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33325800000026

第26章 歌德家训:你自己去想像吧

歌德的父亲约翰·卡斯帕·歌德是帝国议会的成员。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德国文学史上的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贡献,他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多产作家,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

歌德的母亲文学功底很深,平时喜欢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为了使歌德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母亲从不一次性把故事讲完,而常常在故事讲到关键处有意停住,问歌德:“你说以后该怎么样啊?你自己去想像吧!”母亲像老师给学生留作业那样,让歌德自己回去好好想像后面的情节,到底应该怎样才合乎情理。歌德对母亲留的作业,非常认真地去完成。晚上,他躺在床上,回想着母亲讲的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想像下去,设想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有时还同奶奶商量,直到想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第二天,母亲让孩子自己先说,然后再继续讲。有时歌德说得不尽合理,母亲就让他想想以后再说。

歌德在听故事的时候有时也中途插话:“妈妈,公主不应该嫁给那个肮脏的裁缝,即使是他帮她杀了那个巨人。”母亲听了,心里很高兴,因为歌德已经学会动脑子了。

歌德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就是在那时培养出来的。这位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能奏响壮丽的人生乐章,和父母对他进行有计划的多方面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他母亲对他早期想像力的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歌德也像他的母亲一样,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有一天,歌德发现儿子在纪念册上摘引了别人的一首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歌德看了很不满意,他认为这首诗太消沉,对人生的态度极不严肃。于是歌德写了一首诗赠给儿子:一个钟头有60分钟,一天就超了1000分钟,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

两首诗都用时间来做计算的尺度,但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孩子摘抄的诗把人的一生只当做两分半钟,嬉戏人生,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地打发日子。这对青年人来说,是多么可惜又可悲啊!歌德的诗,用一分钟作为时间单位来计划自己的一生,鼓励孩子要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和创造,要多为人类作出贡献。诗的主旨是珍惜人生,把握人生,奉献人生。我们如果能用分分秒秒来计算自己的一生,那不是时间的大富翁吗?怎么会哀叹人生只有“两分半钟”呢?

从歌德对孩子的“诗教”中,我们能受到许多启发。

歌德一生只有这一个儿子,在歌德的教育下,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诗人、作家创作作品离不开“神思”,事实上一切伟大的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像。在人的所有智力活动中,想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一个人想像力特别丰富,那么他的思维肯定很活跃,他发明创造的能力也就很强。反之,如果一个人想像力极差,不能由此及彼,很难想像他会在其他领域有所突破。

即使是中小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中也都要借助想像力。没有想像力,就很难理解教材中的图形、图画,对教材中用描述方法表现的具体事物也很难知道它的具体样子;写作也不会有形象生动的描写。

可见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不只是那些孩子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的父母的责任,它应成为每一位希望孩子未来有所成就的父母的责任。

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想像力发达的孩子,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还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智力。然而,如何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呢?以下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围绕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以形象形式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充满想像的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引起幼儿的遐想,年轻的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在讲故事时可以像歌德的母亲那样,讲完一段后,让孩子想像故事的发展,给孩子留出思考的余地和想像的空间;也可以将孩子编入故事当中,使故事的情节在他头脑中生动鲜活起来;还可抛开书本,将虚幻的想像空间与现实世界相联系,设置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让孩子参与进来,就可以激发他的思考和想像。在讲故事时循循善诱,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想像,去补充,就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想像力,胜过只是读一遍故事让孩子被动地听。听完故事后鼓励孩子述说和描绘自己的感受和所想。

(2)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不论是音乐、舞蹈,还是天文、地理,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脑海,而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像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十分有益。当孩子的兴趣小组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像力也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3)要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使孩子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孩子想像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像力的发展。要有计划地带孩子进行参观、旅游等活动,启发他们认识自然事物和各种动植物。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像,而想像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创造想像力的基础。

(4)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像。

(5)肯定孩子的思维逻辑

大人是通过观察、记忆、思考而获得经验和知识的,想像活动也多为联想而非幻想,孩子的想像活动则更多的是幻想;大人的想像具有象征性,受知识经验限制较多,而孩子的想像则受个体性情感支配较多,具有表现性。我们不能以自己的逻辑来要求孩子;相反,要放下各种各样的框框充分给孩子以理解和鼓励。

为了孩子的未来,必须重视想像力的培养,当孩子的头脑插上想像的翅膀时,他会在生活的天空中飞翔得更高更远。

21世纪是开创人类创造力的世纪,将孩子培养成“创造开拓型”的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尽早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激活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