不争,更显出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