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典范
英特尔(Intel,美国企业,主营半导体)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英特尔位于第146位。
解释
战略新定位法则,就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处于平台期甚至徘徊期时,为了避免企业走下坡路,或者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战略进行重新定位,找到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战略,很多企业由盛到衰,都和战略调整不及时有关。就如一个驾驶员早年开手扶拖拉机,后来又开奔驰,坐驾虽然变了,技术却没有提升一个道理,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战略新定位,造就了很多成功企业,诺基亚将战略定位在通信领域,是成功的典范,英特尔将战略由存储器为主调整为芯片为主,也是成功的典范。
典型案例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到半导体企业稳扎稳打并削价竞争的冲击,英特尔公司当时的主要业务存储器在市场上节节败退。1985年不得不正式宣布退出竞争,集中精力于芯片的发展。然而,在芯片市场上,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受到芯片设计新架构的冲击,英特尔也处于疲于招架的境况之中。1988年是英特尔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在这年的年度计划中,英特尔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跻身新电脑核心,成为产业领导者”。这为公司长期发展立下了明确的目标,理清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做产业的领导者。由此英特尔公司设立了两个支撑点:
第一,瞄准网络产品,占领制高点。
占领制高点,即占领必争之地,抢得先机,先发制人。英特尔在20世纪80年代末高薪聘请了一批著名电子专家组成“超前决策智囊团”,研究和预测90年代初世界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智囊团的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将加速微型化。价格低廉,安装、使用和携带都方便的微机将广泛运用于办公室和千家万户。英特尔因此意识到对CPU的性能要求将大大提高,因为CPU的性能体现了电脑先进技术的关键,而同时这也正是英特尔的特有专长。为此,英特尔先后投资30亿美元用于加速研制微型而高性能的芯片,并将这次着眼于“产业关键”的产品定位贯穿于其后的经营决策中。
1994年,英特尔开始进入网络产品的生产。网络产品主要分为小型工作组织、中型部门级和大型骨干级。工作级是所有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英特尔因而决定将其网络产品的聚焦点集中在工作组中,以领导工作组网络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网络市场的发展。
1995年,英特尔已占领网卡市场的44%,成为世界第二大网卡生产商。
第二,产业标准的建设者。
电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高,产品要顺利推入市场,除了性能优越外,获得其他软硬件制造商的支持是最关键的。电脑行业的游戏规则之一是:“符合产业标准”。英特尔熟悉此规则,将塑造“产业标准的建造者”作为建立产业领导者形象的核心。
首先,英特尔在实力不强时,强调以最好的产品来符合现行标准,以此进入新的领域。在研制286芯片、争夺16位架构市场中,英特尔的产品开发概念是要做到“软件的兼容”,即产品要符合市场对16位微电脑的要求,让使用者能继续使用原有的8位软件。这样新的芯片更易于为各种使用者所接受。接着,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基础上,英特尔以“超前决策”和“领先开发”来引导和促进产业标准的发展和更新,建立“产业标准推动者”的形象。1991年,英特尔决定同时开发第五代和第六代芯片。从1993年至今,两代芯片的产品系列以闪电般的速度不断领先进入市场,并逐步成为新型个人电脑的主流,以致电脑使用者拒绝使用非Intel-Pentium的电脑。其竞争对手不得不联合起来对自己的芯片进行相应的Pentium升级,这无形中加固了英特尔作为领导者的地位。
如今,在雄厚实力的支持下,英特尔在进入新领域时采取了“产业标准建设者”的姿态。1994年,英特尔在快速以太网100 Base-x还没最终确定为国际标准时,就全球第一家推出符合此标准的网卡,并逐步推出相应的集线器,提供建立网络完整的解决方案,促进了100 Base-x作为产业标准的推广。
英特尔交付PDA平台方案时,高级工业分析家保勃·爱德尔说:“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介入此领域,将会吸引其他厂商围绕着英特尔芯片实现PDA产品的标准化。”可见,英特尔“产业标准建设者”的形象已被市场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