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典范
本田汽车(Honda Motor,日本企业,主营汽车与零件)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本田汽车位于第25位。
解释
重拳反击法则,指的是当竞争对手对自己发起进攻时,采取强有力的反击措施,在最短的时间给进攻者最强大的打击。
重拳反击通常是行业领头企业采用的防卫战略,其基本要求是快、准、狠,切不可拖泥带水和打击不力。
典型案例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本田公司把它的发展重心从摩托车逐渐转向四轮汽车,二轮摩托车则采取守势,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摩托车盟主保卫战,在本田与雅马哈之间拉开了。
在20世纪60年代,本田摩托车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65%;但是从1966年开始,由于本田陆续向市场投放了“N360”、“喜美”、“雅阁”(Accord)、“前奏曲”(Prelude)等各款轿车,汽车市场的战果扩大了,而摩托车部分却逐年下滑。到1981年时,本田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只剩下40%。在这15年当中,雅马哈摩托车的占有率从10%,提高到了35%。尤其是在日本国内的摩托车市场,雅马哈对本田的威胁更为严重。1981年雅马哈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只比本田摩托车少一个百分点!
和本田比起来,雅马哈摩托车的研发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远低于本田的5%;而且雅马哈摩托车的机型款式亦逐年追上本田。20世纪70年代两者之间还是35:18,到了1981年,就变成了60:63了。
1981年8月,雅马哈宣布将兴建一座产能达100万辆的新工厂,使雅马哈的总产能达到400万辆,而此数目比本田还多出20万辆。这直接使雅马哈在本年度,其业绩与获利双双创下历史记录。以致雅马哈的总裁小池大声宣示:“一年内我们将在日本国内称王,两年后将取代本田成为全球摩托车霸主。”
面对雅马哈的崛起,本田并不予以理会,直到听见小池在雅马哈股东大会上放出大话之后,本田决定不再沉默。河岛社长对内发表谈话:“雅马哈已不是在踩老虎尾巴,而是想把老虎给活埋掉。”于是河岛发出了“痛宰雅马哈!”的作战命令。
业界没有想到,本田的反击迅速而凌厉。
到宣战后的18个月,也就是1983年结束时,本田全球占有率由40%上升到47%,雅马哈则从35%下降到23%。至于日本国内市场,本田由38%扩大到43%,雅马哈则由37%同样下降到23%,但是,其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惨烈的。
本田这一次大打价格战,以销售量最大的50ee摩托车为例,价格竟一度低于十段变速脚踏车;其畅销车型的零售价跌幅超过1/3;本田系以成本价供应零售商,使零售商销售本田摩托车的利润,比销售同级车的雅马哈经销商,多出10%的毛利。
另外,本田还利用其在产品推陈出新方面的优势,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一口气推出81款新车,而雅马哈才推出了24款。本田在产品和价格方面双管齐下,使雅马哈的营业状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负债权益比从1981年的3:1恶化到1983年的7:1,财务收支发生巨额亏损。
“我们的产品开发与销售通路比不过本田……我想结束我们和本田的竞争……从现在起,要谨慎行事,保住我们‘只落后于本田’的排名。”事实摆在眼前,雅马哈的小池社长于1983年1月承认挑战失败。随后,雅马哈进行了第一波重整——裁员700人,减产18%,小池社长下课。几个月后,见状况未有改善,雅马哈再进行了第二波重整——将年产量减少30万辆,裁员人数增至2000人;而雅马哈的半年财务报表显示的亏损额是200亿日元。
雅马哈面对削价、裁员、减产、滞销、库存过多等现象,不得不变卖土地、建筑及设备,筹措了16亿日元还债。
本田的这场“摩托车霸主地位的保卫战”,在当年令日本企业界为之侧目。