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童年可以如此美好
33296600000009

第9章 爱是平等是尊重:和孩子平起平坐

家教八部曲语录:端然教育倡导“民主、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给孩子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与自由,让孩子在教育中同时得到进步和快乐!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中说道,“犹太人的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犹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便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处,直呼父母的名字;他们需要零用钱,就必须帮助家里干活。正是这种平等和独立思想,使孩子从小认识到,要想生活得舒适,就得靠自己的奋斗争取。”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直呼父母的名字。的确如此。我带俊宝出去玩,俊宝叫我时都是对我直呼其名,叫我“王莉”,我本来就是单名,他这么一叫更显得“没大没小”。朋友们就很诧异:“孩子怎么不叫你妈妈而对你直呼其名?”我说没关系我喜欢他这么叫。孩子能记住大人的名字,并能自然而然叫出来,说明他面对这个成人时的状态,是多么放松!如果别人家的小孩记住我的名字,还叫出来,我会很高兴!包祥老师在艾瑞德学校,孩子们都叫他“包祥”。一个叫张一驰的孩子,用祥组词,就组“包祥”。俊宝和包老师见面时,也是一口一个“包祥”,叫得可亲了!

我在我的一首诗《我往南方去》里,描写北京一些服务行业服务意识薄弱,不尊重顾客,比如公交车上,大声嚷嚷着“您打个票嘞”,对外地人、农民工的问路很不耐心。我说他们“口口声声叫着‘您’,却没有真正把‘你’放在心上”。中国人的尊卑意识、等级观念真是太强了,如果只是嘴上有尊称,心里无尊重,那岂不是巨大的讽刺?中国人的不尊重人,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最典型的是领导记不住身边天天为之服务的下属的名字,只记得住“小张”、“小李”这些毫无个性、极不礼貌的称呼。

我们对俊宝的教育是,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是对个体最起码的尊重。从他记事起,我们带他接触亲友,就努力教他称呼名字,当然,鉴于国人的习惯,名字后面再加尊称,如“明明叔叔”、“红红阿姨”。但是小孩子还小,要叫一个人需要说出4~5个字时,有时候就把后面的“重要”的尊称忘记了,最后脱口而出的就是直呼其名了。这时候,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的叔叔阿姨们有所不悦,“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啊,叫我的名字?”我们赶紧解释:这恰恰是尊重你,记住你的名字,以后想你了还能说出想哪个叔叔或阿姨,而不是笼统的叔叔阿姨。这么一说,大多数朋友表示理解和赞许。

实践证明,我们教俊宝记住人名,对他的记忆力也是大有好处的。当他要回忆某个人某件事时,由于有名字,能准确地说出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什么。俊宝一岁九个月第一次去三亚过年,至今记得“龙翔叔叔开皮卡车来机场接我们”。如果我们当时只是说了这个叔叔,那个叔叔,估计他对此事的记忆会因为信息不精确而很难保存这么持久——大家知道,信息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被记住的时长和深度。在俊宝一岁半时,我们坐火车回老家,俊宝记住了列车长和餐车长的名字。第二年,俊宝二岁半时,我们再次坐火车回老家,有那么巧,又是那一个车组。当俊宝在火车上叫出列车长和餐车长的名字时,他们惊呆了!开心得很!早餐时,餐车长阿姨破例奖励给俊宝一个荷包蛋,俊宝那个开心啊!漫长的旅途中,平添了许多快乐和温暖!

朋友们听了我们解释后,大部分喜欢俊俊叫他们名字了,觉得名字被孩子准确地记住是真的被尊重!但我很少遇到能叫我名字的小朋友,都是在父母要求下不情愿地叫一句“阿姨”了事。

朋友聚会,拿孩子开玩笑的例子太多了。最粗俗的莫过于:“叫叔叔,给个糖吃。”这样的利诱,拿来对待纯真的孩子,真是成人的罪恶!中国人从小不被尊重,长大了继续不尊重孩子——这样的恶性循环到了我们这一代,是不是应该结束了?不要再逗孩子,拿孩子开涮,开低俗玩笑,讲粗劣段子。能不能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平起平坐、平等交流?

看看包祥老师对待十岁的孩子如同对待成人,是何等的平等尊重!那天,包老师走进五(3)班的教室,亲自给大家上语文课。五(3)班的李慈、刘锦荷、张皓月等学生经常找包老师聊天,可见老师多么平易近人。难能可贵啊!难怪孩子们特喜欢他!

古人育子七不责。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说得很好,要尊重孩子,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俊宝有时候在我们朋友聚会看到人多时比较兴奋,或许也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说话音量会比平时提高,甚至发出怪叫。这时候我会对俊宝说:见到这么多朋友很开心吧,我也是。但是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交流,不一定要怪叫哦!一般情况,俊宝听了心领神会。有时候实在亢奋,我就带他出去单聊,在没有第三人的情况下跟他讲道理,很注意不当众批评,保护他的自尊心。再有些时候,俊宝做错事了,我还没开口,就一个眼神,他已经知错了,我就不多说。这时候父母千万别得理不让人,不依不饶地批评孩子,反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爱是尊重是平等,不要勉强孩子表演。小时候我在幼儿园能歌善舞,于是回到家经常“被表演”,家里来客人了,总要叫我表演一番。一开始我很乐意,后来慢慢厌烦了,觉得很不舒服。当时自然不敢把这想法说给父母,但是如今想来,后来慢慢不喜欢跳舞了,是不是和“被表演”不无关系?

曾经,俊宝幼儿园的魔术课开家长观摩课,其他小朋友都上去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唯独俊宝不肯上去,我一点都没强迫他,回家也没批评他。反正我不能为了我的面子和虚荣心什么就强迫他。班上有个女孩也不情愿表演,但迫于父母压力还是表演了,但那表情,比哭还难看。

亲戚朋友间串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展示孩子的能力,可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表演,这时候千万别强求。宝宝只顾自己在玩,当然不懂得妈妈急于炫耀的心理,正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不会顺从妈妈。这个时候,妈妈的炫耀心已经膨胀起来,就会对宝宝“威逼利诱”一番,宝宝仍然不屈服,妈妈就会觉得失了面子,不顾有客人在就对宝宝变脸,宝宝觉得自尊、自信受到伤害,很容易形成自卑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亲爱的父母们啊,请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当做玩具,当做展示品,当做虚荣心的满足品!俊宝和俊爸在堆沙堡。

家教实用小贴士

1.教孩子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是对个体最起码的尊重,同时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大有好处的。当他要回忆某个人某件事时,由于有名字,能准确地说出来时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什么,而不是笼统的模糊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内容的精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被记住的时间。

2.绝不强迫或诱导孩子当众表演:据某项儿童心理调研报告,让孩子当众表演居然位列“让孩子恐惧的十大事件”之前三名!这出乎大家意料。喜欢强迫或诱导孩子当众表演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家长,该休矣。

附育儿日记6则

2010年1月17日俊宝1岁9个月:俊宝会自主选择去哪玩了——尊重孩子的选择

昨天和今天带俊宝出游,他又长本领了——自主选择去哪玩了:在车上看着旁边高楼大厦,他一会说“去这栋楼玩”,一会说“去那个公园玩”。很有自主意识了哈哈。虽是说说而已,却透露其大进步。我很高兴!

等俊宝再大一些,我就要让他来安排我们的周末出游计划了。在家人商量的基础上,由他选择去哪玩,怎么玩,安排时间,组织活动。我想,俊宝可以的。

2012年7月8日俊宝4岁3个月:孩子是精灵,值班特开心

——尊重孩子的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小爱好

昨天周末,俊宝陪我在单位值班一天,特开心,还一个劲儿说妈妈以后我就要你这样的工作,你的工作真好!说得我心花怒放哈哈!其实他是喜欢玩订书机和喜欢巡视。玩订书机就是把几张废纸订在一起,订得钉子密密麻麻,我看着起鸡皮疙瘩他却乐此不疲;巡视就是跟着我到各层楼巡逻,看到一个来加班的同事他会大大方方说哈喽,同事说这孩子真开朗!原本孤单的值班,一个人一天在一栋大楼里还真有点害怕,还好有俊宝陪我,我的贴心宝宝、开心果!小孩子真是很会观察,觉得这也好玩那也好玩,拿窗户玻璃当镜子照出自己也好玩,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远山也开心。孩子是精灵!

2012年10月27日俊宝4岁半:俊宝还是很敏感的——尊重孩子的隐私

昨天周日,晚上叫金海来家吃饭,吃完在客厅玩。突然俊宝自己进卧室了一会。我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不知道他在干嘛。一会他自己出来了。我进卫生间一看,他拉臭了。但是没像往常一样叫:妈妈,拉完了。看来是自己擦屁股了。我悄悄问俊宝是不是拉臭,他说是。我说好的。等金海走了,我问他为何不叫我擦。他说怕金海听到……哈哈,俊宝还是很敏感的。所以尊重孩子,孩子已经知道害羞,保护自己身体隐私。很好!我悄悄问话的处理方式也很好!

2013年6月20日俊宝5岁2个月:俊宝魔术课不肯表演我没强求——孩子有权说“不”

俊妈:孩子幼儿园的魔术课开家长观摩课,其他小朋友都上去表演一个小魔术,但是俊宝不肯上去。

佩妈:你宝不屑那么简单的事。

天妈:这就是你常带他出游,经常翘课的结果。

俊妈:哈哈。

天妈:你的错。

俊妈:他是有几节课没上,但这关系不大,我休假带他去玩的意义更大,哈哈。

佩妈:是啊,无所谓。

天妈:那是,小事,没必要给孩子压力。

佩妈:所以趁幼儿园阶段多出去是对的。

俊妈:尊重孩子,其实我小时候,家里来人就要我跳舞,我最不喜欢了!

天妈:你家儿子会表述他去哪里玩了吗?

俊妈:他愿意说的时候会。

天妈:他有多少记忆。

俊妈:一岁半带他去三亚,谁开什么车接我们的,名字都记得。父母不要功利心,希望他记住什么,他体验过,就可以了。

佩妈:伟大!

俊妈:反正我不能为了我的面子和虚荣心什么就强迫他。魔术观摩课,俊宝班上有个女孩也不情愿表演,但迫于父母压力还是表演了,但那表情,比哭还难看。

佩妈:赞同!

天妈:没错!

2013年10月28日俊宝5岁半:俊宝还是不想买万圣节面具——尊重孩子的坚持与选择,哪怕是独树一帜甚至孤立的

去年万圣节时,俊宝班里同学有人戴万圣节面具,我曾问俊宝买不买,戴不戴,他说不。今年,放学回来他自己说要买。我就带他买。当看到面具怪模怪样,他又不想要了。问他要哪个,说没想好。我就猜到他不想戴了。确实不好看,凶凶的。孩子有自己天生的鉴别力。我就没勉强。或许一开始他说买是为了从众。后来还是坚持自己的审美与判断。很好,我鼓励他!支持他!

2013年12月25日俊宝5岁8个月:俊宝圣诞节跟圣诞老人要礼物——珍视孩子的童心与梦想

今天圣诞节,俊宝说想和圣诞老人要礼物。

俊妈:好啊,你去和圣诞老人说啊!

俊宝:我怎么跟他说啊?

俊妈:你去我们阳台的窗户那边,悄悄地说。

俊宝:那圣诞老人听得到吗?

俊妈:听得到,风会把你的悄悄话带给圣诞老人。

俊宝:是好风吧。

俊妈:对,好风。

俊宝:那,坏风带什么啊?

俊妈:坏风啊……(这个我得想想)

俊宝:带什么啊?

俊妈:嗯,带来沙尘暴吧。

俊宝:哦!

俊宝:大人可以要礼物吗?

俊妈:不能,大人太贪心,要的礼物太大太贵,圣诞老人买不起拿不动。

俊宝:小朋友可以要几个礼物?

俊妈:一人只能要一个,不然圣诞老人拿不动,他要给好多好多小朋友送礼物呢!

俊宝:圣诞老人怎么进来?

俊妈:他有魔法,变成一缕烟,从窗户缝里进来。

俊宝:我要给圣诞老人一个饼干。圣诞老人给那么多小朋友送礼物一定饿了。他会拿去吗?

俊妈:会的。

俊宝:他会怎么说?

俊妈:他会说,俊宝好贴心的,很会关心人!

俊宝:然后呢?

俊妈:然后就拿起来吃了,说,味道不错!

俊宝:哈哈!你怎么知道?

俊妈:我猜的,哈哈!

俊宝:礼物是明天一早到吗?

俊妈:不是的。(因为我还需要时间去买礼物呢!)

俊宝:那什么时候呢?

俊妈:看你要的礼物好不好找。好找就早到。

俊宝:我要的是……

俊妈:告诉我吧

俊宝:保密!

俊妈:保密啊?好吧。(那我怎么知道给你去买什么啊?)

俊宝跑阳台的窗户边,开始念念有词了。我一旦走近,他就不说了。我只好退回来。心想,你得让我知道你的心愿啊,我才好去买来,还得说成是圣诞老人给的,真是便宜了圣诞老人哈哈!

说完了,他面带笑容跑过来:说完了!

俊妈:祝贺你!圣诞老人很快会收到。

俊宝:等等,我想修改一下对礼物的要求可以吗?

俊妈:可以。

俊宝又咚咚咚跑去阳台说了。一脸认真,一脸神秘!好可爱的!

俊宝:改好了。

俊妈:确定了吗?

俊宝:确定了。

俊妈:不再改了?

俊宝:不改了。

俊妈:好吧。(我在想,怎么知道俊宝要什么礼物呢?)

晚上睡前,泡脚时,俊宝终于忍不住要和我分享他的心愿。

俊宝:妈妈,你知道我和圣诞老人要什么礼物吗?

俊妈:不知道啊,风没有告诉我。

俊宝:我告诉你吧。

俊妈:好啊。

俊宝:你不要告诉别人啊。

俊妈:好的!

俊宝:是一个玩具手枪,有100发子弹的。

俊妈:那么多子弹?

俊宝:是啊。

俊妈:那有可能圣诞老人找不到有那么多子弹的枪(我得为我自己找不到做好铺垫)。

俊宝:是吗?

俊妈:是的。但他肯定会努力找。

俊宝:那好吧。

俊妈:即使找不到有那么多子弹的枪,少一点,你也会喜欢吧。(我试探下。)

俊宝:会的!你对我说过“有就好,不要贪”。

俊妈:对极了!(我心里有底了,明天就去网上找找看。)

俊宝:礼物是什么时候到啊?

俊妈:没那么快吧(我要网购,快递还要时间呢。)

俊宝:那是啥时候啊?

俊妈:可能,元旦吧。

俊宝:太好了!

俊妈:祝贺你!(我得努力找到礼物,尽快交到俊宝为圣诞老人准备的袜子里。)

推荐品读:网络美文《每天只问小孩四句话》

推荐理由: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包祥点评:常常会有家长第一眼看到孩子会问:“孩子,你多大啦?你几年级啦?叫什么名字?”一连串的问题问孩子。换位思考,孩子为什么总处于和大人不平等的地位被动地回答问题?作者说“爱是平等是尊重,和孩子平起平坐”,似乎在告诉我们,平等会“珍视孩子的童心与梦想”,平等会让孩子有人格,有尊严,平等不是“被表演”,而是真实的人格精神,人文情怀。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