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说“不”时,需要朴实而机智的方式,这样的答案才能左右逢源,恰到好处。
葛优(1957~):籍贯河北饶阳,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是荧幕上很知名的演员。他的经典作品有很多,曾经获得过很多奖项,如:92年的《过年》和《编辑部的故事》,93年的《大撒把》,94年的《活着》,98年的《甲方乙方》。
在一次招待会上,记者问葛优:“你最喜欢和哪个女演员合作?最欣赏哪个女演员?”葛优答:“我喜欢和哪个女演员合作?不告诉你!最欣赏哪个女演员?也不告诉你!说了这个那个会不高兴,所以我不能说。”
还有一次,一个记者问葛优:“能不能评价一下和你合作过的导演?”葛优说:“这个特别不好谈,容易得罪人。(沉吟一下)知果你换个方式问‘哪个导演你觉得最好’,那我就说张艺谋。因为他让我得了戛纳奖。”
有次,记者问:冯小刚和葛优合作缔造了贺岁片的票房奇迹,也成就了中国影坛的一对最佳搭档。但在合作过程中,两人也会有争执,当记者问葛优:“跟导演发生‘摩擦’怎么办?”葛优回答说:“跟导演发生‘摩擦’,这是好事儿,‘摩擦’才产生‘火花’呀!他反驳我,我反驳他,谁有理谁说服谁。”
明星被记者追问、“刁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也就有很多的明星由于不堪忍受这种贴身紧逼的采访而和记者发生冲突。但实际上,从职业的特点上讲,明星和记者除了要相互体谅外,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也应该学会“说话”,巧妙应对记者的提问。
葛优应对记者的刁难,他的机智可见一斑。且不论每个导演的水平高低,在一个圈里面混,总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时候,得罪了谁都不好。再说了,妄加评论别人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失做人的原则。葛优的回答仅仅表明了对张艺谋的感激之情,因为他让葛优获奖了。这个理由很直接,但也很有说服力;既让人能接受,又挑不出毛病来,这就是语言的技巧魅力。
说到“摩擦”,记者的提问也是在制造一种“摩擦”,“摩擦”似乎往往伴随着冲突的出现,人们更多想到的只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葛优这样解释了“摩擦”:“摩擦”激发思想的火花,谁有理就谁说服谁,而不是谁的地位和名气决定“摩擦”双方的谁输谁赢。
关于婚姻生活的一段阐述,更是充分体现了葛优的语言魅力。记者问葛优:“你们结婚时,你还没出名,那你出名后,没想过换一个?”面对记者刁钻的问题和自己相濡以沫已经10年的结发妻子,葛优说:“我是真的一点儿这个想法都没有。因为我觉得,现在吧,这漂亮的女孩儿太多了,我有句顺口溜,漂亮女孩多的是,就看合适不合适。你说你看上这个吧,以后再遇上另一个更好的,你还换不换?你总这么换,不得累死了?所以,这夫妻过日子吧,不能老找那个浪漫的东西。浪漫的时候,没有柴米油盐,没有家务事。一结婚,一‘落停’,全剩下家务事了。”
记者听完葛优的高论,又追问了一句:“如此一成不变的生活,你就没觉得平淡乏味?”葛优说:“我现在看重的一点是,当时我们俩结婚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我们是在很苦的情况下结婚的……我就说,那么艰苦都过来了,现在日子好了,我从良心说也不能怎么着哇。”
一提起葛优,似乎没有人不喜欢的,他的机智、幽默、亲切,都使他区别于其他一些同行,而他的朴实也正是其得以被导演赏识,被观众认可的原因之一。
葛优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电影中那些能让人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的幽默对白,机智的语言,妙语连珠的台词,展现着一个个我们身边的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对白、台词听起来那么熟悉、亲切,是因为他就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如果说电影台词的精彩更多的是编剧的功劳的话,那生活中的葛优展现出来的机智语言,那可就是一个人真性情的表露,是一个人说话艺术的完美体现。
葛优对于婚姻和妻子的态度,他的语气淡而化之,幽默中透着对妻子的珍爱,但是却让人听了感觉心里一动,顿生暖意。葛优的话比不上诗人般的吟唱,但谁又能说他的话不让人感动呢?在离婚如儿戏,婚姻生活遭受严重挑战的今天,还有人愿意坚守婚姻的这方净土,就足以让人感动。
葛优:得意时,不忘形;成功后,不忘本
有记者曾问葛优:“大家普遍认为你脾气好,是你本就如此呢,还是出了名后刻意为之?”葛优答:“都有。本身就脾气好,从小家教就是这样,得懂礼貌什么的。当然,出了名,我也确实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记者又问:“怎么注意的?”葛优答:“其实吧,我还真琢磨过这事儿,这人呢,得意的时候,还真不能忘形。演员吧,往最好里说,人说你是表演艺术家;但往最不好里说,人就说你是戏子。我是这么想: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如果你给自己定成艺术家,那么有人说你是戏子的时候,你得扛得住,心里能承受就成。我呢,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就是戏子,当有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也别晕了。这很重要。”
得意时,不忘形;成功后,不忘本。任何时候都是这么个理儿。葛优的话处处透着他的做人原则和道德准则,朴实、真切、幽默、机智,说话透露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我们不妨举一反三,仔细琢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